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據大爆炸的時代,選擇多硬碟?還是單硬碟高容量?

數據大爆炸的時代,選擇多硬碟?還是單硬碟高容量?

如今我們正在處於一個數據量爆炸的時代,無論是相片、影像還是無紙化辦公的影響,都讓我們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數據時代,如今電腦辦公已經是常態,大數據下的今天對我們的硬碟也有了新的要求,當然這裡很多人也會說,機械硬碟的傳輸速度是硬傷,早就進入到固態硬碟時代了,但就目前來看,傳統機械硬碟無論是存儲空間還是價格方面來說都更具備優勢,更重要的是在壽命方面,傳統機械硬碟作為存儲已經是目前的最佳方案,那麼問題來了,如今你會選擇多硬碟創造高容量,還是更傾向於單硬碟的高容量呢?

就數據存儲而言,尤其是如今的數據存儲增長情況來看,如果單純的追求多硬碟創造高容量,電腦的介面很快就會不夠,而如果是用硬碟櫃或者是陣列,那也只是在有限的介面方面不斷增加硬碟,撇開拓展的費用不說,機械硬碟也是容量越大均攤的成本越便宜,所以單硬碟高容量才是更好的方案,早在2015年,前身為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如今歸屬為西部數據旗下獨立運營的昱科,也就是HGST就正式推出全球第一款容量高達10TB的硬碟,面向企業級市場的「Ultrastar Archive Ha10」,到了2017年底,更平民化的 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終於跟我們見面了。感謝ZOL以及HGST給與筆者評測的機會。

與傳統的機械硬碟所不相同,DESKSTAR NAS 10TB硬碟的主要提升就是在內部並非是傳統的空氣,而是氦氣,這屬於HGST的獨家技術,氦氣密度僅僅只有空氣的7分之一,而採用如此的密封式技術不僅降低了成本、允許封裝更多、更薄的碟片,馬達所需的功率更小。這也就是為什麼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雖然擁有了如此大的容量,但依舊能達到每分鐘7200轉的高速,超高轉數也就意味著交換數據越快,當然如此大數據量的交換必須要有後台支撐,HGST為其配備了專利性的旋轉振動(RVS)感測器技術以及256MB的超大緩存,SATA3 6.0介面也為良好的數據交換提供了通道,在保修方面,它支持3年保修。

當然,支持目前所有的操作平台也是必須的。

包裝

在尺寸方面,由於要兼顧傳統家用機械硬碟的安裝,所以DESKSTAR NAS 10TB硬碟的三圍是與傳統的機械硬碟相同的,但在重量上由於碟片方面增加的原因也重了不少,由於氦氣的封裝原因,整個外觀上也與傳統的機械硬碟不相同,整個正面採用的同樣是金屬封裝,但傳統的凹陷不見了,畢竟在如此的空間內塞下如此多的碟片,本身從技術上來說就是一種突破創新。本次拿到的硬碟型號為HDN721010ALE604,泰國出品。

而在底部則更加明顯,整個DESKSTAR NAS 10TB硬碟的尾部並不像傳統機械硬碟那麼空曠,而是做出了一個碟片的圓弧形。

為了對比筆者也將DESKSTAR NAS 10TB硬碟與目前有的3TB硬碟進行了對比,不難看出跟傳統的機械硬碟想必,兩者的區別也是相當大的,PCB板的面積也增加了不少。

而從介面上來看傳統空氣硬碟的PCB板與硬碟本體鑲嵌與氦氣硬碟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後者更像是硬碟的本體趴在了一整塊PCB板上面。

總體來說,氦氣硬碟的出現可以說是目前機械硬碟突破的一個關鍵點,在如今固態硬碟速度為王的時代,氦氣技術可以說給了機械硬碟另一個發展的機會,畢竟對於消費者而言,用最具性價比的存儲方案來實現大文件或者是重要數據的備份才是最重要的,而機械硬碟得益於存儲容量以及穩定性方面的原因,在目前仍舊有相當強的競爭力,接下來,筆者將展開實際的數據測試,看看具備了氦氣封裝的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到底表現怎麼樣?

