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知識: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修建巨大的金字塔做墳墓?

冷知識: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修建巨大的金字塔做墳墓?

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修建巨大的金字塔做墳墓?

在埃及現已查勘到的金字塔有90多座,但是,因為種種自然和人為的因素,大多數金字塔都已經坍塌破碎,尚且完整的有30多座。它們都位於尼羅河西岸,跨度100多公里,而金字塔的這種布局與古埃及人的生死觀有關。因為在古埃及人心目中,尼羅河的東岸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生命開始的象徵,而太陽降落的西岸則是亡靈的世界。

古埃及國王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修建墳墓,也與這種生死觀有關。古埃及人認為人的生死,不過是其靈魂與肉體的暫時分離,不過是從一個世界走進另一個世界。

對於法老來說,他希望在另一個世界裡也能吃喝玩樂,也有華美壯麗的宮殿居住,所以,在世時就把自己未來的別墅——墳墓修好。古埃及法老的墳墓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規模逐漸擴大,結構越來越複雜,並最終演化成後來的金字塔。

那麼,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狀,即呈漢字的「金」字形呢?人們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古代埃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古王國時期,埃及國力強盛,法老為了神化和抬高自己,有意使自己的陵墓高於過去的王墓。也有人認為,這是從沙漠里一堆堆的角錐形沙丘那裡得到的啟示,當時的建築師們認為這種形狀能有效緩解風沙的衝擊,可以對陵墓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不過,更多的學者認為這與古王國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金字塔銘文里有這樣一句話:「為他建造登天的梯子,以便他可由此進入天堂。」暗示建造金字塔可以幫助法老上天,因為法老是神派到人世間的代表,死後還是要上天的。之所以把墳墓建成角錐體,表示的是對太陽神的崇拜,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雲霧的太陽光束。

擴展閱讀:埃及金字塔的發展過程

古埃及法老的墳墓最初並不是金字塔的形狀。在前王朝後期,國王們的墓地只是一個墓室,在地下用土坯建成,沒有地上建築。到早王朝時期,王墓發展成長方形的平頂磚墓,被稱為「馬斯塔巴」。

到第三王朝的初期,設計師伊姆荷太普為法老喬塞爾別出心裁地建造了一種「層級金字塔」墓,此墓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石造建築,在設計思想上真正趨向於金字塔。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弗魯先後為自己修建了3個金字塔,先建成了層級金字塔,然後又用石頭將其填平,成為一個角錐體的金字塔。

後來他又建造了一個彎曲形形金字塔,但仍不滿意,又建造了第三個呈角錐體的金字塔,高99米。這個金字塔成了以後10個王朝的法老們修建自己陵墓的典範,被學術界公認為真正金字塔的開端。


眾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個電池是義大利科學家伏特於1800年發明的,而巴格達電池的發現則把電池的發明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

1936年6月的一天,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一群築路工人修築鐵路時發掘出一個巨大的石棺。打開石棺後,發現了大量公元前200多年波斯王朝時代的器物,其中包括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鏽蝕的銅管和鐵棒。陶制器皿高15厘米,外形類似花瓶,上端為口狀,瓶里裝滿了瀝青。

瀝青之中有一個銅管,直徑2.6厘米,高9厘米,銅管頂端有一層瀝青絕緣體。在銅管中又有一層瀝青,並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鐵棒。鐵棒高出瀝青絕緣體1厘米,由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覆蓋著,看上去好像是一層鉛。鐵棒的下端長出銅管的底座3厘米,使鐵棒與銅管隔開。

看起來好像是一組化學儀器。經過分析鑒定,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卡維尼格宣布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在巴格達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種古代化學電池。只要注入酸溶液或鹼溶液,就可以發出電來。

