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一站香港,Art Basel HK 六年進化史

下一站香港,Art Basel HK 六年進化史

GI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 界 設 計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t Basel HK進化史

在融入香港的六年中,Art Basel 見證參與了藝術風尚的塑造。在這裡,經典與新潮,外來和本土,在東方視野下展開。

2 0 1 3

Art Basel 香港首秀

收購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多數股權兩年後,Art Basel 從瑞士和邁阿密海灘踏入亞洲市場。面向維多利亞港,展會於5月23日初次降臨灣仔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超過245間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的畫廊參與展出,其中超過一半的畫廊在亞洲及亞太地區擁有展覽空間,包括在展會開幕前已落地香港干諾道中50號的 White Cube 和畢打行內的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

洪強視頻《吃麵條》 ?? Schoeni Art Gallery

Simon Lee Gallery 展出美國藝術家 Marnie Weber 的作品《原木女士和臟小兔子》 ?? Tyrone Siu/Reuters

2012年,高古軒畫廊在香港國際藝術展中帶來草間彌生的裝置作品;一年後,香港國際藝術展變身 Art Basel 香港

White Cube

亞洲區總監周曉雯

「自2012年3月起,White Cube 在香港設立畫廊,從與西方藝術家的緊密合作開始,逐漸加深和亞洲、中國優秀藝術家的互動。我們進入亞洲,在香港展廳的選址尤為關鍵,展廳在2層的空間里安裝了起重機,能陳列各類藝術作品及大型裝置。我們也用了1米多高的空間設計了模擬天空燈幕,以自然光線凸顯作品重點。通過展覽,亞洲觀眾對藝術家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在 Art Basel 期間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2 0 1 4

開闢影像展區

Art Basel 首次在香港開闢展區「光映現場」(Film),由駐北京及蘇黎世的策展人、多媒體藝術家及製作人李振華策展,呈現藝術家創作或有關藝術家的電影。新展區融入上屆展會的四大單元:主展區「藝廊薈萃」(Galleries)、聚焦本土區域的「亞洲視野」(Insights)、推廣新晉藝術家的「藝術探新」(Discoveries)以及展示大型雕塑與裝置藝術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其中,新展區「光映現場」一連三天播出了41位藝術家的49套電影作品,由31間參展畫廊代表展出。

「藝聚空間」單元中,Tomio Koyama Gallery 展示日本藝術家菅木志雄的作品 ?? Kishio Suga

在「光映現場」,FOST Gallery 展出 Sookoon-Ang 的《將我除怪》(2013),靜幀影像 ?? FOST Gallery

在「光映現場」,東京 Taka Ishii Gallery 帶來石田尚志的影片《燃燒椅子》(2013)?? Taka Ishii Gallery

藝術家 Marta Chilindron 的《立方 48 橙色》(2014) ?? Cecilia de Torres Ltd., New York

「光映現場」策展人

多媒體藝術家

及製作人李振華

「我每次策展都會』反向』選擇,從畫廊推薦的作品中,試著去理解他們支持的藝術家,再從這些藝術家出發,找尋他們之間的聯繫和共同點。我希望策展能回到最開始的地方,從理解藝術家開始,達成對他們的推介。

2 0 1 5

新團隊

這一年,Art Basel 香港的展期從5月調至3月,促使更多新面孔加入,其中包括29間來自歐美地區的畫廊。展會內部人事團隊也歷經調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黃雅君(Adeline Ooi)在擔任兩年 Art Basel 東南亞地區貴賓關係經理後,成為亞洲新總監。之前擔任此職的是香港藝博會聯合創辦人 Magnus Renfrew,因展會被收購入職 Art Basel。與此同時,悉尼 Artspace 行政總監 Alexie Glass-Kantor 也首次接替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首席策展人長谷川佑子,擔任「藝聚空間」展區策展人。

Jeff Koons 在1998年為演員 Buster Keaton 創作的人像木雕在卓納畫廊內展出

韓國藝術家 Myeongbeom Kim 在 Gallery IHN 展出的《無題》(2015),探索自然和人工的界限

義大利藝術家 Paolo Privi《準備好了就告訴我》(2014)?? Galerie Perrotin

「藝聚空間」策展人

悉尼Artspace行政總監

Alexie Glass-Kantor

「每年,Art Basel 都帶領觀眾走上不同的旅程。一方面,畫廊進入不同展區,從「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到「亞洲視野」,呈現多元的藝術作品。另一方面,觀眾也有獲取觀賞體驗、積极參加活動的慾望和需求。我每年都能在展會上找到通常不會放在一起展出的作品。當參觀者邂逅某件作品時,兩者的相遇決定了作品的意味。」

2 0 1 6

亞洲,亞洲

Art Basel 香港更深入且廣泛地輻射亞洲區域的藝術創作。14間主推亞洲藝術的機構首度從其他單元轉入 Galleries 主展區,香港展會獨有的「亞洲視野」單元也通過藝術家個展、主題群展等多元項目強調亞洲區域的藝術史。年輕的亞洲藏家則帶著對重量級西方藝術家的敬意,積極尋找海外作品。

