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殲-10首次現身,轉眼四十年
最新
03-27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轉眼間二十年。通過殲-10,成飛走完了三代機的研發全流程(除發動機),這種經驗是沈飛、西飛等公司無可比擬的。
在那個紙質媒體時代,有個神奇的雜誌叫《少年科學畫報》,該刊物1979年第6期的封面,一位少年製作的戰機模型跟殲10幾乎是一模一樣,進氣口、機頭……照片無疑是擺拍的,我們可以肯定,雖然殲-10於1984 年確定設計方案,198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立項,但早在70年代中後期,成飛應該已經開始三代機的研究。
改革開放初期,可以說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歷程,當年研發殲-10,也有很多爭議和懷疑,不少領導犯「幼稚病」,認為直接購買幻影2000或者蘇-27更好,省錢省時省力。美國也曾積極推銷F-16戰機,但是高層經過縝密思考後,還是決心自己造飛機。鄧總師曾批示「新型殲擊機項目較為重要,前期投資5億……」,中國的自製三代機就此拉開序幕。
後來,按照「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蘇-27買了,殲-10的研製也沒有放鬆,宋文驄以鴨翼布局戰機計劃經過幾輪競爭擊敗了沈飛的小F-16戰機和洪都的後變掠翼強6計劃。這就是大家熟知的十號工程。1987年6月,完成殲-10初步設計,1998年3月實現首飛,2004年4月完成定型,前後經歷了18年漫長的歲月。
蘇-27的引進讓空軍對重型制空戰鬥機有了全新的認識,而殲-10的研製則是給軍工企業上了一堂三代機的「教學課」, 推動了我國整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後續四代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紅箭10A多用途戰術導彈系統已獲出口訂單?
※俄國大忽悠—核動力巡航導彈
TAG:牛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