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戴氏心意拳的技擊功能

戴氏心意拳的技擊功能

(一)勁足氣盛、穩實有力是技擊的重要因素。勁要足、氣要盛,練好丹田是根本。體要穩,根要實,練好樁功就得益。丹田樁功是內在的統一,練樁功就是練丹田。束展勢式是丹田的外殼,練丹田就是通過外殼的變化強化於內功之中。所以說,外殼的形變來源於丹田的勁變,只有勁變才能促其形變,勁變形變是相互統一的共變,只有共變才能促使丹田蓄好精、練好氣、養好神,產生巨大的內勁;從而達到體健力宏,勁足氣盛,能夠在技擊過程中產生較強的爆發力。

戴氏心意拳

(二)內外合一、發勁齊猛是技擊的重要條件。頭和腳是人體之兩極,「頭為周身之主,頭向上頂,有衝天之雄勁」,腳為肢體之根,在行拳爆發中,勁自丹田出,「消息全憑後步蹬」,二者關係是對立的統一,「蹬」反作用於「頂」,「頂」來自於「蹬」。蹬而不虛如扎釘,頂而不實在虛靈,頭頂則項挺,「頭部正直勁氣貫頂」。腿部微曲,曲則易動,動則靈敏,蹬則有勁。頂、釘密契至關重要,四梢配合也須高度統一。四梢是發為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行拳走勢時舌抵上齶氣不阻,牙齒微咬筋不滯,一旦內勁爆發,氣自三心(腳心、頂心、手心)出,勁向四梢發,似有怒髮衝冠,青筋突暴,肌體冷森,血沖周身之感,似有心理上威懾於敵,肢體上猛擊於敵之效,如虎之恨,如龍之驚,氣發聲出,聲隨手發,手隨身落,「一動而百枝搖」,故「四梢無不齊,內勁無不出矣」。

(三)起落皆打,無處不擊是技擊的重要環節。戴氏拳法為束展勢式,束則進,展則擊。隨束而步進手起,隨展而身起手落,身起手落都是戰鬥表現。進步以腿擊彼,展身以手擊敵,步和手又在戰鬥範圍。雖固而有擊,雖打而有固,又為固中有打,打中有固。可謂起落皆打,時時戰鬥。而「十三拳」還是處處可禦敵的技擊部位,頭、背、胯是獨立的戰鬥部位;肩、肘、手、膝、腳為左右技擊武器;十三拳皆為「短兵器」,所以更適應「起也打,落也打」,「拳去不空回,空回總不齊,打人不見掌,見掌不為能」。心意拳是根節催梢節,內勁催外形的內功拳,根節雖短,但力度卻大,只要近戰就可發揮其神威。再加之此拳以圓構型,轉動自如,更便於「三搖兩旋」擠身入內,從而「搶佔有利地勢,封住對方手腳」,用「短兵器」任意開打。因而有「遇敵猶如火燒身,硬打硬拼無遮攔」之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極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的形意拳
自然門的步法

TAG:武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