女人家庭和事業哪個更重要?她用60年給出一個讓人淚目的答案
不久前, 2018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公布,中國女科學家張彌曼當選。
獲得這個榮譽的,全球僅有5位。
中國女科學家拿了這麼大一個獎,國內知道的卻不多。
張彌曼教授1936年生,今年82歲。
張彌曼小時候,父親在醫學院工作。她經常穿過解剖室,去父親辦公室喊他吃飯。她對動物科學的興趣,就是從那時看見許多哥哥姐姐解剖小動物開始的。
上世界50年代初,她報考北京地質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地質大學生,後被選拔赴莫斯科大學學習古生物學。
▲莫斯科留學期間,前排左一為張彌曼
張彌曼的丈夫是莫斯科大學的同學,學物理,回國後去了戈壁灘,搞原子彈和氫彈研究。
熱戀的兩個人,卻聚少離多。
年輕時,張彌曼每年有好幾個月在全國各地尋找化石,一根扁擔挑著被子、鎚子、化石紙、膠水,扛著35公斤的行囊,跋涉在荒山野嶺。
對於一個柔弱的女性來說,生活的艱苦超乎想像。
她有時睡在農家閣樓上,有時睡在祠堂戲台上,半夜老鼠吱吱叫著從臉上爬過去。有次連續考察40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和棉被扔到大鍋里煮,裡面有虱子。
她堅持採集化石、修理化石、給化石拍照研究。總拿著小鋼釺在化石上敲敲打打,她的指紋幾乎磨平。
化石對她,有著比任何奢侈品都神秘的誘惑力。
後來她選擇古魚類化石作為研究目標,一腳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包括人在內的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了60多年。
上世紀初很長時間裡,勘探技術落後,中國石油大部分依靠進口。張彌曼根據地層中的化石樣本,從沉睡上億年的魚類化石身上,準確提出石油的成油地質時代,為地質專家尋找油層提供了科學依據,引起世紀轟動。
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她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卻並不為普通人所知。
她的頭銜不多,卻個個重磅: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英國林奈學會外籍會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國際學界給她至高的加冕:蜚聲世界的古魚類學家。
2016年,古脊椎動物學會授予張彌曼古脊椎動物學會最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評價:「她創舉性的研究工作,為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今年3月22日,張彌曼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領取「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用英文致辭。
她感謝早年的導師時,分別用俄語和瑞典語念出他們的名字,充滿尊敬與妥帖。
她特意感謝女兒:「她只有一個月大的時候,我把她交給外婆,當她再次跟我時,已是10歲了,但她對此從未有任何抱怨……」
女兒出生一個月,張彌曼就送她去上海外婆家。一家三口分隔三地多年。
這一個細節,讓全場女聽眾淚目。
在學界耀眼到發光、在現實中卻低調到近乎沉默的她,終於上了熱搜。
功成名就後,張彌曼轉身投入一個冷門的細分領域:新生代鯉科魚化石研究,「這一塊再不做,中國就趕不上了」。
與青蒿素研究者、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經歷、貢獻極其相似,她們真是中國女性的驕傲。
▲屠呦呦女士
而職場中,頂尖的女性少之又少,性別的玻璃天花板還遠遠沒有打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科學家中女性比例僅為28%;自1901年設立以來,只有3%的諾貝爾科學獎頒發給了女性。設立「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意義就在於打破玻璃天花板。
張彌曼鼓勵女生們:「女生應該遵從內心選擇職業,學會堅持。」
遵從內心、堅持,這是做成任何事情的因素,也是身為女生最可貴的品質。
新聞部分來源於央視新聞、新華網
● 聽說點贊的人會更美 ●
※郭晶晶正式掌管霍家事務,原來早在結婚時公公就七字預言。美滿的人生,都是自己掙的
※「惡妻」袁詠儀,軟禁張智霖,手撕佘詩曼:是我的誰也搶不走!
TAG: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