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通俄門分析的分析

通俄門分析的分析

這是選·美的第919篇文章

就在不久前,Manafort的律師把穆勒團隊對他的起訴中的一部分從聯邦地區法院華盛頓特區法庭(DDC)轉移到聯邦地區法院北維吉尼亞法庭(EDVA)。此舉看來簡直反常識:如果是在一處審理,那麼Manafort的結局不外乎繩之以法或無罪釋放;而分成兩次出庭,則看似大大降低了自己逃出生天的可能,因為他很可能躲過初一卻沒躲過十五。

但如果細究他律師的策略,則會為這個方案的精妙大膽而讚歎。華盛頓特區是一個政治色彩極度深藍、人口中非洲裔占多數的、政治關係建制派居多、2016年大選中93%的選民支持希拉里的地區,這意味著在遴選陪審團的時候,作為川普的前競選主席,背負叛國罪名的Manafort幾乎不可能找到對他沒有負面態度的陪審員。可以說在DDC出庭,檢方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其治罪。相反,雖然希拉里2016年也拿下維吉尼亞,但在EDVA轄區內卻有幾個川普支持者佔六成的市鎮,Manafort在這裡自然勝算更大,因為只要有一個陪審員認為他無罪,就可以導致流審讓他躲過一劫。

而EDVA一向以審理速度快而聞名,那麼Manafort可能會先在這個他或許能和穆勒扳扳手腕的地方出庭,一旦兩次出庭有一次獲勝,他都可以在媒體上宣稱自己無辜,被判刑僅僅是美國民眾分裂導致自己在黨派化的陪審團審理中敗下陣來,反而能部分的洗清自己的罪名,在配合保守派、極右翼媒體的炒作和宣傳,把他的犯罪行為說成穆勒栽贓陪審團偏見也是很可能的。

而同時出席兩個庭審也導致Manafort搶頭條的能力起碼翻倍,他將在今年年中開始更加密集的出現在媒體上,引來更多的討論,製造更多的爭議,而這些都會被最熱衷媒體觀感的川普直接間接的接收到。通俄門事件本來就是川普執政合法性的軟肋所在,不管事情真偽他都有足夠的理由憤怒,也就更容易受到啟用大殺器的誘惑——赦免Manafort甚至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涉案人員。這等於是Manafort的律師通過精準把握川普的心理請來了救兵。

其實我上面寫的只是大體的複述了Politico在3月1日的一篇文章(https://www.politico.com/blogs/under-the-radar/2018/03/01/paul-manafort-two-trial-strategy-433528)而已,但我目的並不在於簡單搬運,接下來我將簡單分析一下要寫出這麼一篇法律策略短論需要掌握多少知識和技能。

1. 這是一個刑事案,那麼最基本的刑法、美國憲法有關總統權力的第二條、人權法案中與刑事訴訟有關的幾個修正案(每一條都可能是單獨的選修課)、刑事訴訟條例、證據法、白領犯罪等必修選修課是不可少的,每門課上千頁的Casebook、法學期刊論文、從業協會的刊物是躲不掉的;

2. 美國是普通法法系,那麼就算一個非法律從業者看到一個起訴書或者認罪書或者控辯交易合同,裡面引用了什麼案例、為何引用這些案例、案例的組織和推進,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當作文字中的「噪音」一掃而過。固然,大多數時候即使不了解這些案例也不影響對案情的大致理解,但不了解這些案例則完全無法從中推測檢察官的起訴策略和調查方向,充其量看了個熱鬧而已;

3. 好的律師懂法律,最好的律師懂法官。在這個案子也是很明顯,Manafort的律師雖然賭的不是法官,但把希望寄托在對案子進行事實認定的陪審團身上,這當然需要對各個法院轄區人口結構、政治傾向等各種情況瞭然於胸,更專業的律師還會聘請專業的心理學家設計高端的問捲來篩選對自己最有利的陪審員,這些都不是非法律從業人員所了解甚至知悉的;

4. 律師和政客運用媒體和輿論的力量也不是今時今日,有時候戰場不限於法庭,而是在電視和社交網路,這些策略是一個大多數法律從業者至今拎不清法律和媒體關係、媒體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互聯網審查機制嚴格、電視除了今日說法就沒什麼和法律有關節目的國家的普通人乃至社科研究者所陌生的。

5. 法律來源於經驗。以上的策略都不是課本和老師可以全部傳授的,執業經驗再豐富的老師在法律高度專業化和分類細緻化的21世紀不可能讓一個普通法科生準備的萬無一失,必須要在法律實務工作中摸爬滾打積累經驗才能在此基礎上別出心裁。我個人是不相信一個沒有在聯邦法院、聯邦檢察院、或者刑事辯護律師事務所工作過的人可以寫出真正有價值的評論分析。

