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天沒有手機不能說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七天沒有手機不能說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是時候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段奇妙的經歷了。

▲緣起

今年春節特別想出去玩,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路線和搭子,再加上籌劃得晚,東南亞的機票基本也趕超美帝了。

就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突然收到朋友發來的一篇推文,名字叫《梓路寺2018年禪七活動安排簡表》。

而當時我還並不知道什麼是「禪七」。

看了下活動時間,春節期間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剛好有個「七日止語禪」。

就單純地覺得:唉,這個時間好像蠻合適的,請兩天假就行。

就這樣鬼使神差地報名了。

而此時離出發還有24天。

▲ 準備

報名通過後,我開始在網上查關於禪修,以及關於梓路寺的資料。

梓路寺在黃山,杭州開車過去四個小時不到一點。

止語就是七天不能開口講話。

每天除了打坐、打坐、還是打坐。

全程手機上交。

手機上交這條好像是最恐怖的。

但也不是很明白自己那七天究竟要幹什麼,以及過完七天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

最難的一關是跟家人和朋友交代,畢竟大過年的。

還是很感激身邊最親的人的諒解和包容,儘管他們紛紛懷疑我是不是要去什麼傳銷組織。

就在出發前4天,我終於忍不住在微信上問了法師一個困擾我多日的問題:

「師父你好,請問禪修期間我需要帶棉被嗎?」

▲ 啟程

年三十晚上吃好年夜飯,回到家收拾行囊。

稍許有一些複雜的心情,因為一切未知。

只是把能想到的東西都帶著(而後面事實證明這麼做相當明智),塞了滿滿一行李箱。

大年初一,啟程。

一路伴隨著新買的CD,以及連綿不絕的拜年訊息。

▲ 報道

因為是徽派建築,梓路寺和江南的寺廟風格很不一樣,倒是有點像京都的三十三間堂。

收拾完床鋪,和室友簡單聊了幾句後,下樓集合聽後續安排。

義工說了一些注意事項,比如等一下大家都要把手機、iPad、電腦、相機上交,禪修期間學員之間不能有任何溝通和交流,包括語言、眼神等,也不能看書。如果需要幫助與義工書寫交流。

總之,一切外緣之物,都要隔離。

關機前兩分鐘,我冒出了一種要奔赴戰場的感覺。突然間,我覺得自己特別偉大,偉大到好像要去拯救地球一樣。

當晚師父就讓大家去禪房,講接下來幾天的安排。

如用法師身上有種很令人安心的煙火氣息,不講佛經里你聽不懂的術語,每句話都像能量方程式一樣簡單到樸實無華,卻字字都是曠世真理。

他說:「禪修的這幾天,路上有荊棘,也有月光,既要克服荊棘,也要享受月光。」

最後法師還叮囑我們:

「這七天,好好照顧好自己。」

▲ 第一天

前一天晚上一直無法入睡,兩床被子還是冷,我低估了山裡的溫度。

蜷縮著身子覺得暖和一些後,迷迷糊糊才睡著。

當時我就恨自己為什麼不帶電熱毯?!後面還有漫漫六個夜晚要如何度過!

早上5:20打板聲響,匆忙洗漱完後趕去禪堂。正式開始了本次禪修的第一坐。

得益於去年學過一些七支坐法的皮毛,45分鐘下來,第一坐還算輕鬆。

7:00早齋。

吃貨本貨不得不說一下,寺里的粥真的太好喝了,醇!香!濃!厚!哦還有小菜,是腌制過的蘿蔔片,脆甜爽口下飯一流。如果小菜屆舉辦美味爭霸賽,它一定會是最閃耀的星!

休息片刻後,8:30開始了上午的三坐。

誰料那三坐下來腿就麻到沒知覺,手也腫成佩奇了。

中午的休息時間比較久,但因為並沒有什麼事可以做,反而會期盼下午的打坐時間快點到。

百無聊賴下樓看到大家已經一個個坐在椅子上曬太陽,發獃,或者在院子里來回踱步。抱歉啊,此情此景,我想說,真的太像精神病院了……

不由想起「你也是香菇嗎?「的笑話。

一日九坐下來(清晨一坐,上午三坐,下午三坐,晚上兩坐,共九坐),肩膀和腿都酸得要命,像背了幾十斤的米走了一天。

如果用四個字概括第一天的感受,那就是:度日如年。

時間像橡皮糖一樣被拉得無限漫長,扭曲延展在禪房花木中。

當與一切隔絕的時候,你會覺得周圍變得很不真實,時間和空間都不真實,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實的存在。

