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史上美談二則:王僧虔與帝王比試書法,蕭子云百萬金潤筆

書法史上美談二則:王僧虔與帝王比試書法,蕭子云百萬金潤筆

一、王僧虔與皇帝比試書法

王僧虔,字簡穆,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王洽之孫,王羲之四世族孫。歷仕宋、齊二朝。宋孝武帝時,為武陵太守,中書郎,遷太子中庶子;順帝時,為尚書令。齊初,轉侍中,丹陽尹。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

《南齊書》本傳載:王僧虔善隸書,宋文帝劉義隆見其書素扇,嘆日:「非惟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宋孝武帝劉駿也喜歡二王書法,「欲擅書名,僧虔不敢顯跡」,以免招致橫禍,因而在孝武帝大明年間,王僧虔常用拙筆書寫,以示書法在孝武帝之下,以此見容。

《南齊書》

齊高帝蕭道成曾與王僧虔賭書(即比試書法水平之高下),王僧虔從容上陣,慷慨揮毫。書寫完畢,齊高帝問他:「誰為第一?」王僧虔答道:「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高帝笑道:「卿可謂善自謀矣。」

王僧虔《筆意贊》解讀

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說:「僧虔書如王、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種風流氣骨。」可見王僧虔的書法重視神采,重視用書法抒寫性情,這是他的書法高於羊欣的地方。傳世書跡有《王琰帖》《御史帖》《陳情帖》等。

二、蕭子云30幅字潤筆百萬金

蕭子云,字景喬,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而立之年,起家為秘書郎,到梁武帝時,官至侍中、國子祭酒、領南徐州大中正,人稱「蕭祭酒」。蕭子云善草隸,為當時楷法,眾人傾慕,他自己常說「喜效鍾元常、王逸少,而微變字體」。又說「昔不能拔賞,隨時所貴,規摹子敬,多歷年所」。

蕭子云圖

蕭子云一方面學習鐘王,一方面規摹子敬,在繼承傳統中加以創新,微變字體。梁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把他的書法比喻為「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荊軻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

相傳,蕭子云出任東陽太守時,剛巧百濟國派人來求書跡,聽說他上任的船即將出發,使者眼看失卻良機,便急忙趕赴碼頭,在離船30步遠處,開始拜行向前。蕭子云查問何事,對方答道:「侍中尺牘之美,遠流海外,今日所求,惟在名跡」。蕭子云於是停船三日,書寫了30幅字交給對方,因此得到酬金數百萬,這在書法史上傳為美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畫家余龍:以山水為題顯氣勢宏放,以書法入畫呈動態之美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