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古城:一片繁華海上頭
溫州,中國東海之濱的一顆絢麗的明珠。溫州人闖出來的致富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專家、學者、領導、外商趕來考察,他們無不對溫州農村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感到驚愕。溫州模式,為我國廣大農村提供可資借鑒的典範。
在歷史上,溫州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作為我國東南海疆的歷史古城,溫州人歷來被譽為心靈手巧,富於創新,擅長工藝、善於經商。
北宋以來溫州就是著名的手工業城市,產業燦若群星。
北宋咸平二年,溫州己成為商業發達的中國東南名鎮,被朝廷闢為對外貿易口岸。當時,溫州的農產品為柑橘、蠶桑、茶葉、桐油、木材等都很豐富,陶瓷、造船、造紙、雕刻、漆品、刺繡、制傘、皮鞋、綾、絹、綢等手工業產品名聞全國。溫州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繁榮。北宋紹聖二年溫州知州楊蟠有詩描寫溫州的繁榮:「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將溫州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稱的杭州來比擬,有過:「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昇平日,猶生笙歌徹曉聞」的繁榮,溫州成為「大商海船輻輳之地」。
除了一脈相承的經商文化,溫州在城市建設上,還有著滿含趣味、充滿智慧的成就。溫州古城,巷陌縱橫,四通八達,也許溫州人的經商智慧正是來於這靈活多變的城市建設。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年前的新時期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裡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古城溫州與我國南方各古城的街巷布局基本相同,都保存了唐宋時期「里坊式」的城市布局。
晏公殿巷
明清之際,街道起名之後,只是口耳相傳,約定俗成而已。直到民國二十年以後,溫州才開始用文字將街道名稱製成標牌,掛在介面要衝,以便行人查詢。
溫州城區的許多地名非常古老,雖然經歷歲月風雨的洗刷,城市概貌已今非昔比,然而從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們可清晰地尋找到溫州古城發展的歷史軌跡。
仔細品味這些特色鮮明、風雅幽默、形神兼備、歷史悠久的地名,從中領略古城溫州所特有的歷史風采,不禁使人驚嘆、令人叫絕。溫州街巷裡弄的名稱雖然看起來包羅萬象、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但如果追根溯源,認真分析起來,還是有其內在的規律。
來源:選自《東方新起點·溫州發展史》
TAG:溫州卡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