最不習慣的還是沒有手機。出門總覺得口袋裡少一樣東西,想刷資訊,想看天氣,想知道親人朋友過得怎麼樣,想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 第二天

下大雨,心情愈加糟糕。

如果第一天可以靠新鮮感度過,那第二天才是真正獨處的開始。

山裡的濕氣重到你無法想像,三床被子都能濕透,心想千萬不能因為這點破事兒倒下,不然太遜了啊,於是每天開始猛灌保濟丸。

你們知道比帶電熱毯更明智的是什麼嗎?是睡袋。

有人連打坐都在睡袋裡進行,內心真是要給她鼓十萬八千個掌。

才第二天抽紙巾就已經用了一半,幸好在包里又多發現一包德寶,這個時候比發現100塊有用多了。珍惜身邊每一樣東西,就算它再不起眼。

中午回到房間,因為下雨不能曬太陽。從包里翻出了一袋巧克力,和幾塊老杭邦的糕點,按個數分配好每天的量。

不是齋飯不好吃,那幾天我飯量驚人,後來師父說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打坐很消耗體力。

每天能吃一點甜的,會讓自己開心一點。當天吃了double份的巧克力。

有些師兄會把問題寫在紙上,如用法師會在晚上打坐的時候抽一些回答。(這裡解釋一下,一起修行研習的人,無論男女老幼,統稱為「師兄」。)

有人問為什麼這幾天什麼都不能做,感覺被限制了太多。

師父答:「你們不要只看到不能做什麼,要看到能做什麼。就像很多時候,不要只看到不好的,而是要去看到那些好的。」

聽師父說第二天就有人離開了,理由是覺得沒意思。

師父說:「禪修本來就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但你們要懂得如何把一件沒意思的事,變成有意思,因為那才是真正的有意思。」

我開始在本子上標記每天打坐的序號,每完成一坐,就劃掉對應的數字。像電視里演的囚犯在監獄裡牆上畫正字,這樣好像會有些成就感,也略微有點盼頭。

戲精上身開演《肖申克的救贖》了。

真的能體會到那句:

山中一日,世間千年。

▲ 第三天

還是下雨。

師父說過這幾天大家晚上的夢會很多,事實也的確如此。每晚都做著午夜長片般的夢。

而晚上被尿憋醒也是件麻煩的事,因為山裡和城市不同,因為沒有一點點光源,你會以為自己瞎了。

人的適應能力有時候真的蠻驚人的。

比如我已經學會抱一個熱水袋度過漫長濕冷的夜晚,學會早午齋的唱誦,學會用香灰洗碗而不是洗潔精,學會如何錯開洗漱時間不至於晚上到點就停水,學會不去想念手機,學會適應寺里的作息把一切安排得有條不紊。

但有什麼卵用,依舊度日如年。

於是我打開浴霸,開始在鏡子前欣賞起自己的美貌。

比如數數自己臉上的痘子,看看黑眼圈有沒有褪一點,氣色有沒有好一點,牙齒整不整齊,或者乾脆擠一擠黑頭。

我可能離瘋不遠了。

也終於明白《荒島餘生》里湯姆漢克斯跟那隻皮球的感情,是如何得驚天動地。

打坐休息間隙師兄們紛紛練起了瑜伽,都是難度係數很高的體式,相當拉風。

而我,骨骼平凡無奇,也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好打起了易筋經。

但沒有音頻跟著練,忘記了一部分動作。這時才知道原來這半年,自己那麼不走心。

師父說:「你們打坐的時候,不要做計劃,不要去想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就是觀呼吸。有妄想雜念時,拉回到呼吸上。坐下來就好,別管別的。」

去年在恆南書院,老師也差不多是這麼教的。

但是很難做到,這幾天基本把自己的三生三世都想遍了。

第三天晚上的最後一坐,我努力把思想集中在觀呼吸上,像一個旁觀者一樣看著自己靜靜坐在那裡一呼一吸,腦子裡也沒那麼多雜念,腦子裡的雜念也沒有跑出來。

晚上回到房間沒有吃巧克力。

▲ 第四天

依舊下雨。

昨晚大失眠,可能是被窩裡太冷,擔心自己被濕氣侵襲。還有一個原因是連續下了三天的雨,擔心泥石流把自己給沖走。

好吧我究竟是有多怕死。

上午幾坐的狀態都不是不好,中午雨開始越下越大,回到房間怒吃三塊巧克力!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每個年初五你都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儘管你每天都很美,可惜今年沒辦法給你拍照。