根據出土文物中共有可裝配10個電池的材料來分析,這些電池當時是被串聯使用的,串聯這些電池的目的可能是通過電解法將金鍍在雕像或裝飾品上。」

德國學者阿倫·艾傑爾布里希特仿照巴格達電池,製作了一些陶瓶、銅管和鐵棒。然後將新鮮的葡萄汁注入銅管內,結果,和電池連接在一起的電壓表的指針開始移動起來,顯示電池的電壓為半伏特。他有一個外表鍍著一層又薄又軟金箔的公元前5世紀的古埃及銀像,他認為這樣的鍍金用傳統的粘貼或鑲嵌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於是,他用電池對雕像進行了電解鍍金試驗,兩個多小時便大功告成。

與此同時,美國科學家們也模仿巴格達電池進行了一系列類似的試驗,他們使用葡萄酒、硫酸銅、亞硫酸和醋等古代居民擁有的溶液當電解質,模型產生的電流的電壓高達1.5伏,18天後電流才消失。隨著卡維尼格的論斷一次又一次得到證實,巴格達電池被譽為考古學領域最令人吃驚的發現之一。

我們可能永遠也搞不清古代的電學實驗究竟做到了何種程度,因為這種電鍍的秘訣在當時肯定是不外傳的。


樓蘭古城遺址是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西部探測時意外發現的。此後,各國探險家爭相前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後來,中國考察隊到達樓蘭古城進行考察,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樓蘭古城平面近正方形,邊長在330米左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城牆由紮成束的蘆葦或編織起來的柳條抹上粘土築成,民居均為木質結構。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

運河東北有一座土丘,原是居民拜佛的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曾出土漢文、 盧文書,以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品等。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坐北朝南,可能是樓蘭古國統治者的住所。

考古學家還發掘出一具已有3380多年的少女乾屍,在國內外引起轟動。樓蘭歷史上是絲綢之路上一個強悍的小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這是中國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李白、王昌齡等詩人也曾寫過有關樓蘭的詩句,可見,樓蘭在唐朝仍是邊陲重鎮。那麼,樓蘭城為什麼會在歷史上銷聲匿跡呢?

學術界有以下幾種觀點:

(1)與頻繁的戰爭有關。樓蘭城地處交通要衝,戰爭頻繁。公元5世紀後,樓蘭國逐漸衰弱,北方強國趁機入侵,樓蘭城破被廢。

(2)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天災人禍,導致羅布泊周邊的生態環境惡化,羅布泊成為南北游移的湖泊,從而造成樓蘭城水源枯竭,樓蘭人不得不棄城出走,樓蘭城也隨之廢棄。《水經注》中曾有敦煌、鄯善、焉耆、龜茲四國士兵引水進入樓蘭的記載,可見水是樓蘭城的根本和要害。

(3)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經過哈密、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絲綢之路的舊路被廢棄,樓蘭國變得無足輕重,並逐漸走向衰亡。

(4)與瘟疫疾病有關。一場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絕大多數居民的生命,倖存者紛紛奔走他鄉。

(5)與生物入侵有關。一種從外地傳入的螻蛄昆蟲,成群結隊進入樓蘭,給樓蘭城造成極大的破壞。樓蘭人無法消滅它們,只好棄城而去。

擴展閱讀:樓蘭美女

1980年春天,考古學家在挖掘一座古代樓蘭人的墓葬時,發現了一具完整的古代樓蘭女性的乾屍。這位樓蘭女性臉面清秀,高鼻樑,雙眸深邃,甚至連長長的睫毛都清晰可見,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白種人特徵,毛髮、皮膚、指甲都保存完好。

這具女屍頭戴尖頂氈帽,帽插數支翎羽,身穿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製的毛皮靴,靜靜地躺在一座沙質土台中,就好像剛剛睡去一般。據考證,這具女屍已有338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中最早的一具。後來,一些藝術家相繼為這具女屍製作還原頭像,其姣好的面容令世人驚嘆。一時間,「樓蘭美女」之名響遍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o的冷冷冷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Jo的冷冷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