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阿里斯德跟從南懷瑾老師學禪後,確實有了許多的變化

阿里斯德跟從南懷瑾老師學禪後,確實有了許多的變化

阿里斯德跟從父親學禪後,確實有了許多的變化,連他的太太也認為他改變了許多。他太太說,第一,阿里斯德的臭脾氣變好了,對人的官架子也小了。過去,從外面打來的電話,都得先通過秘書間清了對方的身份地位、事情的輕重緩急之後,才決定接或不接。現在,他不用秘書接電話,也不間對方的身份地位,盡量親自接聽外面打進來的電話。第二,阿里斯德更有慈悲胸懷了。過去,他辦一件事情,都是首先從個人因素考慮,首先要衡量辦一件事對自己的名利得失。而現在,阿里斯德辦事,不再只從個人的利益考慮,而是只要這件事能使別人受益,使多數人受益,他就一定會儘力去做。

看來,阿里斯德從父親那裡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而他對父親的一番評語,更是見地不凡。他說:「南懷瑾對文化事業的貢獻既深又遠,可惜人們現在還不懂,還認識不到。二十世紀,人類經歷了許多災難。二十一世紀,人類必須找到一條道路,使各種文化能夠和平共處,一起努力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這是全人類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而南懷瑾的思想就是講東西文化的融合。未來的歷史學家,在回顧二十世紀時,會把南懷瑾列為重要的思想家。」阿里斯德因為中文基礎薄弱,所以只讀過父親的三本書——《禪與道概論》《如何修證佛法》和《中國佛教發展史概述》。但通過閱讀這三本書,就讓他對父親的學問做出了高度的評價。相比之下,有些人雖然把父親的書都讀了一遍,卻還是迷迷糊糊的,毫無領悟。可見,讀書多少並不一定能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用心體會每一本書的意蘊與內涵。當然,人生閱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阿里斯德也曾說過,他之所以能夠只通過三本書便了解父親的學術能力,是因為他的人生閱歷和職業敏感性。他出生在外交官的家庭,從小便跟著他父親走南闖北,周遊列國;後來,自己又當了外交官,見過的世面就更多了。這些經歷都讓他更加傾心於父親的學問。因為父親本是閱世精深之人,阿里斯德對他有如此評價也不難理解了。阿里斯德很崇尚中國文化,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他甚至當眾闡述了自己關於東西方文化融合問題的觀點。他認為,一定要學習、了解中國的文化。

因此,他也要兒子學習中國文化,包括讀中文書、打少林拳。而由於阿里斯德對父親的崇拜,也使得他的兒子對「太老師」的話都是深信不疑。一次,他的兒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坐姿很不好,兩隻腳在不停地抖。旁人勸他們早點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他們夫婦一時沒有很好的辦法,於是便把孩子領到父親的面前,請他直接對孩子講,並說:「您的話孩子一定會聽的。」於是父親就很和氣地對那孩子講:「坐在那兒時不要抖腳,抖腳會把一生的財運、一生的好運氣抖掉的,記住了?」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回去坐在那裡,就再也不抖腳了。這就是父親告訴我們的「男抖,窮;女抖,賤」的中國傳統教育說法。他用這樣的言語,糾正了孩子的公眾表現。只要提到行為會影響到財運,好像不分種族,任何人都會馬上更正,我不禁莞爾。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黃金 流珠 朱雀
我說參同契-水火二用必歸土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