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作霖與吳佩孚的矛盾,北京各界為何推選此六人進行調停?

張作霖與吳佩孚的矛盾,北京各界為何推選此六人進行調停?

呂海峰

話說,在直系和皖系的戰爭結束之後,吳佩孚就將目光緊緊的盯在了張作霖的身上。而此時的張作霖也的確像一堆乾柴一樣,隨時都有燃燒的可能。於是,伴隨著他們雙方的調兵遣將,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但為了避免戰火的爆發。最終,北京的軍政各界一致推選王士珍、王占元、張紹曾、趙爾巽、張錫鑾、孟思遠六人組成了一個臨時調停團,請他們出面化解吳佩孚和張作霖之間的矛盾。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這六個人與曹錕、張作霖以及吳佩孚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想當初,王士珍也曾經是北洋三傑,社會地位和聲譽、威望都極高。張紹曾乃是曹錕的老朋友了,甚至,就連吳佩孚也對他言聽計從。而趙爾巽、張錫鑾則無疑都是張作霖的老上司,對張作霖有著知遇之恩。尤其是在趙爾巽面前,無論張作霖處於一個什麼地位,始終都是畢恭畢敬,連大話都不敢說一句。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背景,北京軍政各界才將他們六人推舉了出來。

在被推選出了之後,他們六人就開始分別給曹錕、吳佩孚和張作霖發報,內容大體如下:「如今國家多難,政潮迭起,還希望大家共持國事,共維大局,以避免戰禍的發生。」但是呢?王士珍首先就吃了一個「閉門羹」,吳佩孚回電說,「談判可以,議和也可以,但條件是張作霖必須先撤回東北,取消奉軍在北京的司令部。」顯然,這樣一來,王士珍就感到為難了,他立刻就去找張紹曾,張紹曾此人曾經在民國十一年的時候,擔任過民國陸軍部的總長,實力也非同尋可。當他聽說王士珍前來找他,就趕緊出門迎接。

於是,在二人見面後,先是做了一個短暫的寒暄,然後,他們就直奔主題。而當張紹曾聽說吳佩孚不同意他們的議和建議後,就決定先一起去找曹錕再商議此事。隨後,當曹錕親切地接見了他們,並在和他們一起吃完晚飯之後,就趕緊向吳佩孚發了一封密報,「要吳佩孚火速趕來保定,共同商議當前的軍機大事」。

然後,在二人見面後,吳佩孚直接就問曹錕,「王士珍與張紹曾向他主要說了一個什麼事?」曹錕回答,「也就是協調雙方退兵的事情。」但吳佩孚說,「大帥千萬別聽他們二人的勸說,我看他們二人是老糊塗了,即使是咱們願意退兵,張作霖會願意退兵嗎?肯定不會。如果那樣一來,咱們可就被動了。」曹錕說,「子玉,你說的有道理。那下一步咱們該怎麼辦呢?」吳佩孚說,「只有積極備戰了。」

於是,他們二人在密謀了一晚上之後,吳佩孚就決定留在了保定,並迅速成立了一個前敵指揮部,一邊加緊制定與張作霖的作戰計劃,一邊假意與王士珍、王占元、張紹曾、趙爾巽、張錫鑾、孟思遠六人進行周旋。

顯然,當時的北京軍政各界雖然推選出了一個六人調停團,但是,最終也沒有避免直系和奉系之間戰爭的爆發,說起來是可悲可嘆!(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文化一鍋端 的精彩文章:

德蘇戰爭初期,德軍之所以戰無不勝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這次蘇波戰役可以改變整個歐洲的命運?

TAG:教育文化一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