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療糾紛就能讓醫生萬劫不復?獨家專訪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李琪
某醫生:醫美醫生掙錢並不難,但最擔心出現糾紛。
李琪:長期繁重的醫療工作,出現糾紛也難免,但都有正確的糾紛解決方式。
這類對話是李琪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
文丨楊慧林
編輯丨尹磊
醫療糾紛的變化
如何定義「醫療糾紛」?第一,患者在醫療活動中造成人身損害;第二,造成損害的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第三,違反了法律法規和診療護理規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李琪對《四百味》解釋稱,這三點同時具備才能稱其為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並不是隨著醫院的出現就相伴相生,它是不斷提高的醫療服務不能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出現的矛盾。
2002年,全國各地衛生局下屬的醫學會成立醫療鑒定委員會。當時的醫療糾紛很少。2003年「非典年」,全國疑似或誤診病歷不少,醫療糾紛卻鮮有聽到。
2004年,醫療糾紛開始增加。2005年,醫療糾紛頻繁的出現。
2005年~2007年,醫療技術職稱已經是副高的李琪,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律師專業的所有課程,獲得第二學位。「當時,更多的人認為醫務人員學習法學很不可思議」。但是李琪認為,有一定的法律知識作為基礎,能夠完善醫療規範,規範醫療行為。比如,原有常規操作中,增加了對患者如實告知的內容。
近30年,國內醫療行業的儀器設備更加先進,醫務人員的學歷水平、診斷水平、科研能力、教學能力、服務能力都大幅度提高,但是醫療糾紛發生率也水漲船高。醫療糾紛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甚至出現惡性事件。
疾速狂奔的醫美市場更是如此。李琪認為 ,醫美環境進步顯著,市場蓬勃發展,但醫美糾紛數依然在持續走高。
醫美糾紛的特徵
相對於婦產科、骨科,醫療美容的糾紛發生率更高。究其原因:第一,醫美准入門檻偏低。第二,醫美管理水平不足。第三,醫美人員的法律意識淡漠。第四,醫美從業者規範培訓不夠。第五,醫美沒有會診、三級查房等醫療質量控制。六,第求美者消費高、需求高。
對李琪來說,對法律的理解,讓她解決醫療糾紛變得更高效,「我一天的時間最多接待過醫美糾紛11件,2年內,接待醫美糾紛超過200件。」不僅僅限於一家醫美機構,同時承擔有多個機構的糾紛,也包括來自求美者或醫生本人。
李琪發現在醫美糾紛發生率偏高的情況下,很多醫美機構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面對糾紛,很多機構採取的主要方法就是能拖則拖、能推則推、能賠就息事寧人,這樣都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拖,患者不滿意。賠,醫療機構不白賠,一定要向醫生追償,容易造成醫生的不滿意。維護醫患雙方權益,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依法行醫
隨著國家醫療體制的深化和患者的整體素質以及法律意識的增強,依法行醫成為當務之急。
應用法律規範各項醫療活動,不僅是依法行醫的需要,更是醫療行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各種醫療糾紛都應該及時妥善地解決。
醫療活動具有複雜性、高風險。李琪舉例說,有位醫美醫生工作能力和業績被廣泛認可,接待患者眾多,偶爾遇到糾紛時,這個醫生沒有精力、經驗和時間應對,自掏腰包賠償息事寧人。李琪認為這不是糾紛處理的正確方式。無論對醫療機構、醫生、患者都失去了公平性。
醫美業務能力不僅包含醫療技術,還有美學藝術、社會學、心理學、人文科學等內容。醫療糾紛及時、妥善地解決,更利於醫療機構的穩健發展,維護醫生合法行醫權利,也保護了患者的合法權益。
對話李琪:美是剛性需求
《四百味》:你認為醫美市場現在飽和么?
李琪:現在醫美市場僅僅是冰山一角,巨大的潛在市場比如母嬰、老年人同樣需要美,市場還沒有充分展現。所有人都希望有尊嚴地生活。
《四百味》:你認為什麼是理想的醫美醫院?
李琪:以客戶為中心,除了手術刀、玻尿酸、肉毒素外,作為醫療人員,創新思想,豐富工作內容,為求美者提供最恰當的綜合解決方案,客戶說你行你才行。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