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反清,為何明朝遺民不支持吳三桂?歷史學家:三個原因
在明朝遺民心中,吳三桂至少有三大罪狀:1、引清兵入關;2、大肆屠殺反清義軍;3、殺害永曆帝朱由榔。尤其最後一條,永曆帝是漢人江山最後的希望,吳三桂擒住永曆帝之後,本應押解送京,聽候清廷發落。可他一來擔心押解途中夜長夢多,二來急於向清廷邀功請賞,竟然在雲南昆明將永曆帝就地處死,此舉使天下漢人徹底寒心。
晚明長期的動亂紛爭,百姓對於戰亂深惡痛絕,再加上吳三桂起兵反清打的是反清復明的口號,自己卻建國稱帝,將司馬昭之心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強姦民意,這樣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的三姓家奴,漢人早已對吳三桂深惡痛絕,恨不得寢皮食肉,還會支持他?
對於吳三桂起兵反清一事,他的紅顏知己陳圓圓早有神預測:你將有三罵,漢人罵、滿人罵、後人罵。不必為吳三桂洗白,貌似他連做漢奸的資格都不夠。這樣的人,有奶就是娘,後來清廷斷奶了,他立馬翻臉不認娘。其實,吳三桂反清失敗的原因,固然有漢人冷眼旁觀的因素,但並非最根本的,其實當時還是有一小部分漢人是支持他的。據清廷統計,當時歸順吳三桂的清朝漢族官員有500多位,至少在這些人看來,當年吳三桂的斑斑劣跡,遠不及清廷剃髮易服,跑馬圈地的野蠻行徑可惡。這裡,我簡單說一下吳三桂反清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一、戰略失誤
一開始,吳三桂大軍勢如破竹,屢戰屢勝。可打到長江沿岸時卻飲馬長江,駐足徘徊,此時的吳三桂意圖與清廷劃江而治,佔據半壁江山就心滿意足了。這一停滯就是三個月,給了清廷充足的喘息時間,幫了康熙的大忙,使他重新調整戰略進攻變得得心應手,有條不紊。這樣一來,清廷控制的華北各省和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優勢凸顯無疑,清廷後勁十足,吳三桂卻已成強弩之末,他延誤了滅清的最佳良機。所以吳三桂這個人,做鹽不咸,做醋不酸,得點好處就賣乖,失點錢財就翻臉,典型的鷹犬爪牙。
第二、隊友太坑
吳三桂的那幾個隊友,耿精忠、尚之信、還有台灣的鄭經一個比一個坑,全都鼠目寸光,毫無大局觀。為了自身利益互相傾軋,窩鬥成風。最終,耿精忠降清,尚之信緊隨其後,鄭氏也退守廈門。只剩下吳三桂孤軍奮戰,焉有不敗之理?
第三、年齡太大
吳三桂起兵時62歲,稱帝時67歲,只做了5個多月皇帝便一命嗚呼了。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康熙所殺,孫子吳世蕃繼位時只有12歲,讓一個12歲的孩子繼續高舉反清大旗,簡直痴人說夢。吳三桂一死,吳周政權敗局已定,新主年幼,軍心渙散,吳周政權只是苟延殘喘而已。估計吳三桂也知道大勢已去,所以在他死前五個月草草稱帝,趕緊過一把皇帝癮再死,似乎也不枉此生了。
※晚晴的慈禧為何要組建新軍?歷史學家:原因很簡單
※抗日英雄張學良最愛的人是誰?歷史學家:不是妻子于鳳至,而是這位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