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王羲之《蘭亭序》的人那麼多,為啥這位小官寫得獲唐太宗賞識
說到《蘭亭序》,不用小編多說,大家肯定對它太熟悉,它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51歲時和文人墨客在會稽山上的蘭亭里洋洋洒洒寫的文章,抒發了他對人生的感嘆。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微醉的情況下洋洋洒洒寫出來的,據知,王羲之酒醒後重新寫了一篇,但沒第一篇寫的好看,《蘭亭序》原稿被王羲之後人視為傳家之寶。到了王羲之第七代孫時,因唐朝唐太宗十分喜歡王羲之的書法,為了一睹《蘭亭序》的真跡,喚王羲之七代孫進宮帶上《蘭亭序》原稿,哄騙說放幾天好好研究再還。
過了幾天,王羲之七代孫來取回《蘭亭序》原稿,本來心裡擔心原稿被破壞,一看好好的,就放心帶回家了,他沒想到,唐太宗早已悄悄換了,原稿藏在了唐太宗的屋子裡。原來,這幾天唐太宗找來名手趙模、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仿寫了以假亂真的版本。唐太宗去世後,《蘭亭序》原稿跟著皇帝埋入墓葬里了。
我們今天看到很多《蘭亭序》的版本,要論仿得最好的,就數故宮博物館珍藏的馮承素版本,要知道,諸遂良的名聲比馮承素大得多,書法略勝一籌,為啥馮承素寫得最好呢?原來,書法界的摹本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臨寫」,就是對照原稿的字體結構熟悉後徒手仿寫;
第二種是「映寫」,就是用薄紙蓋住原稿,對著太陽進行仿寫。第三種是「雙鉤廓填」,是在「映寫」的基礎上,先用細筆在每個字畫出輪廓後,再用毛筆把輪廓里的空白處填充墨色。馮承素採用的是第三種方式,最接近王羲之的風格,諸遂良寫的字偏離了王羲之的洒脫,帶有個人風格。
馮承素出生於隋末年代,成人之後,當時還沒有科舉考試,由於他祖上三代做的都是小官,沒有什麼權力,唐朝初期選拔人才方式簡單粗暴,會寫字會看時間會演算法等「三會」就行了,再加上唐朝初期行政部門比現在還精簡,馮承素一進宮很快能見到唐太宗,他的書法獲得了唐太宗的賞識,奠定了名手的地位。
※左宗棠和曾國藩是一對30年友誼的老朋友,為啥好好的就斷交了?
TAG:庸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