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導師微沙龍之中國哲學簡史導讀

導師微沙龍之中國哲學簡史導讀

「何謂哲學,何謂哲學史?恐怕到現在沒有人能把他解釋清楚。」

胡適有言:「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這說的是哲學與人共息生存。馮友蘭對它的定義是:「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這說的是哲學還研究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以及為什麼要行善,為什麼要去作惡。故而系統的思考人生的人,就是哲學家。

那麼何為哲學史?哲學史的定義意為:各種人生切要問題,自古以來,經過了許多哲學家的研究。一個問題發生以後,眾人各有見解,各有自己解決方法。有人把種種哲學問題的研究法和解決方法,都依著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記敘下來,便成了哲學史。同樣,中國哲學簡史,就是不同學派,不同時代的哲學思想。

「中國哲學」這個名詞現於民國。胡適和馮友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和《中國哲學簡史》算是名詞出現的標誌。

《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各家學派的歷史及傳承:它的第一章《中國哲學的精神》和第二章《中國哲學的背景》是這部書的導論。馮友蘭心目中的「哲學」、「中國哲學」等概念究竟應該如何定位、理解以及他認為的學哲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哲學的獨特背景與思路。

首先第一章,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馮友蘭說,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就像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舊時用哲學發矇:「人之初,性本善」 。中國人可以沒有宗教,但不能沒有哲學。如果沒有宗教,也沒有哲學,那人們的心靈放哪裡去呢?

第二章,中國哲學的背景。中國的文化不是空穴來風。首先,是中華民族的地理背景。「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中國是大陸國家,古代中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土就是世界。第二個,中華民族的經濟背景。由於古代中國是農業國,土地是財富的根本基礎,所以中國哲學家的社會、經濟思想中有他們所謂的「本」「末」。「本」指農業,「末」指商業。因為這樣的背景而出現了一個理論,那就是「反者道之動」。「反者道之動」在我國曾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是自然的理想化。第五,是家族制度。家族制度過去是中國的社會制度,傳統的五種社會關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第六,入世和出世。《莊子》中說,儒家遊方之內,道家遊方之外。這兩種趨勢彼此對立,但是也互相補充。第七,中國哲學中不變的和可變的成分。任何民族或任何時代的哲學,總是有一部分只相對於那個民族或那個時代的經濟條件具有價值。不相對的那一部分具有長遠的價值。就比如中國現在進入工業化以後,家族制度必然會廢除,與之對應的內容,也應當廢除,這就是可變的成分。

第三章中,首先談到了司馬談和六家。其次是劉歆及其關於各家起源的理論。劉歆將「百家」分為十個主要的派別,即十家。劉歆在結論中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就是說小說家沒有其他九家重要。

馮友蘭認為,司馬談所說的「六家」思想,是從這六種不同的人之中產生的:即

儒家者流蓋出於文士、墨家者流蓋出於武士、道家者流蓋出於隱者、名家者流蓋出於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於方士、法家者流蓋出於法術之士。

文案來源:

通識學術部張宇東

責任編輯:

通識辦公室李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U潤通速遞 的精彩文章:

馮小剛電影系列《芳華》鑒賞

TAG:NAU潤通速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