我知道自己有時候太任性,脾氣也不好,稱不上一個貼心的小棉襖。算了下時間,嗯,訂的蛋糕應該快送到了吧,生日快樂。

幾天下來,腿麻腿腫的情況好了很多,就是肩膀和腰太酸了,這個時候要是有幾片撒隆巴斯該多好。

這幾天陸續有人離開,說實話我沒有一天是不想走的。想立馬回到紛擾的現實世界,回到親人朋友身邊,回到有手機的日子,回到燈紅酒綠的塵緣里。

但如果中途放棄,就失去了最初決定開始的意義。

其實離開沒什麼大不了,反正也沒人認得你,但是我自己會看不起自己。很多事,我們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對自己一個交代。

▲ 第五天

天終於放晴了,儘管陰陰的。

仍舊濕冷多夢地度過了一晚上。往好處想,這幾天保濕效果應該還蠻好的。

每天的食量越來越大,素菜原來那麼好吃哦!

吃好早飯從齋堂出來,看到遠處的雲海,下意識想拿手機拍下來。忽然才意識到哦我並沒有手機。

想想覺得我們現代人其實挺可憐的,太依賴去藉助外力,喪失了本來該有的技能。並不是我們擁有了手機,而是我們成為了手機的奴隸。

有些美好,我們要學會用眼睛去看,然後用心去記住。

雖然止語,但不代表冷漠。

比如大家圍坐在火爐前烤火這樣美好的畫面,一直還印在腦中。

而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也不需要語言。

比如早上打坐時我把毯子落在房間,被身邊的室友發現,她默默起身去邊上拿了一條新的毯子給我;

比如中午吃完飯天又又又開始下雨,有人會去給那些還在齋堂的人默默送傘;

比如晚上禪修結束從禪堂回去的路上,有人會拿著手電筒一路幫別人默默照著;

沒有語言的交流,大家反而變得敏銳又貼心。

默默地做一些溫暖的事,遠比表面上虛情假意的寒暄要酷得多。

晚上如用法師忍不住提醒說:第五天了,我發現大家開始「眉目傳情」了。

全場爆笑。

每天晚上聽師父說一些有的沒的,時間會過得快一些。

他說:「世間有很多不圓滿的事,但我們要用一顆圓滿的心去看。」

▲ 第六天

老天爺很賞臉,徹底放晴!

抑制不住的開心,明天就可以回歸紅塵啦!

中午休息的時候在寺里溜達了一圈,好好欣賞了一番梓路寺的真身。

幽靜、清雅、不人來人往。

傍晚雲層還很厚,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最後一晚看見星星。

師父說明天早上第一坐,是本次禪修的最後一坐。早齋後義工會給每個人發一個景德鎮定製的杯子,大家拿著杯子到禪堂來,我們一起喝茶聊天。

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真的堅持下來了。而有沒有手機,講不講話,好像也沒那麼不習慣了。

從來沒有嘗試和自己親密相處那麼久過。

也重新認識了一直在身邊陪伴著自己的那個自己。

晚上打坐結束,走出禪堂抬頭望向天空的一瞬間,情不自禁驚嘆出一聲「哇」!

人生中第一次和星星那麼近,整片星空低得好像就在你頭頂觸手可及的地方。

金星像鑲在夜裡的鑽石閃瞎著我的狗眼,獵戶座清晰到可以連出每一根線。

如果說十年只能修得同船渡,那要多少年才能修來浪漫到可以在大雄寶殿前一起看滿天繁星呢?

▲ 第七天

大家談笑風生的樣子,又變回了普通人。

有人說這幾天並沒有在打坐時出現有些師兄說的奇妙的感覺,也沒有五顏六色的畫面。師父說,那就對了,當大家都不正常的時候,你就是那個正常的人。

有人說因為白天實在無聊,又不能跟人講話,所以她只好在寺里尋找一切可以對話的生物,連小溪里的魚都不放過,跟它們說了很多話。於是有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彩色的夢,夢到魚在窗前。幻化成神仙一樣飛了起來,慢慢升天。

有人說她是基督徒,但是不影響自己到寺廟來禪修。因為修行本來就不應該分國界,分種族,雖然信仰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人說她婆婆信基督,她家信佛,問是耶穌大還是菩薩大?

