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網監控神器」限制玩手機,究竟是家長利器,還是矛盾導火索?

「上網監控神器」限制玩手機,究竟是家長利器,還是矛盾導火索?

「上網監控神器」限制玩手機,究竟是家長利器,還是矛盾導火索?

近年來,智能手機越發普及,手機網民也越來越低齡化,擁有手機的青少年早已不在少數,一方面,他們享受著手機網路帶來的便捷通訊和廣闊視野,可另一方面,青少年過度沉迷手機而荒廢學業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伴隨「手機依賴症」而來的視力、頸椎問題也讓家長們不得不重視。

就在最近,東方衛視的《少年愛迪生》節目中,年僅16歲的何文駿發明了一款具備監控孩子上網時間和保護視力功能的APP,不料,這款「上網監控神器」引發在場所有人的激烈討論。有媽媽百分百支持裝載,也有人擔心因此引發親子隔閡,反而成為矛盾導火索。一番爭論過後,圍繞這款APP的話題已不僅限於如何緩解孩子的「手機依賴症」,還折射出家長該如何在合理空間內保護孩子的深層問題。

(16歲少年何文駿)

「上網監控神器」的黑白面

教育利器or親子矛盾導火索

16歲的何文駿,跟當下眾多青少年一樣,有過為了玩手機而跟父母吵架、不按時交作業的親身經歷,而為了避免更多的同齡人沉迷於手機,他設計了一款堪稱「上網監控神器」的APP。

神器功能一:定時斷網。

家長通過設置本機號碼、管理者手機號碼、每天限制的上網時間來實現對孩子上網時間的監控,一旦上網時間結束,手機就會切斷網路,並且鎖屏,強制孩子不玩手機。

神器功能二:保護視力

家長可以事先標定孩子眼睛與手機的距離,一旦眼睛與屏幕距離太近,屏幕就會自動暗掉。

神奇功能三:別想卸載

被監控的孩子如果卸載掉軟體,家長還會接收到簡訊提醒,這款APP的強制性不容小覷。

因此,何文駿也坦言,有同學視他的這項發明是對同學們的「背叛」,而學校和家長的態度則截然不同,何文駿的學校為APP做了推廣,如今已經有兩三萬人使用。

節目現場觀察團的法律專家孫小芳也是這款APP的推崇者之一。作為家長,她在聽完何文駿的介紹後就立刻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給孩子裝。當有人疑問這樣是否會侵犯孩子人權時,孫小芳還給出「他目前監護人是我」的專業回應。

通過一款APP,簡單操作之後就能強制性地監控孩子上網時間,方便、有效,不用苦口婆心地教導,不用擔心孩子不自覺,這似乎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有了這款APP就能徹底解決問題嗎?節目現場除了像孫小芳這樣的支持者,還有幾位專家給出了不同看法。

心理學家詹紅紅表示,有一種對立是比較隱性的,當孩子自己的手機被限制時,他還可以跟同學借,可以去網吧,反而形成了一種反效果。事實上真正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怎麼確保家長在或不在,孩子都能夠自律地去做好時間管理。

復旦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吳曉峰則認為,採用強制手段限制孩子上網,反而可能會加大跟孩子之間的心理隔閡,使孩子跟家長之間的對立情緒加大。

相信不管是APP的設計者還是支持者,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避免在網路世界中迷失,但不得不警醒的是,節目中反對者的顧慮是真實存在的,「上網監控神器」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是限制上網時間的利器,也可以是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對此,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提出一個折衷的方法,即應該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再由家長來幫助孩子管理時間。雙方目標一致,相互理解尊重,這才是讓APP發揮正面效用的前提。

把「我這是為你好」放嘴邊

這只是你自私的控制欲在作祟

事實上,限制上網時間只是現實中家長對孩子保護欲的一個縮影,《少年愛迪生》中幾方觀點的爭論同樣適用在「限制孩子早戀」、「翻看孩子日記」等話題中。沒有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家長儘可能地讓孩子避開網癮、早戀、暴力等一切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這無可厚非。

