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風箏想起的……

放風箏想起的……

——可以

清明前後,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星期天,我難得有機會,到城外大堤上,帶著小孫女,借風隨線上雲天,老翁閑余學少年。

大堤是上帝賜給A城人得天獨厚的風箏放場。長長大堤,天高氣爽,無遮無掩,堤內外綠茵茵坡面上,紫雲英野花點綴其間,象是兩塊嵌著花兒的綠氈毯,長長的見不著頭見不著尾,大自然無意裝扮,卻把自己裝扮得如此秀美。清明時節多為陰雨天,可那天天公特作美,風和日麗,白雲藍天,微風習習,清香陣陣,堤上無數小孩嬉鬧追逐,空中風箏,形色各異,歡快地爭相搖頭擺尾,好一派艷陽春景。我頓時覺得時空突然翻越了歷史的欄杆,一下子把我帶回到幾十年前的孩提時代……

A城以大堤為界,自成上、下街兩個城區。上街在大堤外,瀕臨皖水,千百戶小鎮,規模不算大,但,獨佔瀕水之利,上轉潛(潛山)、岳(岳西)、太(太湖)木材檀香、山珍土產,下納蘇杭絲綢脂粉、新洋奇貨,商賈雲集,十分繁榮,人稱「水陸集」,自古沿襲至今。

皖水,是那種典型的「三天不下水斷流,三天不晴水上樓」的「易漲易退」的「山溪水」。「我家就在岸邊住」,「看慣了船上白帆」,但,卻未「聽慣艄公的號子」。因為,號子是上游川江船工和筏工們與激流博斗特定環境下的特定產物,平流地區卻很少見。

河邊有一片白皚皚的沙灘地,又寬又長,一望無際,那便是我童年的「天堂」。兒時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天堂」里渡過的。

然而,這沙灘對於大人,又何嘗不是塊寶地?大水過後,沙灘上要沉積下許多爛根腐枝,拾回家晒乾是理想的柴火。沙河常年退退漲漲,漲漲退退,自然這柴火也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城鎮貧民的「柴源地」。所以,只要我們對媽媽說一聲「撿柴去」,便可理直氣壯地帶著風箏和篾籃在沙灘上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

一班頑童來到「天堂」,象是出籠的鳥兒放歸自然。先是互相幫著用最短的時間把籃子里的柴火拾滿,然後,便可盡情地放起風箏來。

那時的風箏,不象現在有成品賣,就是有成品窮孩子也賣不起,都是自己動手做。製作風箏是從大人那兒學來的。先拿篾條用皮紙捻紮成花瓶或鳥兒什麼的,然後糊上既輕且牢的彩紙,或白紙用彩筆畫點圖案,再在中間適當的位置上按等邊三角形的法則找三點繫上三根細線,攏在一起正中心打一個扣作為系線用,一個簡易的風箏就算做成了。

別小看放風箏,這裡面還真有點學問呢。先說這風,有風都能放,但,風小時未必都能放得起。有經驗的大孩,是邊跑邊放,風箏因跑而迎風,風力大增,一股勁地往上飛,線兒一個勁的邊跑邊放,越飛越高,此時便可停下,天高氣足,風箏飄搖其上不亦樂乎。再說風箏的尾巴,舊時的風箏是要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常用材料是一束稻草,且視其風悠風烈而定,很有講究,輕不得重不得,而且要隨風的變化作適當調整。風箏漸漸下墜,那是風悠所至,尾巴必須減其重;風箏突然在天上劃圈圈、栽跟頭,那是風烈之象,尾巴必須增其重,以求平衡。

童年是幼稚的,對許多事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長大了才慢慢地感悟到風箏里也含有人生哲理。世人多以當官為榮,作夢都想像風箏一樣,借人手中之線直上雲天。而朝庭有人就有線,此人權之大小恰如線之長短。權大線長,青雲直上;權小線短,低空盤旋;權失如線斷,風箏不復升起,自古皆然。實在是風箏無線望空嘆,「朝庭無人莫作官」。

風箏尾似有尾隨跟蹤監督之意,自然風之悠烈如社會風氣之優劣。風氣優則風悠,尾輕箏亦升;風氣劣則風烈,尾增則箏穩。風愈烈而尾愈輕,風箏那有不轉圈圈、栽跟頭的呢?人言「仕途多風險」,就是這個道理吧。「無官一身輕」是我的人生信條。或許是「阿Q精神」吧,「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是的,我就認定「葡萄酸」的悖理。我不願象風箏一樣飛起,更不願為了飛起而被線牽著,我只想作個自由的人。

人生如紙鷂,沉浮由人操。

何不作雲雀,無線自逍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文網 的精彩文章:

我將流年賦予誰
我家有隻大狸貓

TAG:散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