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劇透!遼博今年這10個臨展+4個專題展不能錯過

劇透!遼博今年這10個臨展+4個專題展不能錯過

遼報君說

好消息!好消息!遼寧省博物館將在今年年中實現全面對外開放啦!

屆時,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以及滿族民俗展四個專題展將與觀眾見面。

日前,備受觀眾歡迎的「國家寶藏——《萬歲通天帖》特展」完美收官!那麼,接下來的2018年,遼寧省博物館還將為大家準備哪些精彩展覽呢?四個專題展又有哪些特色呢?別著急,遼報君馬上給大家劇!透!

10項大展排排看

三月

福犬迎春——戊戌狗年新春文物圖片聯展

狗作為十二生肖的重要成員、人類最好的夥伴,在人類生活中擔負了多種獨特的角色。狗不再是普通的自然物種,而被賦予了歷史悠久的人文氣質,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展覽精選400餘件犬題材的文物和民俗作品圖片,從多個視角為您述說犬文化的歷史脈絡。

四月

致遠艦出水文物展

201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水下考古調查中意外發現了致遠艦的遺骸,並開展了考古打撈工作。2016年,致遠艦的打撈發掘工作被評選為「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致遠艦出水文物展」將為觀眾搭建起溝通歷史與現實的橋樑,在重溫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在緬懷英烈中傳承愛國精神。

李世俊書法作品展

李世俊是從遼寧走出去的當代著名書法家,現任中國書法出版社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展覽將為觀眾展示他獨具風格的書法作品和研習書法藝術作為心性修行的生活態度。

六月

滿庭芳華——中國古代花卉文物展

梅花傲骨迎寒,蘭花婀娜多姿,荷花香遠益清,牡丹絢麗繁盛……欣賞栽培花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吟詠描繪花卉,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作品。展覽選取館藏書畫、緙絲刺繡、陶瓷、傢具等與花卉關係密切的文物,在向觀眾展示豐富多彩的花卉文物的同時,力圖傳遞出古人在花卉上所寄予的深沉雋永的情感。

七月

埃及文物展

甄選來自都靈埃及博物館的300餘件文物,通過神祇、法老的雕像、木乃伊、護身符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展現古埃及的日常生活、宗教和喪葬習俗,反映古埃及的社會生活面貌、信仰等多方面文化,帶您橫跨三千年的神秘埃及藝術之旅。

八月

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任伯年是海派中承前啟後的巨擘,是最著名的海派畫家之一。他多能兼善,繪畫題材廣泛,意趣盎然,技藝超妙,生前身後聲譽極高。作為遼寧省博物館藏近現代名家作品系列之一,展覽將全面展示任伯年的繪畫藝術,解讀他在借古以開今、用洋以為中的認識與實踐。

侯北人師生繪畫作品展

旅美遼寧籍畫家,百歲老人侯北人,1917年生於遼寧海城。少小離家,旅居美洲;開創水墨重彩畫風,精研繪畫,創新實踐;耄耋之年,心繫故里,畫不盡「夢裡家山」。展覽將集中展示侯北人和弟子陳秀姍、於君慧的繪畫作品,為您呈現精彩紛呈的繪畫藝術。

九月

毛澤東詩詞當代名家書畫作品展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體現和藝術表達,遼寧省博物館以毛澤東詩詞題材書畫收藏見長。展覽選取館藏當代著名書畫家以毛澤東詩詞為創作題材的書畫作品百餘件,以期激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十二月

傳移模寫——繪畫摹本展

南朝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畫有六法」,其中之一便是「傳移模寫」,其含義多重豐富,最直接地體現在書畫的摹制方面。展覽精選名家摹制古畫最具代表者,與觀眾一同感受與見證經典佳作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傳承。

故宮養心殿文物特展

養心殿是歷史悠久的宮殿建築,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展覽將展示清代宮廷歷史文化,重現帝王之家的生活,帶領觀眾一起見證歷史,穿越時空,身臨其境。

除了上述這些精彩的臨展

2018年遼博還有一件大事

那就是今年遼博將迎來全面開館啦!

屆時

中國古代書法展

中國古代繪畫展

中國古代緙絲刺繡

以及滿族民俗展

四個專題展將與觀眾見面

GIF

向下拉動

遼報君為大家準備了驚喜

先來一睹為快吧!

中國古代書法展

《仲尼夢奠帖》唐 歐陽詢

草書《千字文》 北宋徽宗趙佶(部分)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歷代書法作品,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書法的基本變遷軌跡。

展覽以時代為序列向觀眾呈現,引領觀眾感悟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永恆魅力。

中國古代繪畫展

《夏景山口待渡圖》五代 董源(部分)

《簪花仕女圖》唐 周昉(部分)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了數量可觀的中國古代繪畫,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名作,也有明清各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概括地反映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

展覽依託館藏的各代名品佳作,展示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

朱克柔《緙絲山茶蛺蝶圖冊頁》南宋

《刺繡瑤台跨鶴圖冊頁》 南宋

我國的紡織技藝源遠流長,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緙絲和刺繡是其中重要的工藝品種。這兩種工藝不僅作為實用品彌足珍貴,以書畫作品為藍本製作的觀賞性織綉畫將傳統的手工技藝提升為高雅的藝術品,可謂織綉工藝史上的飛躍。

由於絲織品對溫濕度的要求很高,保存難度極大,現存古代實物數量極少。千百年來,這批藏品經過歷代收藏家精心呵護得以保存下來,其中一部分曾在清宮收藏,鑒藏印記講述著流傳的故事。

滿族民俗展

滿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滿族人的觀念中,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時節、物候、人情、世事都伴隨著同一個節奏,在同樣的空間里延展,使得滿族人的日常生活在循環往複的過程中,傳承著衣食住行和人生四禮等方面的古老習俗。

在輝煌與黯淡交替的滄桑歷程中,滿族不僅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傳奇,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記憶和絢爛的文化遺產。

來源:遼報集團遼瀋晚報、遼寧省博物館微信

新媒體編輯:劉爽 張穎

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日報 的精彩文章:

你對我可以提要求,對生活不行
跨越數千年的四期文化遺存,證實魏晉之前遼北與中原接觸不多

TAG:遼寧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