科技的進步也讓家長的保護欲有了更多的實現可能,不管是有所普及的教室攝像頭,還是遊戲公司推出的「成長守護平台」,都讓家長對孩子有了更全方位的監管。

但正如「上網監控神器」所產生的爭議一樣,這些科技手段的介入,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接觸各類危險的風險,一方面也讓孩子的成長越發失去自由,甚至會適得其反。

對此,已有不少影視、綜藝作品做出了一些極端假設。

此前在《奇葩說》節目中就曾出現過一個辯題,「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當時這一辯題引發大量思考,完美的人生是每個父母都希望送給孩子的禮物,定製完美人生也是對孩子最極致的保護,但誰又能保證父母眼中的「完美」就是真正的完美,當孩子的一生按照父母的願望而活,這便與傀儡不無兩樣了。

不光在中國,在人們印象中流行開放式教育的西方國家,其實也存在同樣的矛盾。在英劇《黑鏡》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母親為了保護女兒而給她裝上晶元,通過晶元,母親可以看到女兒的視界,當有惡狗、暴力、病痛等畫面出現時,母親會將其抹上馬賽克,就這樣,母親將女兒與一切不利於成長的因素隔離。

但隨之而來的,是女兒對這些「危險」畫面的好奇加劇,與母親的矛盾也逐漸產生,當有一天母親答應停止監控,消除馬賽克時,女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遍各類大尺度電影,性格也愈發暴力乖張。而母親對女兒脫離掌控也陷入不安,在重新啟動監控看到15歲的女兒與男友初嘗禁果並沾染毒品時幾欲崩潰,她的再度干涉則讓女兒意識到自由再次被剝奪,最終徹底爆發,離開母親。

事實上,這位母親不就是企圖給女兒定製完美人生嗎?剝開極端假設的外衣,其實這也是當下許多家庭里正在發生的故事。在親子關係里,父母往往有很強的主導性,當一廂情願地以保護之名去控制孩子的成長路線,也許反而會使結果變得更加殘酷。以「我這是為你好」為出發點的行為是感情綁架,即使沒有出現極端結果,其動機也是自私的!

「不想孩子說髒話就教他說髒話」

學會有邊界地保護孩子

那麼,難道父母不該保護孩子嗎?

當然應該。但需要掌握方法,用心溝通,對孩子進行有邊界的保護。

其實,不管是《黑鏡》中的晶元,還是「上網監控神器」,在藉助科技用簡便甚至一勞永逸的方式來「保護」孩子的同時,也讓家長忽略了最重要和有效的方式——溝通。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做的不是將不利因素過濾乾淨,而是要在溝通中,讓孩子具備分辨好壞的能力。鄭淵潔說過,「沒有家長想讓孩子說髒話,但沒有孩子不會說髒話,所以我乾脆教我的孩子說髒話,這樣他就不會覺得這是件多cool的事了,也就不會說了。」

而父母對孩子的保護也要把握好邊界。在《少年愛迪生》的第二期中,少年白宇哲的爸爸就是這樣一位高手。

酷愛機械的白宇哲,切割、焊接等都是自己完成,在家裡還發生過一些小型的爆炸。這對於很多大人來說,都是具有危險性的操作,但白宇哲在13歲就已經熟練獨立操作。

白宇哲的爸爸在談及安全問題是,表示會根據孩子的能力事先達成安全方面的約定,在約定範圍內他充分信任兒子。在這樣的環境下,白宇哲具備了超強了機械改裝能力。

白宇哲父親不斷放寬對兒子的保護邊界,使兒子在保護中逐漸強大,直至可以完全放手。正如龍應台在《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結語:

一個「上網監控神器」引發的爭議顯然已經超過限制上網本身,科技一直都是中性的,我們不應因此而去限制一個少年的創造力,只是如何利用APP才使它表現出正面或負面影響。作為家長,應該學習的是如何利用這項發明,兵器的好壞,要看拿兵器的人如何使用它。學會跟孩子溝通,有邊界地保護也是為人父母應該終身學習的課題。

《少年愛迪生》第五季每周六上午9:00東方衛視播出,3月24日20:05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播出總決賽。少年們帶來什麼驚人發明,誰能摘得年度總冠軍,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克炅 的精彩文章:

日本景區塗鴉者被抓,國人背鍋冤!

TAG:宣克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