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洛夫、李敖、瘂弦

洛夫、李敖、瘂弦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單單那麼一隻兀鷹,便把天空旋成另一種樣子」——洛夫

洛夫(1928-2018),原名莫運瑞、莫洛夫,筆名野叟。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 。

1943年以野叟筆名發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赴台灣,現旅居加拿大溫哥華,被譽為中國最傑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將洛夫評為中國十大詩人首位。潛心現代詩歌的創作,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99年,洛夫的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又憑藉長詩《漂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洛夫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詩壇譽為「詩魔」。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華文詩壇譽為雙子星座,洛夫的《邊界望鄉》和余光中的《鄉愁》一樣膾炙人口。1979年3月,洛夫訪問香港時創作《邊界望鄉》,詩人余光中陪同他去邊界落馬洲用望遠鏡看大陸,洛夫離鄉三十年,近在咫尺卻過不去,有家不能歸,近鄉情切。於是寫下了震撼人心的詩——《邊界望鄉》傳神地表達了遊子懷鄉咫尺天涯的傷痛、落寞和無奈。

2018年3月19日3點21分,洛夫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91歲。

回復v759收聽洛夫生前的一段採訪錄音。

2、「一個人要做到哪些才不算白活: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李敖

李敖(1935-2018),字敖之 ,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省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台灣省政壇。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台北不幸過世,享年83歲。

回復v760收聽李敖生前的一段採訪錄音。

3、「而你是風、是鳥、是天色、是沒有出口的河。?是站起來的屍灰,是未埋葬的死。」——瘂弦

瘂弦(1932),中國台灣著名詩人,本名王慶麟,河南南陽人。1949年8月,在湖南參加了國民黨軍隊,並隨之去台。

在瘂弦寫作生涯的早期,瘂弦提出了「新民族詩型」的觀點(1956),主張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強調中國風與東方味。一再地迴響著漢語古典詩歌的聲音的《秋歌》可看作對這一觀點的實踐。

瘂弦是台灣《創世紀》詩刊的三駕馬車之一,他以詩之開創和拓植知名,民謠寫實與心靈探索的風格體會,二十年來蔚為台灣現代詩大家,從之者既眾,影響最為深遠。他的詩作,追尋青年時代的夢想,呼應內心深處的一種召喚,並嘗試在時間的河流里逆泳而上。他在努力嘗試體認生命的本質之餘,自甘於另一種形式的、心靈的淡泊,承認並安於生活即是詩的真理。著有《瘂弦詩抄》、《深淵》、《鹽》等詩集。

以下是瘂弦親自朗誦他的詩作《紅玉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100多年前的阿拉伯人如何看中國?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