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一式馬步槍」是世界步槍「輕型化」的始祖

「八一式馬步槍」是世界步槍「輕型化」的始祖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文物征管部的文化庫房裡珍藏著不少國寶級文物,其中有兩件國寶級文物有著特別的意義。第一件,是我軍自行研製和生產的第一支步槍——無名式馬步槍(以下簡稱「第一槍」);第二件,是將無名式馬步槍稍作改進後被彭德懷命名的「八一式馬步槍」。

提起中國步槍的發明創造,人們想到的往往是漢陽造、瀋陽造、太原造和鞏縣中正式,其實,這幾種五花八門的步槍都是外國圖紙、中國仿製的,挨不上中國自行設計、發明創造的邊。

「第一槍」主要製造者劉貴福

而中國真正的「第一支自行研製和生產的步槍」,誕生於1939年4月25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由陝甘寧邊區機器廠槍械修造部製造的,主要設計製造者劉貴福由此獲得了毛澤東「劉貴福同志,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的褒獎。

「第一槍」誕生的最為難能可貴之處,是它的發明製造者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各種困難,在設備不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發揚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的精神製造出來的。

70多年前的延安很艱苦,誰能想到,「第一槍」的誕生和製造地竟然是在簡陋的車間里。說是車間,其實就是簡陋的棚子,四面透風,冬天寒風凜冽,夏天熱氣騰騰,但是,為了製造出八路軍自己的步槍,製造者們不懼寒風凜冽、不怕熱浪襲人、不畏艱難困苦,硬是在缺少設備,尤其是在製造槍械機床沒有動力設備無法開動的情況下,想方設法開動機器製造出了八路軍自己發明創造的我軍「第一槍」。

毛澤東為劉貴福題詞

「第一槍」的發明創造,驗證了毛澤東那句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

抗戰時期,為保證我軍源源不斷得到軍火接濟,八路軍總部即著手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1937年10月21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朱德等:「我們必須在一年內增加步槍一萬支,主要方法自己製造。」

1937年11月,八路軍總部發出指示,要求各師、旅、團、游擊支隊及地方政府和自衛隊都要招募技術工人,開辦修械所和炸彈廠,以解決迫切的修械問題和製造地雷、手榴彈問題。這時,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高漲,不願當亡國奴的產業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一批批投奔八路軍、新四軍。劉貴福就是這時來到的延安。

劉貴福是山東人,家境貧寒,從小學徒制槍造炮掙錢來養家糊口,由於天資聰明,逐漸成了制槍造炮的能工巧匠。1935年在太原槍炮等兵工廠打工,「一二·九」運動波及太原後,他和工友們積極響應,1936年參加西盟會積極抗日,1937年9月參加八路軍,12月到達延安。

當時的延安,物資極度匱乏,朱德總司令一個月的津貼只有5元,然而,卻給劉貴福發28元。兵工廠的廠長、政委和原來的工人吃的是雜糧,而給劉貴福等新來的骨幹人才吃的是白饃,這些使劉貴福他們感動萬分。

劉貴福等人面對僅有的幾台槍械製造機器均沒有動力設備無法開動的困難,不畏艱險,開動腦筋,想出了用人力搖動轉輪帶動機器運轉的土辦法,即在每台機床前都設置個自製的大輪子,工人搖起大輪子,用皮帶帶動機器旋轉,大輪直徑一般都有一米多,一個工人搖動;八尺車床最大的大輪直徑約兩米多,需要兩個工人對搖,搖輪工人聽從機器操作工人的命令:搖或停。就這樣,無動力設備的機器在人力帶動下不僅開動起來,並且運轉自如。

製造槍管要用槍管深孔鑽床,然而,八路軍沒有。由於日本人嚴密控制,買也買不到,怎麼辦?「第一槍」的製造者們集思廣益,科學設計,土法上馬,竟然製造出了中國(也可以說是世界上)首台土洋結合的槍管深孔鑽床,即在一個長條板凳前面架起一個石頭磨盤,安上搖把,負責槍管鑽孔的工人像「磨剪子熗菜刀」的師傅那樣,騎在長條板凳上,把槍管毛坯插在磨盤中心孔里,用肩膀將鑽頭頂在槍管毛坯的中心。鑽頭則是在一根細長的鐵杆的前端焊上刀頭,另一個人搖動磨盤飛快旋轉,帶動槍管毛坯轉動,鑽頭漸漸前進,進入槍管的深部,直至貫通。

解放軍史上第一支自製步槍

由於當時八路軍沒有專用的槍械金屬零件表面防鏽處理設備,「第一槍」的製造者們又發明創造出一種巧妙、實用、簡單的「烤藍」工藝,即在火爐里鋪上一層煙煤,控制好適當的溫度,把金屬零件放在煙煤上,金屬零件經過加熱、煙熏、氧化,再反覆用皮油在表面上擦,使金屬零件表面上形成一層黝黑鋥亮的薄膜,從而達到槍械金屬零件的防鏽要求,而且防鏽能力相當好。

在汗流浹背的搖輪師傅和聚精會神操作機床師傅天衣無縫的配合中,在製造車間特有的機油和金屬削皮的味道之中,在發明製造者們歡欣鼓舞中,我軍「第一槍」誕生了。

此後一年時間裡,劉貴福等又在反覆聽取意見、不斷進行試驗的基礎上,對「無名氏馬步槍」進行改造,並於1940年4月成功進行了實彈射擊。

該槍口徑7.9毫米,短而輕,槍身長不到1米,槍重僅3.36公斤,近似馬槍,後坐力小,但槍身和刺刀總長超過三八大蓋,拼刺刀佔盡優勢,摺疊式三棱刺刀在槍下方,用按鍵扣合,拼刺時可隨手甩出,槍托內還可存放小型修理工具等等。

該槍由劉貴福在八路軍總部,向彭德懷、徐向前等首長彙報時,受到彭德懷「好槍!好槍!」的好評。由於,當天是1940年8月1日,故取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從此,「八一式馬步槍」在抗日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受戰士喜愛。從1940年8月1日起至1945年抗戰勝利,近9000支「八一式馬步槍」裝備了八路軍,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戰鬥力。甚至1949年太原解放時,彭德懷看了從閻錫山軍隊繳獲的步槍,還搖著頭說「不如我們的八一式馬步槍」。

此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里,雖然我軍的步槍幾經更改,但是,「第一槍」的優點始終伴隨著步槍的發展,比如,摺疊式三棱刺刀在槍下方,用按鍵扣合,拼刺刀時可隨手甩出等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戰爭洗禮的世界各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及戰後的幾場戰爭,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爭的慘痛教訓中,深刻地認識到,步槍已經失去遠射程的意義,短小精悍是步槍發展的趨勢。

這個遲到了幾十年的結論,與當初「第一槍」誕生的重要意義不謀而合。由此,世界步槍的「輕型化」是從中國開始的結論,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共識。

因此,世界各國槍支專家,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及二戰以來,步槍的「輕型化」的發展歷程總結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起自1939年中國延安的我軍「第一槍」;第二階段起自1943年德國的突擊步槍;第三階段起自1966年美國在越南戰爭的小口徑步槍。

所以,認為我軍「第一槍」和中國八路軍開創了「輕型化」步槍,中國是世界步槍「輕型化」始祖的說法,毫不誇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絕密報告披露:1944年美國對毛主席和共產黨人的評價
消失在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中國上榜兩個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