測試環境介紹:

CPU:Intel 酷睿 I5 6600

主板:技嘉Z170X-UD3

內存:金士頓駭客神條 Fury系列 DDR4 16G(8*2)

SSD:東芝TR200 240G

硬碟: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

陣列:奧睿科雙盤位陣列USB3.0+eSATA

首先將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安裝進電腦,具體過程不標,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用GPT格式進行分區,不然在一些低等級的操作系統中是無法識別的,最後得到的是9.09TB

其次是傳統的數據跑分環節

HD Tune Pro5.60版本

從基準信息的測試中我們不難看出,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的曲線比較穩定,最高達到了250MB/S,最低由於尋道等方面的延遲,最低的傳輸速度達到了115MB/S,在目前機械硬碟傳輸的速度中屬於高的水平。

畢竟得益於更窄的碟片間隙以及更快的尋道馬達,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在尋道的速度上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傳統的4KB還是64KB,絕大部分保持在了20ms以內。

ATTO Disk Benchmark

經常用來測試讀取塊狀數據的速度,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的表現則是從4KB開始就有了滿速的表現,讀寫均達到了250MB/S左右,還是非常不錯的。

Crystal DiskMark 5.0.0 Alpha2

也是測試硬碟讀寫速度的另一個軟體,讀寫也都達到了260MB/S,更重要的是在隨機讀寫方面也能達到同樣的速度,非常難得,在4K以及4K隨機存取上的讀寫速度則並不是機械硬碟的長處。

TxBENCH

目前比較流行的硬碟測試軟體之一,主要是用來測試各種最大128KB的塊狀數據讀寫,表現同樣在250MB/S左右

小結,對於目前機械硬碟而言,傳輸速度並不能說是長處,而是在保存數據方面穩定的讀寫,但得益於獨創的氦氣技術,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在讀寫方面還是有不小的驚喜,均來到了250MB/S的區間,從這個角度上面來說,10TB增加的碟片以及磁頭並沒有讓它讀寫數據的下降,更高科技含量的技術加成也讓它的讀寫表現相當優異。

很多人都會發現,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中的NAS其實指的是NAS存儲盤的一個代號,其實這些年無論是哪個硬碟廠家,都敏銳的嗅到了用戶對於數據重要性的認知,畢竟硬碟有價,數據無價,陣列無疑是目前解決大容量存儲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正好手頭也擁有其他容量的硬碟以及奧睿科的雙盤位陣列,下面筆者就開始來測試在組合陣列之後的硬碟表現。(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平時最大容量也只用到了4TB,就陣列而言肖兩塊同品牌相同容量的硬碟才能測試出最佳成績,以下測試僅供參考。)

目前比較流行的NAS模式為RAID0、RAID1,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RAID 0實際上是讓兩塊硬碟進行捆綁,傳輸的時候實際上是對N塊硬碟進行分別傳輸,容量最大,而且能得到最佳的傳輸速度,缺點就在於並不存在備份,目前RAID 0也比較廣泛的運用在高清電影等存儲上,而RAID 1則是兩塊硬碟互為備份,但容量僅為較小硬碟,優點就在於一旦是其中一個硬碟損壞之後數據不會丟失,這樣的存儲方案用在重要數據的存儲上。下面就針對RAID 0模式以及RAID 1模式進行數據傳輸測試,筆者也分別採用了ISO文件、MT2S等文件進行傳輸,為了不受到傳統機械硬碟因為壽命壞道等原因造成的降速,所有的讀寫都由東芝TR200 240G固態硬碟與陣列完成。

RAID 0

組建陣列之後,可以看到由於是3TB的機械硬碟與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進行組合,所以最後得到的是5588.81GB,也就是兩塊3T的容量,筆者採用的是4K文件進行傳輸,陣列寫入的速度為202MB/S,從曲線上來看,速度保持得非常不錯。

在進行了寫入之後,筆者將固態硬碟中的該文件進行刪除,也嘗試了陣列到固態硬碟的複製,可以看到數據居然達到了1.35GB/S,其實RAID 0而言由於其工作原理速度加成是筆者知道的,但是否存在本身文件寄存在內存中尚不得知,而從尾部的數據來看,518MB/S的數據依舊令人震撼,這已經相當於傳統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了。

RAID 1

組建陣列後,由於RAID 1機製為互為備份,所以得到的陣列容量為2.7T,而這次傳輸採用的原盤文件MT2S,讀取與寫入均達到了200MB/S,也就是說在組建了RAID 1陣列之後,傳輸的速度依舊保持得相當不錯。

BIG模式

相對於兩種常規模式陣列的組建而言,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則是將兩塊硬碟直接捆綁,這時候的要求相對傳統RAID而言就沒那麼苛刻,而且在容量上,3T硬碟與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碟組建成為了11.8T的硬碟容量,也是容量追求最大化的一種訴求,也就是所謂的「BIG」模式,而在傳輸的速度上,由於捆綁後的兩塊硬碟並不指定具體的存放地點,所以在寫入上來到了184MB/S,讀取為234MB/S,就速度來說也足夠平時日常使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頭玩數碼 的精彩文章:

刷臉、VR櫥窗、智能衣架······你想不到的這裡應有盡有
超越諾基亞的存在,MANN S2三防更加出色!

TAG:木頭玩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