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響中國法治的歷史事件之叔孫通制禮

影響中國法治的歷史事件之叔孫通制禮

劉邦當上了皇帝,但他過得並不舒心。剛剛經歷了秦末戰亂,天下疲憊,國庫空虛。長安城遭了戰火,宮殿也都燒沒了,他只能湊合著住簡陋的臨時房,他的座駕甚至都配不齊四匹一樣顏色的馬。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將們飛揚跋扈很難約束,後宮的呂雉爭風吃醋,北方的匈奴屢屢在邊境騷擾,這些都令劉邦焦頭爛額。

初夏的一天,劉邦召集文武大臣開會,商議如何對付匈奴。說好了是卯時開會,差不多八點了,大臣們才弔兒郎當的陸續趕到會場。也不能怪他們,將軍、丞相都窮得坐著牛車,低級別的官員只能步行。劉邦皺著眉頭,大臣們懶懶散散,衣冠不整,有的還穿著睡衣拖鞋,有的蓬頭垢面臉都沒洗,大將軍樊噲剛吃了狗肉大蒜,打著嗝湊到劉邦耳邊說話。

漢初政壇,說得好聽點是「布衣將相」,說白了就是一群下三爛的貨色坐了天下。劉邦本人就是是個地痞無賴,他這幫弟兄也好不到哪。大將軍樊噲跟劉邦是連襟,屠狗賣肉為生;太尉周勃,跟劉邦是同鄉,主業是編織養蠶的籮筐,兼職給紅白喜事人家當吹鼓手;蕭何在縣衙打雜,曹參是個獄卒,夏侯嬰是個車夫,所以這撥粗人沒大沒小慣了。

劉邦招呼大家坐好安靜,說匈奴屢犯邊境實在可惡,大家看如何對付。大夥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大將軍樊噲說,給我十萬兵馬,我去剿滅匈奴。蕭何、陳平等人說,打仗得花錢,咱太窮,打不起。太尉周勃說不如折中,咱在邊境上守住算了。大夥爭得臉紅脖子粗,最後破口大罵,蕭何沖著樊噲扔靴子,樊噲拔出寶劍照著桌子、柱子亂剁。一時間靴子、茶杯亂飛,大多數人看熱鬧不嫌事大,拍手跺腳起鬨叫好。劉邦制止不了,氣的拍著桌子說,都給我滾,都給我滾!大夥一聽,滾就滾,一鬨而散,只剩下劉邦一個人在風中凌亂。劉邦簡直開始懷疑人生了,我這當皇帝到底圖個啥。

大殿的牆角蹲著一個人,他靜靜的觀察著這場鬧劇和垂頭喪氣的劉邦。他上前恭恭敬敬的向劉邦請安,劉邦認出他來,他叫叔孫通,劉邦很討厭他。這叔孫通肚裡面可能還真有點學問,他在秦朝時候被秦二世授予博士的頭銜,大概相當於文化顧問一類。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叔孫通觀望了一陣,覺得秦二世要完,馬上就跑了,轉投實力最強的項羽。後來一看項羽要玩完,就又投向劉邦。這種看風使舵的人,劉邦見得多了,再加上這傢伙整天一副儒生打扮,說話酸溜溜的,劉邦更是討厭。

叔孫通說,我知道陛下為何苦惱,這些大臣太沒規矩慣了了,我有法子幫陛下整整他們。叔孫通拿著劉邦的令箭,一個個去拜會群臣,說皇上今天開會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你們小心腦袋不保。這上朝參見皇上,本來是有規矩的,這套規矩叫「禮制」,是三代時候先王所作,秦始皇焚書坑儒,燒了這些書籍,禮制也就失傳了,幸虧我還記得,皇上讓我我來教大家。叔孫通從山東曲阜孔子的老家招來幾十個儒生,又配上自己的學生,開始演示朝會禮儀。他在地上畫好了線,紮上稻草人,演示如何鞠躬行禮、進退秩序,總之有模有樣的。那群布衣將相大老粗為了活命,一個個被拿捏得滿頭大汗,學了很久總算學會了。

