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覺】有些僧團每年都會舉行「結夏安居」,請問為什麼要「結夏安居」,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有些僧團每年都會舉行「結夏安居」,請問為什麼要「結夏安居」,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在印度,每年的四月到七月是雨季,雨季一到,蛇、蟲、微小生物都出現了,這段期間比丘出去托缽乞食,腳下難免會傷害到很多小動物,佛陀為了長養大眾的慈悲心,並免於招致世人譏嫌,於是規定農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之間,大家不外出托缽乞食,就在精舍道場里安心修道,所以稱為「結夏安居」。
這段時間佛陀會集合各方弟子於一處,有系統的講述修行法門及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我們後來看到結集的大乘經典,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時所說的言教。
佛教傳入中國後,雖然也承襲了安居制度,不過並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變通。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這個時期正好是中國的夏季,故稱夏安居,又稱雨安居,或結夏、坐夏、坐臘、結制等。近代有些寺院道場更進一步實行「結冬參禪」、「結夏講經」的「冬參夏講」制度。另外,除了三個月的長期安居,如打佛七、打禪七等短期間的潛修,可稱為「小安居」。
中國古代的叢林律寺,一向注重安居生活。尤其在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以前,禪僧大多居住在律院中,禪門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坐禪,因此可以說天天都是安居。乃至今日,一般佛教學院的生活,每日閱藏讀經、禪修念佛,實質上也就是一種的安居修行生活。
安居的用意,在於嚴禁無故外出,以防離心散亂,藉由一定期間內的自我觀照,慢慢達到養深積厚,自我沉潛修行的目標。因為是僧眾修行的制度之一,要舉行一定的法會儀式,公告安居開始。安居時必須劃定區域以為結界,僧眾不必外出托缽,日常生活所需皆由信徒供養。若無重大事故,不可走出界外,應集中一處,精進禪坐修行。安居的地點並無一定,小屋、樹下、山窟、聚落等處皆可。據《五分律》規定,不可在無救護處、冢間、空樹、露地處等安居,恐毒蛇、虎豹之類的侵襲。
安居圓滿則稱為解夏、解制或安居竟。依據《四分律》卷四十三〈迦絺那犍度〉記載,安居結束時應作自恣。即安居九十日的最後一晚,大家仍齊聚一堂,檢討各人在三個月期間,言行有無違反戒律,也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失,若有犯戒者,則要當眾懺悔以得清凈,因此這一天稱為「僧自恣日」;又,因為僧眾精進修行有成證道者多,因此十方諸佛心生歡喜,所以又稱為「佛歡喜日」。
星雲大師認為,安居的本意,是每一個人依自己的時間自我用功、安排自己的修行,自我要求如何防止過失不當,因此安居的人一定要讓自己忙起來,如果不忙起來,太清閑的日子反而不好過。
安居時要如何忙呢?可以讀經、聽講開示、上課、參禪、念佛、禮拜,或者自己修行,念佛、念法、念僧、持戒、修定、看經增長智慧等。總之,安居是以慈悲,愛物、愛惜時間為用功的目標,所以,不一定要限定時間,平時也可以安居。
如是解
有時很多出家人安住在一處,一年到頭根本不上街、不外游,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名稱,這就是密行,也是安居。
——
摘錄自
《僧事百講》結夏安居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元宵上燈 星雲大師親誦為獻燈者祈願文
※一般人很重視過生日。有的老人家祝壽大擺筵席,有的則用不過生日來逃避自己又老了一歲的事實,請問佛教對於如何過壽有何建議?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