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舊約中的安息日

舊約中的安息日

微信號:小麥讀書匯

摘要:華爾頓相信神「從無中創造」了宇宙(creation out of noting),但是創世記一章的記載不是論及物質起源,而是關於神蓋好供其居住的殿宇,其落成典禮成為宇宙的開始,就好像大學開幕式作為新蓋好大學的開始一樣。關鍵在於,「在那樣古老的年代,任何人若讀到神明在六日或六各階段建造了什麼,就會知道基本上那是一座殿宇,就是神明本身居住的所在。」

舊約中的安息日

摘《神話語的力量——談聖經與神的權柄》第九章

著:賴特(N.T.Wright)

譯:張奇軍、郭秀娟、梁碩恩

在創世記二章3節記載中,安息日的基本原則夠清楚了。但實際上那裡說的,表面看似簡單,其實非常神秘、含蓄。神用六日創造了天地,然後,第七天就「安息」(rested)了。究竟這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這好像是說神創造了包括「時間」本身的這個世界之後,就把自己包括在他創造的時間之中,或者至少和時間有關係。時間,使世界和其中的事件向前移動。神創造了具有空間、時間、物質的世界;他宣稱甚好(所以,如果我們視空間、時間、物質,是次等、卑鄙的東西,就大錯特錯);然後可以這樣說,神管控他的速度,不被無止境的需求束縛住,不用不停地創造。創造本身正前往某處(going somewhere)。這是神的計劃,並不是一個戲劇場景或一台機器;其中蘊藏了某種律動,是神自己的生命律動,以有些神秘的方式和我們的律動有了交集。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根據深入的古代近東文化比較研究,這是華爾頓(John Walton)名著《創世記第一章的失落世界》(The Lost World of Genesis One)里建議的方式。華爾頓強調在那樣古老的年代,任何人若讀到神明在六日或六個階段建造了什麼,就會知道基本上那是指一座殿宇,在那裡「安息」——「怡然自得」地住下來,在新居過著悠閑的生活。這賦予創世記設立的安息日一個嶄新的觀點。如果華爾頓所言正確,表示造物主極其喜愛他所創造的世界,慶賀天地成為他自己可喜悅的居所。

對一座廟宇來說,建築物完成之際,最後階段是把代表神明本身的神像遷入廟宇。可以這樣說,這尊「像」具有兩個面向:代表神明在廟裡同在的形態和方式,同時也是神明接受致敬和奉獻的中心地點。那麼,創世記里的那對男女,就是造物主在新造的世界裡同在的形態方式,同時透過他們,帶領其他受造之物進入井然、豐盛的境地。這對夫妻,是具有神形象的男女,本身也被呼召借著守安息日,來分享造物主對世界的喜悅。造物主作的事,具有他形象的人也照樣作。他們「同享安息」。

創造之神完成了造物大工之後,「歇息了」,這個觀念暗示神將會繼續工作,使他偉大的計劃得以進展。這和「自然神論」形成強烈的對比,該理論認為神完成創造之後,就不再照管,乃是袖手旁觀、任其發展。當然,這個理念也有一些道理,就是造物主已經造好的動植物,都能夠繁衍「後裔」(seed),其中的人類,特別被指派作為造物主的代理人,要把秩序和豐盛帶進世界。但是,我們不應該因此推測造物主自己從此就缺席或不再活躍。說得恰當一點,這些乃是神選擇的運行方式。他創造世界,本身充滿了源源不絕的的創造力。一般現代主義,或認為神對世界「有些許影響」,或認為事情的發生是「自然原因」(natural causes)造成的。這樣說法基本上是錯誤的。「自然原因」本身,其實也來自神的創造活動。

後來在創世記里,安息日並沒有再多所著墨,但是,到了出埃及記卻是轟轟烈烈,不同凡響。甚至第二十章頒布十誡之前,在記載嗎哪的第十六章,已經把六日工作的生活規律放進敘事里了。後來,民數記十五章32節故事更令人震驚,有一個人因為在安息日撿柴,被用石頭打死。出埃及記二十章8~11節,在那裡安息日的命令和創造有關,但是在申命記五章12~15節,卻和出埃及事件有關,經文提到:因為以色列民族本身經歷從奴役到自由,因此一定要讓做奴僕的人,在每周的安息日享有片刻的自由,這一點很有意思。此後,安息日並非大多數舊約聖經的重大主題。不過,有趣的是,到了被擄期間和被擄後時期,安息日成了神呼召他子民迴轉效忠神的記號。每次提到守安息日,總是暗示其內容和理由好似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唯一的問題只是人們是否遵行。

因此,我們從舊約聖經得到的安息日概念,顯示這條命令很重要地指向未來,這點與實際遵行一樣重要。這是一個記號,指出萬有未來的方向。我說過,創造是一個計劃,不是一個戲劇場景或一台機器。息日指出生命的律動,在其中神自己的生命律動神秘地和人類的生命律動,還有和以色列與一切被造,有了交集。所以,安息日成了造物主和被造物互動的時間記號如同聖殿是地理(geographical)記號:「干犯安息日」(例如:結二十13,二十二8、26,二十三38)類似於干犯聖殿本身。於是我們得到這條經驗法則:安息日是聖殿的時間,好比聖殿是神聖的地點。

果然,這兩個主題在以色列的偉大節期里交會。這些節期一方面慶祝收成,一方面又是出埃及事件的歷史記憶;這些節期常常把特別的安息日包括進來,稱為「聖安息日」(great sabbaths),讓時間本身神秘地被反折,古今相接:逾越節是明顯的例子。這個日子,以色列百姓不只紀念神解救他們脫離埃及的時間,實際上他們重述逾越節的要點:「就在今晚。」在這樣的時刻,空間、時間,甚至物質(逾越節宴席的飲食)都被超越了,以新的方式結合,不是因為創造不完美,而是原初就是設計成指向前方,超越本身,指向造物主的計劃完成之時。

