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道隱無名,人性有形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道隱無名,人性有形

開幕式現場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Olafur Eliasson) 迄今為止在中國最大規模個展「道隱無名」於3月24日在紅磚美術館盛大開幕。冰島駐華大使古士賢 (Gunnar Snorri Gunnarson)、丹麥媒體公共外文化主管漢娜 (Hanna Liv Leanderdal)出席並發言;出席開幕的嘉賓還包括瑞典駐華大使Anna Lindstedt、西班牙駐華大使Alberto Carnero、美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Benjamin Sand、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羅文哲、瑞典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Mathias Lafolie,及眾多海內外文化藝術界人士。

開幕式現場,(左起)丹麥媒體公共外文化主管漢娜 、冰島駐華大使古士賢、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及策展人閆士傑

當埃利亞松第一次來到紅磚美術館時,就被紅磚美術館園林、一磚一木深邃的冥思特質所打動。他在開幕式上表示,「這種具有冥思特質的空間能夠讓觀者塑造自己,這次在紅磚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正是邀請觀者進入冥思的過程。當我們真正沉浸在觀看一件藝術品的過程中時,好像就是在尋找和觀看自我,並意識到我們的存在是與自然共同創作、甚至是共同協商創作的一種「存在」。此次展覽的每個作品都為下個作品展開了全新的可能性,作品空間之間的旅程呈現了連續的敘事性,並與美術館外的時間和空間產生了聯動。」

新聞發布會現場,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發言

策展人閆士傑與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策展人閆士傑在開幕式上發言:「在展覽長達2年的籌備過程中,埃利亞松團隊與紅磚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的精工意識、專業技能和高效工作保證了展覽的順利舉行。在紅磚美術館即將迎來4周年之際,『道隱無名』形成的高難度、多語境的交流、布展和推廣,無疑是一次美術館國際化『標準』的再制定,公共『職能』的再拓展。」

| 進入埃利亞松的「時光隧道」

此次展覽在紅磚美術館的園林、圓廳和8個展廳同時呈現一系列大型沉浸式裝置及紙上作品,包括埃利亞松專門為紅磚空間特別創作的新作,如展覽同名大型作品《道隱無名》(2018)。

《道隱無名 》

The unspeakable opennes of things,2018

展覽入口展出的《遺失的指南針》(2013),主體來自藝術家故鄉冰島河流里的一塊浮木,上面有很多小磁鐵,可以根據不同磁場的吸引轉變方向;在埃利亞松看來,這件作品可以為大家「導航」,並思考「我生活在哪裡,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向何方」。

《遺失的指南針》

The lost compass,2013

展覽的各個空間自成一體,觀者將在一系列浸入式環境中穿梭漫步,從《道隱無名》的強光開始,移步至紅磚砌築的圓廳觀賞《遺失的指南針》,在黑暗中「閱讀」水晶般無序跳動的《水鐘擺》(2010),漸漸走進《未思之思圖志》(2014)的網狀幽暗世界,最後在黑暗的空間內欣賞環形噴霧裝置《聚合彩虹》(2016)。

《未思之思圖志》

Map for unthought thoughts,2014

《聚合彩虹》

Rainbow assembly,2016

在主要裝置作品周圍的空間內,觀眾可專註于欣賞用格陵蘭島的冰川冰創作的水彩畫《冰川風景》(2018)、顏色隨觀者移動變化的《生物鐘球體》(2018)、被光「上色」的彩色玻璃狀《明日共鳴器與昨日共鳴器》(2018)及打開虛幻空間的紅色鏡面《圓角》(2018)等。位於負一層的展廳中,《聲音銀河》呈現由27個多面體組成的圓環;《盲亭》及《兩個未思之思》在美術館園林區展出。作為本次展覽的一項學術研究項目,「埃利亞松文獻區」將在近期對外開放。

《 明日共鳴器與昨日共鳴器》

Tomorrow resonator and Yesterday resonator,2018

| 道隱無名 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此次展覽的題目引自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好朋友、哲學家蒂莫西·莫頓(Timothy Morton)對藝術的描述——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中文譯為「道隱無名」),這讓埃利亞松深有共鳴:「藝術存在並超越語言範疇,在藝術作品形式形成之前,一些難以名狀的感覺會進入藝術創作的過程,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卻難以被充分表達;同時,藝術作品本質上對觀者是開放的,當觀者在作品的引導下體驗、發問時,它已準備好聆聽他們的傾訴。」

《冰川風景》(後)

Glacial landscape,2018

《生物鐘球體》(前)Chronobiological sphere,2018

《圓角》

The round corner,2018

展覽「道隱無名」是埃利亞松對紅磚美術館特有的建築空間和東方園林的人文氣質所呈現的一場藝術盛宴;此次展覽策展人閆士傑在長達2年多的籌備中,與藝術家埃利亞松始終保持密切溝通,方案幾易其稿。「我們試圖將紅磚的空間與埃利亞松作品所釋放的能量完美結合,呈現作品與空間深度對話的藝術現場。當觀者步入埃利亞松的時光隧道,沉浸在充滿科技演繹的體驗中,作品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感知與覺悟。」

|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生於1967年,冰島/丹麥)是一位涉獵廣泛的視覺藝術家,運用裝置、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等媒介創作。自1997年至今,他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館舉辦的個展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埃利亞松的公共空間項目包括2008年的《紐約市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以及分別於2014年在哥本哈根、2015年在巴黎展出的《冰鍾》(Ice Watch)。

自2012年起,埃利亞松與工程師弗雷德里克·奧特森發起了一個生產並向無電社區分發太陽能燈的公益項目「小太陽」(Little Sun)。2014年,埃利亞松與長期合作者塞巴斯蒂安·貝曼(Sebastian Behmann)創辦了國際藝術與建築事務所——他者空間工作室(Studio Other Spaces)。

正在展出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道隱無名

2018.3.25 - 8.12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52歲的蘇菲·瑪索,又活成了世上最美的女人
你拿手機的姿勢出賣了你的性格,太准了!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