新加坡藝術家 Jane Lee 運用織物、畫布和混合媒介,挑戰繪畫的定義,圖為 Jane Lee 2016年作品《畫布之外》與《肖像#14》 ?? Sundaram Tagore Gallery

來自香港的刺點畫廊首度轉入藝廊薈萃主展區,帶來粵系藝術家的作品,圖為楊沛鏗2016年作品《吃洋薊的人(首遇)》?? Art Basel

Hauser & Wirth 畫廊展示 Louise Bourgeois 於2003年創作的《蜘蛛伴侶》 ?? Art Basel

White Cube

亞洲區總監周曉雯

「從亞洲觀眾的地域分配上,參展的中國觀眾數量是巨大的。近些年,中國藏家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西方藝術作品的收藏中來。香港本地藏家的崛起,台灣藏家的深厚功力,東南亞藏家的國際視野,日本韓國藏家的遠見,都讓我們對亞洲的發展充滿信心。」

Hauser & Wirth

畫廊創始人

Iwan Wirth

「在 Art Basel 香港,我們通過 Louise Bourgeois 關於母親的作品,帶來以「蜘蛛」為題的展位。展位中心展品是高挑但略顯纖弱的雕塑《蜘蛛伴侶》(2003)。它真是展覽的明星,是展會氛圍中優雅但強大的存在。我認為這是我們史上最棒的展位之一!」

2 0 1 7

高科技

Art Basel 香港攜手 Google Arts & Culture,邀請藝術家們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創作。在這場名為「虛擬前沿:藝術家體驗 Tilt Brush」的主題展覽中,由谷歌開發的虛擬空間繪畫應用 Tilt Brush 成為了藝術媒介,觀眾可通過佩戴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顯設備觀賞移動中的三維影像。

展覽「虛擬前沿:藝術家體驗 Tilt Brush」中,藝術家 Boychild 的作品 ?? Boychild

2017年度 Art Basel 香港 Sadie Coles HQ 畫廊現場 ?? Art Basel

「藝術探新」展區中,Socie?te? 呈現 Petra Cortright 的作品 ?? Art Basel

「光映現場」策展人

多媒體藝術家

及製作人李振華

「我關注的方向是新媒體藝術。今日世界的現實更加無法觸其邊界:基因改造、自主返回式火箭、無人駕駛、語音識別……這些可能涉及到藝術的領域,已經不是個體藝術家能研究實踐的範疇。新和舊往往是相對的,但很多事情的新,並不一定是向前的。藝術就是這樣,進一步退兩步,或閑庭信步。從新興的媒介變化中去發現藝術家的故事,或許更重要。

2 0 1 8

更大的野心

隨著市場和觀眾的逐漸成熟,Art Basel 香港變得更大膽,由此呈現出更多實驗性元素。今年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藝聚空間」單元,以互動性與沉浸式藝術作為策展主題。展區作品從平凡的視角出發,賦予其轉折,在投射地緣政治與社會變革的同時,重新幻想當下的現實,摸索現存模式外的其他可能。擁有更強鑒賞能力的觀眾,也在尋求更具挑戰性的作品。展會前夕,以豪瑟沃斯、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為首的西方一線畫廊紛紛在香港開設新空間,對當下和未來的亞洲市場充滿信心。

Erwin Wurm《一分鐘雕塑》由立木畫廊推出,位於展會「藝聚空間」單元

卓納畫廊帶來 Jeff Koons 的《凝視球》系列

Tanya Bonakdar Gallery 畫廊,Olafur Eliasson 的《帶黃光的四重未來》(2017) ?? 藝術家與Tanya Bonakdar Gallery

Hauser & Wirth

畫廊創始人

Iwan Wirth

「亞洲市場逐漸發展,人們的品味也發生了變化,愈發偏離傳統。收藏家開始接納具有挑戰性的作品,比以往更願意承擔風險。這自然影響了我們對展品的選擇。現在,我們可以從眾多項目中甄選更具野心的作品。」

「藝聚空間」策展人

悉尼Artspace行政總監

Alexie Glass-Kantor

「今年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是奧地利藝術家 Erwin Wurm 的標誌性系列作品《一分鐘雕塑》(2000 - 2018)。他給予觀眾簡單的家用物品——比如椅子或燈罩——和物品使用說明,讓參觀者成為表演者。人們認為這些物品是雕塑,但互動將他們自身變為藝術的題材。」

徐安琪撰文

saltypink編輯

曾經的亞洲最大糧倉

已成為黃浦江岸記憶劇場

16所最佳日本現代住宅

智慧且美的空間運用

Wallpaper*卷宗

三四月刊內容導覽

柏林像素藝術團體eBoy

為你開啟不褪色的2.0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allpaper卷宗 的精彩文章:

城市、時代與跨界創作,一場藝術家們在澀谷的對談

TAG:Wallpaper卷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