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1920年,誰是中國最會穿衣服的女人?

1920年,誰是中國最會穿衣服的女人?

本文由Pei姨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Pei姨:當年的中國第一名媛

美國《VOGUE》雜誌(小編註:創刊於1892年,被譽為「時尚聖經」)曾經評選過一位1920—1940年代的中國「最佳著裝」女性,你猜是誰?

不是宋美齡、宋慶齡、林徽因、胡蝶……而是這個你也許從未聽過的名字——黃蕙蘭。

論顏值,才氣,她未必有政界,影視界,文學界這幾位顏值擔當出色,那她為何被當做中國女人穿衣打扮的「時尚標杆」?她又是如何把歐美時髦風潮帶到國內,同時在國際社交場合大肆颳起一股「中國風」的呢?

且往下看

出生富貴,錦衣玉食

簡單來說,就是有錢,非常有錢。有錢任性。

她的父親是是印度尼西亞的「糖王」黃仲涵,他有18個姨太太,42個孩子中,黃蕙蘭是最受寵愛的一個。

母親更是視她為掌上明珠,對她寄予希望,除延請英文教師外,還請人教習音樂、舞蹈、美術等。

黃家備有中歐兩式廚房。歐式廚房的總管曾任荷蘭總督的大廚師。她與父母進餐時,有一個管家和6名僕人伺候在側。餐具都是銀制的。

在不到3歲時,她的脖子上便已經戴著一條金項鏈,項鏈上有一顆80克拉的鑽石。因為鑽石實在太大,當她帶著,便不斷敲打著她的胸口,在胸脯上留下一條難看的傷痕。後來母親才意識到,讓保姆收起來。

黃蕙蘭說:「不過,當我長大時,我就不常戴它了,因為手頭總是有新的。」

大使夫人,打入歐美上流社會

除了有錢,人家還有另外一個重量級身份:中國駐美大使夫人。

她的丈夫正是那個1919年巴黎和會上拒絕在辱國條約上簽字,創造「弱國也有外交」奇蹟,曾任駐英、駐法、駐美大使的顧維鈞。

黃蕙蘭和顧維鈞(左二和左四)

1920年,她與顧維鈞在布魯塞爾公使館結婚時,除了嫁妝豐厚到令人瞠目結舌,還從倫敦攝政街定製了純金刀叉,訂做的床單、床罩的扣子是以純金做成的玫瑰花,每顆扣子上還鑲嵌著一粒鑽石……

黃蕙蘭與顧維鈞的孩子

有著闊綽殷實的家底,更使她以「中國的櫥窗」自我定位:她不僅斥巨資修葺了中國駐巴黎大使館,還自掏腰包從國內花大價錢購買傢具、器物運到國外,使大使館裝潢得極富中國特色,以求「外國人也能通過『櫥窗』看到中國的星星和月亮』」,不丟大國顏面。

戰爭期間使館經費拮据,顧維鈞在外應酬交際的費用,多由她的家族出手贊助。

可以說,在那個中國在世界上充當「受氣包」的年代,是黃蕙蘭不惜大掏自家腰包,來維護中國的對外形象。最重要的是,讓她這位來自中國的「時尚名媛」,不僅刷了臉,還有了一定話語權。

黃蕙蘭陪同顧維鈞出入各大場合,見證了諸多重要歷史

靠著積金累玉的財富和漂亮驕傲的面孔,深諳西方社交之道的「顧夫人」隨著丈夫一起打入了西方上流社會:參加白金漢宮戰後首次宮廷舞會、與英國大使及國王握手、出席杜魯門總統就職典禮……如果她活在當下,大概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每日頭條收割機」。

現在你明白了,為何「民國佳麗三千,挑剔的上海時髦女人們,卻獨寵她一人」?黃慧蘭不僅有品位,還有身份。更重要的是,人家有足夠的銀子「買買買」。

宋慶齡因為她才開始穿旗袍

據說宋慶齡跟著孫中山北上前,一直穿著上衣+裙裝的兩件式袍褂。這種打扮經典慈祥有餘,時髦俏麗不足。

來到大都市北平之後,暫住黃蕙蘭家中的宋慶齡擔心自己太土氣,便偷偷取經——偷看了一番黃蕙蘭的衣櫥,並受到她的時尚指點,才就此開啟「旗袍Style」時髦模式,成為集優雅、美麗、端莊為一體的「慶齡國母」。

不僅是國母,好打扮的上海女人也把她當做民國時期的「街拍偶像」,竭力模仿她的穿衣打扮。你能想像,她們對黃蕙蘭的「盲目崇拜」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嗎?

她曾在自傳《沒有不散的筵席》中,提到自己引領的「光腿穿旗袍」風潮:她寫到自己當時因為皮膚病不能穿襪子,而光腳去了上海,但並未告訴別人原因。結果第二天,上海的女人們接二連三的在大冷天也把襪子脫掉了,只為追捧這一「冷天光腿」的新時髦。後來黃蕙蘭皮膚病好了,又開始穿上絲襪,大概這群追隨者們也蒙了圈。

當時流行以進口法國衣料做旗袍,圖案多以素凈雅緻的花卉為主。但迷戀華麗貴氣的黃蕙蘭卻不以為然,在她眼裡,泛著瀲灧光澤的中國絲綢才是制衣的「極品」。

之前流行寬鬆H型的旗袍,花色也素雅簡單

「我開始選用老式繡花和精緻的絲絛,精美的中國綢緞,有些是古色古香的。我選用這些衣料,擇取中國傳統式樣的特色製作我的服裝。她們不懂得本國絲綢之美的價值,不明白那種地道的中國手藝是如何精彩絕倫」。

