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北京王鏞,流行書風的代表,他的書法給大家造成的審美疲勞很大

北京王鏞,流行書風的代表,他的書法給大家造成的審美疲勞很大

王鏞,別署凸齋、鼎樓主人等。1948年生於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國畫系李可染、梁樹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畫和書法篆刻,得到葉淺予、梁樹年等先生的指導,1981年在研究生畢業展中獲葉淺予獎金一等獎並留校執教。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 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書法藝術研究室主任、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審委員會副主任、滄浪書社社員。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和發表,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並出版專集數種。

不可否認的講:北京王鏞書當屬廣義的碑書範疇內:以隸書、磚文等碑石為基直追漢魏,得重、拙、大、朴之趣。

乃當代碑書最能體現漢魏風骨者。筆者以為尚需增一「深」字,失此字,重拙大朴僅為皮相耳。

王鏞作品頗深,頗得藝術之「自然」境界,恆諸古人,當可立世不倒。然王鏞行草書時露荒率、枯燥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意未加深刻注入行草。可否再多一些潤墨補之?對於介於楷隸之間的「磚文」型書法作品和大篆作品,尤其是對聯形式,幾無懈可擊也,論筆墨、論風格、論造境均堪稱一流,然十年不變亦為大家之短也。形式構成之大家在得「蒼朴」氣之基礎上有否勇氣再向「渾茫」——「充實而有光輝」之更深化境開拓耶?

王鏞乃前段流行書風之代表人物,短鋒作書,以側取態,深深地感染了一大批青年書家,追者眾矣。被大部分人認為是「丑書」的倡導者和提倡者。但筆者作為捯飭書法多年的老司機來說,到現在也很難對丑書下個定義,「丑書」是書法藝術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如果把古時候各種書體轉換時候的作品拿出來,可能大家都會認為那也是丑書。

所以筆者很多時候都不說丑書的事情,只說流行書風。

但王鏞的流行書風的發展,近流行書風轉為二王風,王鏞亦依獨家陣地辦展、出雜誌、舉辦講座,等等,聲勢雖不及前,但亦得轟轟烈烈之效。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對於自己書風之影響或曰打造流行書風、功建書壇,大可不必過於傾盡心力。

當你過於在自我傾慕的風格中加入人為推動之種種力量時,實際上,對於自己反倒是一種「傷害」:因為即使再出色的書風,如果長時間保持一種覆蓋氣勢,會對大眾的審美心理造成很大的疲勞感,進而失去應有的審美愉悅而致拋落。

而當我們在功成之時更多地選擇一種適度的表現,弱化自己,反倒會被人追加上許許多多人為因素所不能達到的強化之功。這對於多樣化的書風發展亦為有利。其實書法的發展是有它自己的規律的:萬事過則反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書法藝術圈的那些江湖規矩,你們都知道嗎?是不是覺得不太合理?
四十年學毛體書法,不過是一個笑談,我給你詳細說說毛澤東書法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