其中,一個重大的主題浮現出來,使得安息日的原則和命令,找到一個新的焦點,這點其實是對神明及相關記載的迴響(安息日是脫離奴役的光景)。也就是安息日成為神眷顧窮人的公義記號,甚至包括奴僕和牲畜。因此,在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1節,窮人在安息日得以休息;也包括僕婢和牛驢等動物。這個原則很重要地發展成「安息年」(Jubilee,又稱:豁免年)的主題,雖然咋看很不一樣,其實和安息日密不可分。

安息年是第七年對債務鬆手,禧年則是每四十九年(七乘以七)大規模地免除債務。這個原則記載在利未記地第二十五章。每隔七年,就有一個「安息年」(利二十五1~7),讓土地得到休息。但是,經過四十九年(七乘以七,又稱七七年),要大發角聲,「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時候祖先的地業要准人贖回,並且制定買賣土地的新條例(按禧年以後的收成年數買賣)。這項原則甚至也適用於女僕的買賣,最後,再度提及以色列民在埃及作過奴僕(利二十五47~55)。在土地安息的日子裡,百姓要吃地上的陳糧。

然而,最偉大的禧年宣告,出現在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接續以賽亞書第五十六章和五十八章論到謹守安息日,然後我們讀到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等等宣告。禧年的重點,基本上是要恢復神的創造和神的百姓——使人類的社會、人類的身體、人類的生活、人類耕種的地土都獲得更新。所以安息日的原則和神公義的大原則息息相關,這是神心目中的計劃——又是創造神學的一部分——最終使萬有都得到復興。禧年,似乎成了「神聖時間」的時刻,使得人類有分於神的時間和神救贖的目的。這是造物主賜給人類的禮物,特別是為窮人和為奴的:公義本身就是賞賜。隨著西方世界持守主日的觀念漸趨式微(我稍後會指出守主日經常是基於某種錯誤的見解),為窮人爭取公義以及免除債務的理念,也正在消失之中。

禧年的原則如同多向度的安息日,在但以理書有了嶄新的層次。但以理被擄至巴比倫的時候,他知道耶利米曾經預言被擄的時間是「七十年」;在但以理書第九章中,但以理禱告,祈求可以明白七十年將何時滿足,被擄最終可以結束。當時報信給他的天使,卻帶來憂喜參半的消息:拯救的確即將來臨,但不是七十年,而是「七十個七」,四百九十年,好像是禧年中的禧年。這似乎是把被擄的時段,看成是某種使以色列地土「享受安息」的方式,因為百姓貪求眼前利益而漠視安息(利二十六34、43;代下三十六21)。土地需要休息,以脫離無止境的剝削;被擄與歸回不只是表面上刑罰以色列拜偶像的罪,而是神成全安息日的一個記號,因為土地需要休息,從而以正確的方式恢復他的子民和整個受造。所以安息日的原則被編織到更廣大的歷史中——意識到神作共的模式,是要把「新創造」銘刻在他們裡面。公平正義對以色列、對世界,對人類和萬物,不只是一再重複的象徵模式。神至終會賜給他們完全的安息,那是空前絕後的事件。

因此舊約中的安息日,遠遠複雜的多,不只是一種慣例和象徵,雖然咋看之下會這樣以為(若我們讀聖經只是在尋找「需要遵行的命令」)。安息日遠超乎只是第七日遠離工作;安息日看起來是一種謙卑和盼望的呼召——謙卑地承認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指在土地上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與終極目標,不該向冷酷無情的貪婪者屈服。如同十一奉獻,尤其是奉獻上好的祭牲,守安息日也一樣,都是為了提醒以色列人或人類,不要自以為真的擁有權世界或統治全世界。超時的工作,一周工作七天,和對神缺乏信心息息相關,忘了他既是造物主,又是一切的供應者。安息日也關乎盼望——盼望神會持守他的應許,在線性時間周而復始地進行下,神會帶來終極的「安息」,如同他在創世之初對受造之物的「喜悅」,以及以色列征服迦南之後在地上的「安息」。(應許之地,以及其上的聖殿,被視為是預嘗神在全地掌權,以及他住在其中的渴望。)這種盼望救贖來到的原則,體現在禧年的習俗上,透過以色列民族在生活中每五十年實行一次,成為一切受造獲得更大救贖的指路標。同時,每周的安息日也讓人們期待著禧年。萬有的另一種可能結局,來自耶利米的警告:若沒有遵行安息的原則,創造會再次變成「空虛混沌」,回到創世之前混亂的狀態(耶四23,指向:創一2)。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安息日的堅持在新約為何消失,很要緊的是必須把這幅更廣闊的視野存在心。若是把安息日在古老聖經中的圖畫,削減成僅僅是需要嚴格強制實行並盲目順從的條例或律法——然後,又高呼耶穌或保羅是偉大的反律法主義者——這樣作,首先是把安息日的原則小看了,接著曲解,最後置之不理,不顧安息日在古代以色列的的真正意義,以及後來偉大的更新(由耶穌發起,由保羅普及)。

一旦我們明白安息日的原則在舊約如此錯綜複雜、互相關聯,我們可能會想:若能繼續持守安息日,或許是一件好事。雖然我不是農夫,不過我們若真的遵守安息日,現代的農業發展可能會更好。但是,新約對安息日有不同的看法。在耶穌里,神作的是一件新事。

摘《神話語的力量——談聖經與神的權柄》第九章 賴特(N.T.Wrigh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麥讀書匯 的精彩文章:

聖經輔導:苦毒——污染之源

TAG:小麥讀書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