於是,黃蕙蘭帶領上海女人們進入了時尚的新境界:龍飛鳳舞、飛檐斗拱等中國傳統元素的精美刺繡開始出現在旗袍上。

明媚艷麗的湖藍、桃紅取代了清心寡欲的色彩,旗袍開衩也從小腿、膝蓋甚至一路高到大腿……這種鋪錦列繡「壕」氣十足的旗袍,頓時成為上流社會女性人手一件的「爆款」。

不盲目崇拜洋貨,卻又能夠靈活地「西學東用」,難怪衣品能碾壓那麼多滬上的貴氣名媛。

去年,以「中國:鏡花水月」為主題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舞會及展覽中,就有一件她1976年捐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非常「黃蕙蘭」風格的旗袍,精緻程度嘆為觀止。

「鏡花水月」主題展覽中展出的「黃蕙蘭「旗袍

那個年代的她不僅引領著國內時尚風潮,在國際上同樣大出風頭。閃耀程度足以令無數如今中國時尚達人汗顏。

喜歡繁複精美設計的她,早年在香港時,一口氣買了N件當地人放在鋼琴上擋灰的便宜古董繡花裙子,帶到巴黎在晚宴上穿。引起轟動不說,居然導致這種裙子的價格哄抬了好幾倍。

而白天出席各種社交場合時,她則最喜歡「中西混搭風」:在旗袍外加件Chanel(小編註:香奈兒)或者Schiaparrelli(小編註:夏帕瑞麗)的外套,或是貴氣十足的貂皮大衣、精巧神秘的刺繡單衫。

錦繡華服加上與生俱來的傲然氣質,即便站在英國伊麗莎白王后(此處指的並非「超長待機」那位,而是英王喬治六世的王后)身旁,氣場也未減低半分。

黃蕙蘭的皮草加條紋裙,一看就是如今時髦精的標配

難怪,被她迷得團團轉的外國使節公臣,稱呼她是「遠東最美麗的珍珠」。敏銳獨特的衣著品味,成為了她在世人眼中最為驕傲的一張「王牌」。如果當時有時尚公眾號,或「帶著名媛去看秀」的欄目,估計她的搭配閱讀量篇篇都得過十萬。

被渲染成神話的「豌豆公主」

自傳里提起曾經風光無限的生活,她的語氣里儘是公主般的驕傲炫耀。她一生的優越感似乎從未改變過。

雖然自小養尊處優,但黃蕙蘭並非矯揉造作的女人。她甚至對當時國內盲目的」崇洋媚外「之風呲之以鼻。

她不喜歡在國內做運輸生意的英國人和白俄人,說他們「裝作上等人,瞧不起任何真正代表中國美麗智慧的東西—瓷器、玉石、古玩」,同時又鄙視上海處處模仿老外的粗野暴發戶「屋裡擺滿西式傢具。滿嘴英語,而發音很糟,使我難於理解。」黃蕙蘭在私下常常吐槽他們:「請您講中國話吧!」

另外,她也並非像外界傳聞那般嬌弱不堪一擊。倫敦大轟炸期間,她領著家人躲進防空洞,自己卻在使館樓上正襟危坐,堅持「不願意使館被炸時活埋在防空洞,要死也要體面地死在樓上」。

從小便好強愛國的她,一生都以自己的國家,席豐履厚的財富以及「大使夫人」的頭銜引以為傲。晚年時,黃蕙蘭長居紐約曼哈頓的高檔公寓,靠著父親留下的50萬美金遺產生活,屋內仍陳設著大量中國古玩字畫,牆上也貼滿她和顧維鈞出訪各國的照片。

只不過,那時她只是位孤身一人的老太太,子女、傭人都不在身邊,去郵局寄信、買菜下廚等從未做過的「苦差事」,都要親力親為,但她卻以此為樂。

身邊有一隻小狗陪伴著她,遭遇強盜入室搶劫,擄走大量現金珠寶首飾時,她對強盜唯一的要求都是「不要傷害我的小狗」。

對晚年的她而言,曾經風光旖旎的好時光最終成為真實而又飄忽的記憶,戰火瀰漫的硝煙、雙親過世的打擊、不幸婚姻的結束……都讓她清醒意識到了生命中必須承受這樣或那樣的痛苦:

「或許外人看來,這種好生活令人嚮往,求之不得。可是,我體驗到的不幸太多了。在我年事已高、閱歷豐富的今天,我足以意識到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世上無人不遭受折磨,或是這方面,或是那方面,正因如此,才使我們相識、相憐。」

1993年12月,黃蕙蘭在自己百歲壽辰當天離開了人世。回望她一個世紀的生命,年輕時代的富貴、熱鬧、喧嘩,與晚年隱居於紐約的寂寞和荒涼形成了鮮明對比。她享受到了作為時尚偶像的萬人追捧,也體驗到了時局更迭後倏然一無所有的寂寞。

2015年,義大利版《VOGUE》以「Once upon a time」為標題,再次將她和宋美齡這兩位傳奇女人搬上了「國際舞台」。當外國人都還記得「Oei-Hui Lan」這位曾經叱吒一時的中國女人時,我們又有多少人熟悉她的故事呢?

2015年義大利版《VOGUE》內頁

她曾被流光玉石包裹,絢爛華美,而當最終失去這一切時,她也難得地保持著體面氣度,不哀傷,不抱怨,既能立得起風景如畫的山巔,又能卸下包袱從容下山,也算是精彩的走過一生了。

本文來源騰訊時尚

如有侵權 立即刪除

整理---Pei姨----排版-hunhu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服裝與搭配 的精彩文章:

又一個穿搭模板來啦 關於針織毛衣的100種搭配!
春天花會開 連衣裙穿起來

TAG:服裝與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