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挽救生命於分秒之間

挽救生命於分秒之間

記者 姜琢

「叮……」3月14日16時許,一陣急促的鈴聲打破了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室的寂靜。急診科主任賈禎拿起電話,一名女士帶著著急的哭腔向賈主任求助——「救救我姑娘吧,她被食物嗆住了,現在呼吸困難,我們正趕往醫院。但是現在堵車,而且道滑……」「你不要著急,儘快趕往醫院,我們會做好一切準備。」賈禎打斷家屬通話,立即著手急救前的準備工作……

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人的生命要消逝,可能是一瞬間的事情。」在急診科室,賈禎需要面對的患者往往都是很危急的,其中就不乏像上述的患者。被異物堵塞氣管導致窒息,這樣的患者可能只需要幾分鐘就殞命,窒息時間過長,患者即使僥倖救回一條命,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部、心臟及其他臟器的損傷。

為爭分奪秒地挽救生命,市人民醫院由各相關科室組成了一系列醫療小組,建立了許多套應急機制。當患者家屬的電話掛斷後,兒童嗆咳急救的應急機制立即啟動。賈禎立即聯繫呼吸內科、兒科、耳鼻喉科、手術室、麻醉科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呼吸內科主任於家興則根據已知的病情立即通知手術室、麻醉科待命,隨時準備實施手術。同一時間,他也通知了氣管鏡專職護士立即準備氣管鏡及異物夾等設備,並將設備送到手術室備便。患者未到醫院,這些準備工作都已經完備了。

一台「價值連城」的設備

17時許,患者被家人護送進了市人民醫院。在進行了簡單的檢查後,患者立即被送入了手術室,手術室外留下了焦急的家屬。患者媽媽在手術室外一度幾乎腳軟跪地,泣不成聲。賈禎和於家興一同安慰患者家屬,按目前的情況看,患者送來的及時,手術有把握成功。但此時,患者已經因為缺氧陷入昏迷。

手術室里一片忙碌,由專職護士專程「護送」過來的兒童氣管鏡在一旁靜靜地等待。氣管異物的取出,麻醉風險很高,死亡率很高,對麻醉師和手術醫生無疑是一種考驗,既要達到麻醉深度,又要保留自主呼吸,如果深度不夠,手術大夫無法下氣管鏡,刺激聲門,孩子屏氣咳嗽會導致異物移位,有完全堵死的可能,這時可能無力回天,生命難保;麻醉太深,呼吸抑制,甚至停止,也會危及生命,這就需要你在最短時間內決定用什麼葯、劑量以及時機。在麻醉醫生連廣宇進行麻醉的同時,手術室、呼吸內科、耳鼻喉科、兒科幾位專家立即進行了會商,使用兒童氣管鏡進行手術的方案也立即確定下來。這台前端設備只有2.8毫米的神奇設備,屢次被證明能在危急時刻發揮巨大用處。於家興熟練地操作設備,一小塊卡在患者氣管的蝦皮被取出,患者血氧有所上升,但仍舊不正常。專家組於是決定再次下鏡,結果在氣管更深處發現一個更大塊的蝦皮橫著擋在氣道上。於家興不慌不忙,努力使用氣管鏡上的三爪異物夾將蝦皮夾起。一次,沒成功;兩次,沒成功;終於在第三次,將蝦皮成功夾起,並隨著氣管鏡一同帶出體外。患者的呼吸開始恢復正常,血氧含量也正常,患者脫險了。

於家興事後說道,對於患者的手術其實心裡是有數的,原因就在兒童氣管鏡這套設備上。這個我省東部僅有兩個醫院擁有的設備挽救了許多的生命,成人用的氣管鏡無法用於兒童身上,有的醫院就因為沒有這樣的設備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患者離世。「生命是無價的,因而,這套設備可謂『價值連城』。」

一個拯救生命的手術

傍晚,小患者被抱出手術室,一旁著急等候的家屬一擁而上。孩子這時候已經醒了,媽媽想要伸手去抱,但被兒科二產房主任李文怡拒絕了。李文怡說,孩子還沒有脫離危險,還是由醫護人員看護比較好,孩子父親想要幫助拿吊瓶,也被拒絕了。

李文怡在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這名才16個月大的患者真的是很幸運。在市人民醫院,從新生兒到七八歲的孩子,被異物卡喉的案例並不鮮見。在近兩年,市人民醫院不僅配備了先進的設備,也有了一整套應急的處置機制,所以成功治癒的幾率比幾年前大大提高了。患者救回來了,患者家屬很開心,醫護人員也很開心。我們見過不少因為送醫不及時導致患者生命凋零的悲劇,這對於醫護人員也是很遺憾和惋惜的。而當患者離開後,圍繞患者家庭有很大可能因為追究過失責任而互相指責,甚至出現家庭破裂的情況,尤其對於才16個月大的孩子家庭,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說,這一場手術,一台設備拯救了一個生命,三個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鶴崗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堅強樂觀的耄耋老人儲懷蘭

TAG:鶴崗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