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貓王:一位超越種族疆界,復興美國流行文化的音樂人

貓王:一位超越種族疆界,復興美國流行文化的音樂人

原標題:貓王:一位超越種族疆界,復興美國流行文化的音樂人



《合眾存異:美國人的歷史》:從全新視角解讀美國歷史,突出了美國發展歷程中不同美國人社群的經歷,幫助讀者認清美國歷史上不同時期影響人們生活的複雜歷史力量。




孟菲斯的流行音樂



一位19歲的密西西比州人緊張地凝視著奧弗頓公園(Overton Park)的一大群人,奧弗頓公園是孟菲斯城的室外露天劇場。1954年那個炎熱、潮濕的7月,他知道人們來到這是為了看鄉村音樂歌星史林·惠特曼(Slim Whitman)的表演。太陽唱片(Sun Records)是孟菲斯當地的一家唱片公司,剛發行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的第一張專輯,剛開始通過當地電台進行播放。他和兩個樂隊搭檔從來沒有在這樣一個舞台上表演過,儘管這個不大的舞台位置偏僻。他們的音樂打破了類型界限:不是黑人音樂也不是白人音樂;不是流行音樂也不是鄉村音樂。當貓王開始用他的風格唱起那首叫作《好極了》的黑人布魯斯歌曲的時候,人群變得瘋狂起來。他後來回憶說:「我來到舞台後面,我的經理人告訴我說這些人狂喊是因為我快速扭動的雙腿,觀眾要求再唱一曲,我又返場。我更加起勁地扭動我的腿,觀眾們變得更加狂熱了。」貓王普雷斯利的時代到來了。


貓王把充滿激情的、節奏感極強的唱法應用到黑人的布魯斯音樂和鄉村音樂中,並加入了引人入勝的肢體表演。正像許多人所熟知的那樣,貓王把這種新的音樂風格定義為搖滾樂(rock 『n』 roll)。搖滾樂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現象,服務於青少年,而且大部分曲目也是由青少年創作的。在遍布美國的社區里,搖滾樂將那些十幾歲的孩子們吸引到自動唱片機前、短襪舞會、汽車和私人派對中。這也證實了新興的青年文化強大的消費能力。戰後出生的青少年構成了美國歷史中最富裕的一代年輕人。他們有能力並且熱情地購買唱片、留聲機、晶體管收音機、衣服、化妝品,甚至是汽車,這促使商人和廣告商們去發掘這個剛剛出現的青少年市場。青少年的購買能力幫助我們把戰後的美國定義為一個富裕的社會。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生活和事業是戰後美國人生活中諸多主題和緊張關係的代表。貓王1935年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圖珀洛,就像其他數以千計的貧窮白人家庭一樣,早年生活在農村,1949年全家搬遷到了孟菲斯。父親在製造軍需品的工廠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普雷斯利的家中是如此窮困,有資格在勞德代爾堡申請一套公寓,這樣的公寓是羅斯福新政時期孟菲斯市公共住房項目所建造的,位於密西西比河上的聖路易斯和新奧爾良中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孟菲斯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木材加工業、傢具製造業和化工製造業都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繁榮,補充了原先以棉花為主的市場。孟菲斯市也以擁有多種多樣的流行劇院和音樂為豪,包括一個巨大的歌劇院、很多的管樂隊、歌舞雜耍和滑稽戲、「黑臉」表演、陶瓶樂隊和藍調俱樂部等。就像南部的其他城市,孟菲斯市是種族隔離經法律認可的城市,白人和黑人在住所、學校和工作場所是隔離的,但是在俱樂部和電台流行的音樂是打破種族隔離屏障的一個重要途徑。



作為一個男孩,埃爾維斯關注音樂是因為要釋放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精神。他大量地汲取在孟菲斯能夠聽到的各種音樂。他們一家人常去的宗教集會以合聲唱詩班而著稱,當然唱詩班全部由白人組成。埃爾維斯和他的朋友去埃利斯禮堂(Ellis Auditorium)參加那裡的通宵「福音歌唱會」,他們喜歡那裡白人福音四重唱嚴格的和聲和富有感情的風格。貓王也從比爾大街(Beale Street)上聽到的音樂中獲得靈感,比爾大街是孟菲斯市主要的黑人聚居區,也是全國美國黑人音樂影響最大的中心地區之一。在戰後的這許多年中,當地的黑人節奏布魯斯藝術家,例如比比金(B. B. King)、小帕克爾(Junior Parker)和穆迪·沃特斯(Muddy Waters)等人以他們的情感力量和令人興奮的演出技巧吸引了眾多的黑人和白人的樂迷。埃爾維斯自己也同黑人競爭者在比爾大街宮殿劇院(Beale Street"s Palace Theater)進行業餘表演。納特·威廉姆斯(Nat D.Williams)是孟菲斯一個著名的黑人DJ和音樂推廣人,他回憶了當地的黑人觀眾對貓王獨特的演出風格作出的反應。「他演唱藍調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唱藍調的方式不像黑人,但也不像一個典型的白人歌手……他總是像黑人那樣把人性中的某些東西融入自己的歌聲中。」貓王自己也知道他欠了黑人音樂和表演者們很多東西。1956年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說:「那些黑人夥伴們一直像我現在這樣在唱歌和表演,比我知道的早許多年。他們一直在這麼做,他們在小木屋裡、小酒吧里這樣表演,沒有人去關注他們,直到我推動了這種表演,我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