正趕上長樂宮建成,劉邦召集各諸侯王、外國使節、文武百官朝會。先是敲鐘奏樂、鑼鼓喧天,然後大臣們穿上正裝,規規矩矩的排成兩隊,文東武西,高官在前,卑職在後。聽到召喚後,低著頭貓著腰,大氣都不敢出。走到離劉邦老遠的位置,叔孫通發出指令,大夥齊刷刷作揖鞠躬跪倒磕頭。劉邦一擺手,群臣口稱謝恩,低著頭退到兩旁站著。劉邦一看,心裡這個美呀,呵,「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叔孫通得了重賞,他趁機開導劉邦,陛下要想江山傳至萬代,我這套禮制可比你千軍萬馬都管用。然後一通理論,一番神侃,劉邦徹底聽懂了。

叔孫通說的大概意思是,皇上您這江山靠軍隊保護,那叫以力服人,況且軍隊也會不聽話;大家發自內心的認為你神聖不可侵犯,這才沒人會造反。禮儀,禮儀,你看到的表面那一套跟演戲一樣的,又敲鑼又打鼓,又磕頭又作揖的,其實叫「儀」,深入人心的那種尊卑等級才叫「禮」。往後包括皇上您在內,都要認認真真走形式,在家裡天熱你可以光膀子大褲衩,一到正式場合,甭管天多熱,滿頭痱子,你都需要穿上正裝戴上帽子,那叫「冠冕堂皇」,要處處要端著架子裝B。皇上你做到了,再說大夥,往後上至百官,下至百姓,更要認認真真走形式,誰敢亂了尊卑等級的秩序,要往死里整。前天朝會,有個儀仗隊員突然放了個響屁,被我逮住斬首,可不要以為我是小題大做,這時候必須要上綱上線,給他扣個帽子,說他藐視君王。要記住,形式服務於內容,形式強化內容。

叔孫通制禮,懂行的人給他評價很高,比如司馬遷就尊稱他為「漢家儒宗」。

此後,歷朝歷代將套禮儀制度日趨完善到近乎變態的繁瑣,隋唐開始還專門為此弄了個禮部,一直延續到民國。

古代即便形式上冒犯皇家威嚴的,哪怕你是無心,都會招致嚴懲。有一個罪名叫「大不敬」,屬於十惡不赦的罪。比方說見到皇上派來的人,那叫欽差,你怠慢了,斬首;老百姓遇到皇帝的車隊,要爬到路邊低頭跪著,你敢抬頭看,斬首;木匠給皇上造了輛車,發生了斷軸事故,斬首;皇上今天咳嗽,不能吃蔥姜蒜,廚師忘了,斬首。為何如此小題大做呢,還是要從形式上強化皇權至尊的內容。

太枯燥了,講個故事吧。庚子年,義和團嚷嚷著扶清滅洋,慈禧太后執意向八國宣戰,惹惱了洋鬼子,打進北京。慈禧倉皇逃命,一路上缺吃少喝,晚上住的破廟。逃難的隊伍,卻偏偏帶著一群儀仗隊,敲鑼打鼓吹吹打打,光緒皇帝不解,問咱這逃難的,應該輕車簡從才是。慈禧開導他,咱這孤兒寡母,流落在外,若不借這壯壯聲威,誰還當咱是皇上呢。慈禧比光緒懂行。

最後再說個小故事。還是清末,有兩位義士,一個叫章炳麟,一個叫鄒容,這倆人躲到租界里,辦了份報紙,叫蘇報。這倆人公然在報紙上大罵慈禧太后為「老婊子」,罵光緒皇帝「載湉小丑,不辨菽麥」。慈禧捕殺未果,說大清要完了。慈禧不傻,一旦民眾藐視皇帝,皇上就要倒台了。

所以,最高明的統治,是思想的統治。當民眾從心理上藐視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愧二 的精彩文章:

影響中國法治的歷史事件之劉邦建漢

TAG:愧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