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哭鬧需警惕

寶寶哭鬧需警惕

腸絞痛

是一種嬰兒發育中的常見問題,因嬰兒腸道和神經發育都不夠成熟,消化系統各個階段的運動、蠕動不能很好的受神經協調的控制,腸內氣體不能順利的排出,形成了腸絞痛的基礎。腸絞痛屬於自限性發育問題,一般在嬰兒滿4-6個月會自然消失。

腸絞痛的主要表現:

嬰兒會因疼痛定時或不定時哭鬧,大多數發生在黃昏,在寶寶出生後2-4周最常見,一般出生後6周達到高峰,有的可以哭鬧2-3小時,待3-4月齡後發作時間有所減短,逐漸緩解。

腸道內氣體多,排便時會出現泡沫便,排便較費勁,大便偏稀,次數較多等現象。

腸絞痛的護理意見:

1、 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盡量避免進食一些有刺激的食物,如:咖啡、茶、圓蔥、捲心菜等;如果是配方奶餵養,要注意排查寶寶是否存在對牛奶過敏的現象。

2、 不要讓寶寶吃得過飽、過涼或者吃進氣體過多,以免刺激腸道。

3、 緩解腸絞痛最有效的物理方法就是適當壓迫腹部,如抱緊孩子、趴著卧位、吸吮餵奶等。

提示:

如果寶寶哭鬧不止、同時伴有嘔吐、面色不好、腹部比較緊張、長時間不解大便或者大便果醬樣,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一般2-15歲兒童均可發病,腹痛多見於晨起及睡前,也可見於食用涼的東西後、劇烈運動後等,大多數癥狀不明顯,呈頻發性,可自行緩解,家長可能誤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撒謊,並非真的肚子疼。

如果家長判斷不清,可以找醫生。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標準:①具有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表現(發熱、腹痛、噁心嘔吐等);②影像學(如彩超)檢查有淋巴結腫大的證據;③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如何治療?

1.西醫治療

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使用抗生素。

2.中醫治療

用於輕症治療,可以肚臍或者足底湧泉穴貼敷生薑片,5天一療程。

腸套疊

(一)腹 痛 為早期出現的癥狀,其特點是平素健康的嬰兒,無任何誘因而突然發生劇烈的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患兒表現陣發性哭鬧不安、屈腿、面色蒼白。每次發作約10~20分鐘,以後安靜入睡,或玩耍如常,約數十分鐘後又突然發作,其癥狀如前。如此反覆多次,患兒精神漸差、疲乏不堪、面色蒼白。個別較小的病兒無劇烈哭鬧,儀錶現為陣陣不安和面色蒼白,隨後進入休克狀態,需特別警惕。

(二)嘔 吐 起病不久即出現反射性嘔吐。

(三)血 便 多於病後6~12小時出現,是本病特徵之一,常為暗紅色果醬樣便。如指檢染血則有同樣診斷意義。出現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腸壁血循環障礙,致使粘膜滲血與腸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結果。

(四)腹部腫塊 是具有重要診斷意義的腹部體征,腫塊的部位依套入點和套入程度而定。

(五)全身情況 發病早期病兒全身情況尚好,體溫正常,僅有面色蒼白,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隨發病時間延長,一般情況逐漸嚴重,表現精神萎靡、嗜睡、脫水、發熱、腹脹,甚至休克或腹膜炎徵象。

一發現,及時就醫。

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症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但是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多端。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噁心、嘔吐,多數病人白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右下腹闌尾區(麥氏點)壓痛,則是該病重要體征。急性闌尾炎一般分四種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壞疽及穿孔性闌尾炎和闌尾周圍膿腫。

典型的急性闌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

早期可能由於反射性胃痙攣而有噁心、嘔吐。

一般只有低熱,無寒戰,化膿性闌尾炎一般亦不超過38℃。高熱多見於闌尾壞疽、穿孔或已並發腹膜炎。

一經發現,及時就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這3種寶貝一鍋燉,寶寶咳嗽一喝就好,比強力止咳藥強100倍!
幫助寶寶戒糖,有益身體健康,只需簡單4個辦法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