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入菩薩行論》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入菩薩行論》

編前語:

《入菩薩行論》是一切諸佛菩薩之同行道,

修持一切安樂之因,

一切有情善聚之源。

作為修學大乘佛法的佛子,

不論你是修顯宗或密宗,

這部論典極為重要。

如果沒有通達此論的內容,

無法生起入大乘之基礎——菩提心;

如能通曉此論,

則已得八萬四千法門之心要總匯。

無疑,此論就是我們所尋找的生命中的貴人!

我們應該完整的學習佛教知識

圓滿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未竟的誓願

藏傳佛教有種說法:「這個人的利他心不足,行為不是很調柔,應該學習《入菩薩行論》!」

——索達吉堪布

一部公認的經典

在印度——根據堪布根華的《入菩薩行論註疏》,印度大概有108個《入菩薩行論》的註疏。在過去的印度,造論規矩相當嚴格,一般的論典不能公開出版,只有通過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審核,認為這部論典能夠真正有利於眾生,才可以有「出版權」,故從108個註疏就能推知,印度對《入菩薩行論》非常重視。

在藏地——翻譯成藏語的《入行論》,大概有八本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慧遠論師、那波瓦尊者(黑論師)、善天論師、金洲論師等的註疏。要知道,藏傳佛教有103函《甘珠爾》 、250多函《丹珠爾》,在這麼多的千經萬論中,各大教派每個寺院共同認可的,一致公認必須學習的,唯有這一部《入菩薩行論》!

在漢地——在唐朝佛教非常興盛的時候,《入菩薩行論》還沒有譯成漢語,後來宋朝永熙二年,天息災譯師才將此譯成了《菩提行經》。但因為其中的詞句艱澀難懂,至今將近一千多年了,這部論典一直沒有弘揚開來。近幾年來,隆蓮法師翻譯了甲曹傑的《入菩薩行論注釋》,台灣的如石法師也到印度求得了《入菩薩行論》的傳承,認真翻譯了本論,在漢傳佛教的寺院中,才有個別修行人開始接觸此論。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漢傳佛教學習《入菩薩行論》還不足夠,希望漢地各大寺院、居士團體,或者佛教中心、居士林,應該主動學習《入菩薩行論》。

著釋與造論

此論由無著菩薩(藏地)著釋,寂天菩薩造論。無著菩薩是藏地公認的具有菩提心的大德,他所造的任何一部論典,如《佛子行三十七頌》、《入行論釋?善說海》,儘管文字不多,但由於他的發心力所致,任何人聽了這些法以後,自相續中一定會生起無偽的菩提心,歷史上也有記載。作者寂天菩薩生平有七個稀有傳記,這次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方面對作者生起無偽的信心,另一方面依靠對聖者的真實信心,相續中生起菩提心。

傳講方式

這次的學習特意開許了一些現代科技的傳播媒體,通過網路、光碟、磁帶等方式來傳播《入菩薩行論》。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大城市裡的人,雖然對佛教很有信心、非常虔誠,但一輩子中不一定有機會來到學院或去寺院聽一個完整的傳承,為了方便大家學習佛法。同時,祈請諸佛菩薩加持(包括上師如意寶在內,雖然我們肉眼不能現見,但應堅信上師在清凈剎土當中,始終以智慧眼注視著我們),我們現場所得到的傳承、加持、悉地等,能夠令大家都獲得。

傳講對象

《入菩薩行論》的所化對象沒有限制,因為它屬於顯宗法,不需要灌頂,只要對大乘佛法有信心、對利他的善舉有興趣,誰都可以加入聽受的行列,所以你們不管是哪個上師的弟子、哪個寺院的弟子,不管你是學哪宗哪派,無論是什麼樣的人,誰都可以聽受。

聽受要求

凡是聽聞本論的人,最好有一種壓力:智慧等各方面不錯的佛友應該參加考試;實在不能參加的老年人,每天最好念一些咒語或佛號來代替;假如這兩個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圓滿這個法的所有傳承,自己抽空看一些《入菩薩行論》的講義,以期完全通達其中的意義。

給予希望

希望所有的眾生獲得大乘菩提的種子,如果不能完全領悟、完全接受,也要在阿賴耶上種下解脫的種子,以待將來因緣聚合的時候,獲得正等覺果位!

不管你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聽聞,應該善始善終,最好不要半途而廢,這樣對你的生生世世也是一個好的緣起,我們不管聽什麼法,圓滿傳承非常重要!

上師如意寶曾在課堂上多次提過,若能圓滿地學習這部《入行論釋?善說海》,其功德和利益不可估量,如果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僅念誦前面的幾個頌文或是後面的幾個頌文,自相續當中也會生起菩提心。所以,能得受這樣的法門,這是多生累劫積累的福報,是非常不容易的!

——恭錄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解》

第一課

友情提醒

回復"1":學會「面向未來」招生簡章

回復"2":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略傳

回復"3":門措上師略傳

回復"4":索達吉堪布簡介

回復"5":智悲講堂聞法房間

回復"6":本周課程安排;

回復"7":《放生儀軌甘露妙藥》

回復"8":《轉經輪的功德》

回復"9":招聘發心人員

回復"10":《助念往生儀軌》

回復"0000":綜合導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悲講堂 的精彩文章:

想與不想,他們都在護佑著你

TAG:智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