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原大戰(上)

中原大戰(上)

原標題:中原大戰(上)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1927年底,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結婚典禮,二人喜結連理。此時的蔣介石已經辭去了職務一心經營他的愛情事業。而這場蔣宋聯姻使得蔣介石獲得了與英美列強溝通的渠道和江浙財閥們的大力支持。1928年初,蔣介石在千呼萬喚中出山復職,並決定率領國民黨中央與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1928年3月7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由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並改編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軍及李宗仁的新桂系軍隊分別為為第二、第三與第四集團軍,馮閻李分別就任各集團軍總司令。自此,國民革命軍的四大集團軍格局正式形成,軍事實力分布為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 (中央軍)四十萬人、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四十二萬人、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和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各三十萬人。


身兼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數要職的蔣介石於1928年4月7日在徐州誓師,宣布「二次北伐」。6月15日,由國民革命軍發起的耗時兩年的北伐戰爭以勝利告終,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全國統一大業完成。


北伐戰爭結束,國民黨內的新勢力蔣馮閻李(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及李宗仁)「四巨頭」粉墨登場。1928年7月6日早晨8時,在北平西山碧雲寺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前舉行了莊嚴肅穆的紀念孫中山先生大典,西山祭奠典禮結束後,組織參加了典禮的「四巨頭」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國民政府發表宣言以示北伐告竣,軍政時期結束,此後將以建設新國家為首要任務。


此時國民政府所管轄的軍隊為二百二十萬人,每年的軍費為七億兩千萬法幣,而當時國民政府一年的財政和稅務收入也就只有四億法幣,因此,裁軍這一敏感話題就很快被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提到了國民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閻錫山、馮玉祥及和李宗仁率先表示服從中央政府的裁軍安排,並多次在不同場合對蔣的裁軍計劃表示支持。1928年8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二屆五中全會,會中就提高中央集權與重新編遣軍隊展開了討論,但滑頭的閻錫山已經嗅到一絲異味,固以生病為借口沒有參加此次會議,目的就為先觀察與會其他人的反應與表現,然後自己再做出表態。後來,馮閻李三人都逐漸看出了蔣介石心思——「削藩」,即裁剪各地方勢力的軍隊而保持自己的中央軍不變從而獨掌天下,這裁軍的矛頭就直指馮閻李這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三派。在不甘示弱的馮閻李三人對「削藩」的極力反對下,蔣介石並未達到自己設想的效果。以孫中山先生「正統」繼承人身份自居的蔣介石其實在他內心向來就看不上也不重視這些地方實力派,所以「四巨頭」貌合神離、各懷鬼胎。

馮玉祥原本是北洋軍閥直系中一員大將,早在1924年10月,馮玉祥與張作霖反目並被迫下野,之後才與蔣介石義結金蘭,共同誓師北伐。在北伐戰爭中立下卓著戰功的馮玉祥攻至京津地區且勢在必得時,忽然接到蔣介石的一紙來電讓他把這兩地的管轄權交給自己昔日的老對頭閻錫山,這使馮玉祥心生不滿。有著商賈那般精明與心機的閻錫山為人處事不偏不倚、萬事中庸,被形象的稱為「民國時期的不倒翁」在張作霖與馮玉祥交惡的關鍵時期,閻錫山沒能幫助馮玉祥還背地裡給他致命一擊——搶佔了部分西北軍的地盤並收編了西北軍的部隊。在北伐時期,閻錫山率領著晉軍作壁上觀、按兵不動,眼見北伐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路北上,加之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以京津兩地相贈,才決定加入國民革命軍共同北伐。蔣介石此舉之意除了拉攏閻錫山之外還要通過閻錫山來限制在北伐戰爭中戰功赫赫的馮玉祥與西北軍從而達到平衡,但正是這看似精明之舉造成了蔣馮閻三人此後幾十年都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三人之間不惜代價的大動干戈。


資歷閱歷相對蔣馮閻三人較淺的李宗仁原屬廣西軍閥,廣西統一後桂系加入了廣州國民政府,李宗仁有勇有謀,在北伐中立下赫赫戰功。而在1926年,蔣介石與已經手握桂軍實權且深受廣西民眾愛戴的李宗仁結拜為「換貼盟兄弟」,但兩人一直都是有合作也有衝突,貌合神離且都在無時無刻的提防著對方。


1928年12月,在國民黨五中全會上蔣介石被任命為國民政府主席、馮玉祥為軍政部長、閻錫山為內政部長以及李宗仁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國民政府要求所有領導人應常駐首都南京以便於議事,此舉便是蔣介石在裁軍之後出的第二招,讓馮閻李三人與自己的部隊分離開來,從而達到「毀巢、離穴」的目的。


1929年1月5日,全國軍事編遣會議召開,裁軍計劃又被蔣介石再一次的提上了議程,使得身在南京的馮閻李三人無計可施而顯得孤掌難鳴,馮玉祥只好裝病不參加後面的會議,閻錫山則在揣摩了蔣介石的意圖後表示可以多裁撤一些地方軍隊而蔣介石的中央軍隊可以多保留一些,而李宗仁的人馬原本較少因此影響不大。1月17日,蔣介石沒有按照任何一方的意見行事,而是直接宣布撤銷各集團軍司令部,統一交歸中央,馮閻李三人均損失不小。


1929年3月27日,新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與黃紹竑(史稱「新桂系的鐵三角」)因國民黨中央下令其部隊裁軍整編部隊與中央軍進駐原本被新桂系控制的兩湖地區發生矛盾而開火,史稱「蔣桂戰爭」。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中央軍便擊敗了新桂系。5月24日,白崇禧和黃紹竑逃往越南,6月,李宗仁宣布下野並逃往香港。蔣介石的中央軍取得了這場蔣桂戰爭的勝利。

1929年5月,已經走向中國最高權力頂峰的蔣介石深刻意識到,如果各地方實力派掌握軍隊眾多就會回到之前北洋政府的軍閥大混戰時期。於是,蔣介石下決心解除這些各地方實力派的新軍閥,一場新軍閥大混戰即將打響,老百姓和中國未來的命運似乎無形中就掌握在蔣馮閻李四人的手中……


2017.8.18


下次內容提示:


民國往事:中原大戰(下)

請關注我的注微信公眾號,搜索添加「魏晨品讀民國」或「sxbj0729」,了解和探討更多民國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北洋風雲人物(三):「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犬——馮國璋
北洋風雲人物(十):「笑面虎」——孫傳芳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