我一個JD/PhD的專業法律人為啥不寫呢?因為我知道我有哪些是我不知道的,法律人的謹慎和謙遜讓我一直選擇靜觀事態發展,最多根據新證據新材料做一些簡單的評述,但對於總覽式的評析文章我並不輕易嘗試動筆。

首先,這裡有至少兩條時間線。第一條自然是真實的歷史進程,不以個人主觀意願轉變的客觀歷史。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是一件確實發生的事情,那麼這件事情也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二條就是媒體的通俄門報道,但媒體報道嚴重依賴記者們挖料的能力,所以他們報道的順序自然不可能和真實歷史一樣是線性的,還經常出現一個爆料啟發了掌握其他線索的記者又引發了另一則報道,所以媒體的爆料從時間線上來看是支離破碎的,比如可能2017年9月份爆料了2016年4月的事情,而2017年11月又挖到了2015年3月的事情,這種縱橫交錯非常容易讓人眼花繚亂,但你又不得不接受這種看似混亂的特有秩序,因為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媒體四面出擊缺少聯動的挖料又會引發諸如穆勒團隊有了新的調查方向、國會情報委員會迫於媒體壓力不得不傳喚新的證人、川普和他身邊的人一怒之下訴諸推特反而出現前後矛盾的不和諧等各種事端。那麼在梳理的時候,就不得不在線性的真實歷史之外,單獨再梳理一條各方圍繞媒體爆料而互動的時間線,比如圍繞Manafort被捕那一周的新聞各方是如何應對,才能有條理的結合各方前後的動作對各方的策略略窺一二。很遺憾,至今在中文世界沒有看到這種程度的梳理。

其次,這裡有非常多的遊戲參與者,各方的策略並不是one on one的,各種合縱連橫互相啟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讓局勢異常複雜。我能想的起來的就有川普、川普家人、白宮其他人、川普競選團隊、司法部、穆勒團隊、國會調查委員會、主流媒體、右翼媒體、希拉里團隊、俄羅斯政府、第三方負面調查機構、權力掮客等等,如果細分,國會調查的委員會也是黨派鬥爭激烈、競選團隊的人也有上岸的和落水的、川普家人也有口不擇言行事莽撞的川大公子和看似謹言慎行實則到處留下蛛絲馬跡的川女婿......他們之間的陣營非常難以劃分,甚至一家人都會出現川普的律師建議川普不得再和女婿談論案情的情況發生,而對川普最忠心的通訊主管在國會面前承認自己為川普撒過謊、曾經備受川普信任的弗林將軍選擇和檢方合作、而被Manafort一手提攜的左膀右臂Gates對前僱主反戈一擊......而除了法律策略之外,還有複雜的政治策略,川普孜孜不倦的在推特在活動中打擊FBI的信譽、傷害穆勒的名望、時刻可能動用解僱權或赦免權讓整個調查半途而廢、國會調查的風向變化、兩黨分別出台的報告、兩黨選民圍繞此事在線上的口誅筆伐和線下近身纏鬥的競選戰也都會反向影響到調查的進展和生死存亡。在這種局面混沌的情況下,沒有掌握任何一手資料的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吃瓜。

再次,我們如今看到的所謂「事實」都是媒體和穆勒團隊有選擇放出來的「事實」。當然這裡並不是試圖質疑爆料的真實性,而是我們掌握的事實在完整的真實歷史面前終究還是一鱗半爪。我們已經不止一次看到有些媒體的爆料顯然是精心選擇了時機的,而穆勒團隊掌握的可起訴的罪證也遠多於最後出現在起訴書中的罪名。對於沒有資格審閱卷宗、沒有獨立線索的普通人,我們簡直就是在如來佛手掌上蹦躂的孫猴子一樣,我們根據這些極有限的事實做出的評析自然很容易離真相很遠。而穆勒團隊的證據也是不斷累加的,比如多了一個認罪合作者他們就可能會在通俄門的「地圖」上打開新的黑幕,但我們並沒有上帝視角,我們並不知道他們開了地圖哪一塊,也不知道新舊證據是如何串聯的,而看後續的報道和爆料也很難從中找出完整的證據鏈條,加上有些證據可能因為部分被告的認罪被檢方撤銷很可能從此不會再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內。這時候,說自己是猜,都是對自己的恭維了。

鑒於本案對美國政治風氣、國家前途、社會穩定、乃至制度改革的直接間接潛在影響可謂方方面面,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下大棋」的解讀都是在消解這個調查本身的嚴肅性,貽笑大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推特上「手滑」關注CNN,隨後立刻取關
美國校園槍擊案後,大量家長為孩子購買防彈背包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