啊,人間真美好。

▲ 回程

從義工手裡接過信封,掏出手機時,像重逢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就差要對它講出天涯若比鄰那麼肉麻的話了。

用美顏自拍了一張,回給這幾天傳來信息的朋友們。

天氣好得不像話,太陽把每一個角落都照得閃出金光。

離開前拍了些梓路寺的照片。

我想,這個地方,我還會再回去。

▲ 後記

最後說一些禪修期間的感悟。

首先,我不建議大家刻意跑到寺里去禪修,或者閉關玩消失。

就像如用法師跟我們說,即使你們認為這次禪修受益頗多,也不必勉強推薦給朋友,因為凡事皆有因果,當因緣不具足的時候,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關於打坐

打坐不是單純浪費時間地坐在那邊,堅持正確的練習,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定力、專註力和覺知力。就像一杯濁水,靜止放在那裡,時間久了雜質自然會沉澱下來,露出原本清澈的模樣。人也一樣,最終會明心見性。推薦德寶法師的《觀呼吸》,很適合初學者,書里對禪修、打坐講得淺顯易懂。

關於獨處

要懂得「自求多福」,懂得學會與自己獨處。每一天都要照顧好自己,而不單單是禪修的那幾天,因為真正能照顧好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所以人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找樂子,學會培養興趣,不是為了取悅別人,也不是為了成為飯桌上的談資。自娛自樂的有趣,才是真的有趣。

關於開心

不要過分去追求令人開心的事,因為任何開心的事都過於短暫。一旦不開心,就會想著放棄,去尋找別的開心的事,就像小學課本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那隻猴子。

每年都有每年的不開心,時間軸拉長後回過頭去看好像也都沒什麼大不了。可以誠實面對不開心,去難過,去發泄,但不要過分讓自己沉溺在當下的不開心中,任由它去,總會過去。

要知道每一天都很寶貴,都是老天爺的恩賜。我們活在世上,應該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單純只為了開心。

關於交友

人與人之間很奇妙的,大家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的生物,但能跟你同頻的,或者能真正懂你的人其實很少,願意花時間來懂你的人更少。交朋友要走心,付出要真心,不要求回報地對他們好,懂得怎麼拋開「我執」地去愛人,懂得怎麼除去私心地溫暖他人。

但不要想著去普度眾生,畢竟這世上也有很多奇葩,怎是我你等凡胎的心力可以去感化的?記得有人問法師要是你在路上碰到一個乞丐你會怎麼做,法師說,我會繞開走。

同時警惕一時的或表面的「友好關係」,虛情假意的客套太費時費力了,長久而溫潤的感情才值得你花時間去灌溉,時間會檢驗一切。

關於手機

以前希望自己是個無所不知的人,不會有接不住的梗,不會有插不上的話。

好像現在大部分人都略微有點「FOMO」(fear of missing out),俗稱「措施恐懼症」。但經過者那幾天,我知道沒有手機並不會死,不用吃飯拉屎睡覺都捏在手上,少看一兩天,甚至一兩年的微博票圈也絲毫不會影響你活在世上,因為99%都是無效信息。

而心智卻很容易被那些碎片化的信息給迷失掉。尤其在睡前,忍不住打開手機,告訴自己看五分鐘再睡吧,結果往往一兩個小時過去了。

關於手機的改變,除了不頻繁看機,最關鍵的是不把它放床頭,晚上某個時間點後就不再碰,每天留一點時間,不被打擾。是你用它,不是它用你。一定要有這樣的警覺,不然如何對抗不遠將來的人工智慧?

不痴迷於手機這個小賤婢後,作息自然開始規律和正常起來。

禪修回來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了,當然不會到脫胎換骨的地步,畢竟三十年積累的習氣太重。糟糕的時候還是很糟糕,但慢慢去學習怎麼與煩惱相處也不失為一種修行。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

順境時,要收斂;逆境時,要開拓。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不啦嘰 的精彩文章:

TAG:小不啦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