當時全國的白人青少年對令人膩煩的流行音樂表示不滿,他們漸漸開始關注有強烈節奏感、熱情表達自我感情的黑人節奏樂和布魯斯音樂。他們很快就把搖滾作為他們喜愛的音樂(「搖滾」這個術語很久以來就是美國黑人在跳舞和性生活中用的俚語)。「搖滾樂」不僅僅是一個音樂術語,它也是一種態度,是對年輕的頌揚,也是一種成年人權威不能理解、不能控制的某種東西的寓意。對上百萬的年輕人來說,搖滾樂是叛逆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叛逆心理反抗循規蹈矩和平淡乏味,這種情緒在戰後眾多的城郊都有體現。當1956年太陽唱片公司把貓王的合約出售給美國廣播唱片公司(RCA Records)的時候,貓王成了國際巨星。他的唱片,例如《傷心旅館》(Heartbreak Hotel)、《別太冷酷》(Don"t Be Cruel)、《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等迅速佔據每周唱片排名榜的榜首,並且模糊了原來流行樂、鄉村音樂、節奏樂和布魯斯樂的傳統界限。貓王在電視節目中的出現為他贏得了巨大的知名度,並且驗證了電視這種新的溝通媒介的超凡力量。電視幫助貓王吸引了眾多的樂迷,儘管這部分是因為他的表演風格中公開表現性慾,從而引發了一片嘩然。


然而1958年初,就在他的知名度達到頂峰的時候,埃爾維斯應召入伍服役兩年。和平時期徵兵冷酷無情地提醒著數百萬美國年輕人冷戰造成的焦慮心情,這種焦慮心情威脅到這個時期的經濟繁榮。即使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藝人也不能免於冷戰焦慮心情的打擾。貓王埃爾維斯大部分的服役時間都是在德國度過的,這是在1948年至20世紀60年代早期美國同蘇聯對抗的關鍵地區。

通過幫助白人青少年熟悉黑人藝術家的風格和音樂,埃爾維斯推動搖滾樂成為一種跨越種族的文化現象。相當多的成年人反對搖滾樂,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種族融合感到恐懼。在一種值得注意的程度上,至少是在流行文化這個領域內,搖滾樂反對種族隔離,並且對種族隔離的廢除作出了貢獻。


……


以上內容來自我社新書


《合眾存異:美國人的歷史(第7版)》



【內容簡介】


《合眾存異:美國人的歷史》將宏觀歷史場面與微觀歷史事件完美結合,重點描述了美國不同區域的不同社群如何塑造了美國的歷史,通過考察個人、社區、國家來展示美國的族群、地理和經濟多樣性,同時對於這些多樣性的展示無不指向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儘管美國社會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族群,但它們都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美國之所以成為美國,也正是這些社群合眾存異的結果。


【作者簡介】


約翰·馬克·法拉格(John Mack Faragher)耶魯大學亞瑟? 尤諾布斯基講席美國史教授,並擔任霍華德? 拉馬爾邊區和邊境研究中心主任。著作有《西部驛道上的女性和男性》《糖溪:伊利諾伊草原上的生活》《丹尼爾? 布恩:一位美國先驅的生平和傳說》《美國西部:歷史新釋》。


瑪麗·喬·布爾(Mari Jo Buhle)布朗大學小威廉. 凱南講席美國文明和歷史榮休教授,專長美國女性史。著作有《女性和美國社會主義,1870—1920 年》《女權主義及其不滿:一個世紀的鬥爭及心理分析》。參與編輯《美國左翼百科全書(第二版)》。曾任約翰和凱瑟琳. 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現任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歷史系榮譽研究員。


丹尼爾·切特羅姆(Daniel Czitrom)曼荷蓮學院歷史學教授。著作有《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從莫爾斯到麥克盧漢》,該書獲得過美國歷史協會處女作獎,並被譯成西班牙文和中文。現任美國歷史學家組織的高級講師。


蘇珊? 阿米蒂奇(Susan H. Armitage)華盛頓州立大學歷史和女性研究榮休教授,曾任該校克勞迪烏斯和瑪麗? 約翰遜講席榮譽教授。發表過大量關於西部女性歷史的作品,參與編輯《女性的西部》《不堪重負:邊區礦井和牧場上的女性》《書寫荒原:西部女性世界的種族、階級和文化》。與勞瑞? 莫西爾合編《言說歷史:1865 年至今的美國口述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第一「倒貨商」
美國並不酷愛戰爭,但又為何戰爭不斷?

TAG: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