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女性擁有無限的潛力,只要給她機會
有一個46歲的家庭主婦,雖然大學畢業吧,只工作了一年就回家做飯刷碗帶孩子。嫁了個老公吧,長得挺帥也有才,但是精神不太好,家庭冷暴力不說還出軌,帶著小情兒在外面環球旅行小半年,好容易盼回來,沒想到在自己家自殺了,剩一個寡婦帶著幾個孩子,還扔著一個效益也不咋地欠一屁股債的公司。這樣的人生何止一個慘字。嘿,你們猜怎麼著?
她居然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反而把公司扭虧為盈,後來還影響了美國甚至世界的格局。
要問這女人是誰?好吧,這就是今年沖奧熱門影片《華盛頓郵報》里梅姨演的那位角色的原型人物——凱瑟琳·格雷厄姆。
說起這位格雷厄姆夫人可是不簡單,她可是「美國報業第一夫人」,被譽為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她是一位真領袖、真淑女,是一代傳奇」——喬治·W·布希 ,她是名副其實的千金小姐。
凱瑟琳·格雷厄姆的父親尤金·梅厄曾經是胡佛時期的美聯儲主席,杜魯門時期的世界銀行第一任行長。母親是上流社會著名的交際家,美國第一位女報人。在一次舞會上,她結識了一位年輕的律師菲利普·格雷厄姆,很快二人相戀並結成夫婦。因為覺得自己的孩子們都志不在經營報業,她的父親逐漸將《華盛頓郵報》的管理大權交給了這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女婿。凱瑟琳則專心在家相夫教子。
好景不長,工作壓力使得丈夫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鬱症,開始對妻子不滿,不但與妻子分居,還公開與情人同居,婚姻一度走向破裂。最終他還是沒能戰勝病魔,飲彈自盡於自家農場。於是凱瑟琳不得不接手公司,成為《華盛頓郵報》的女總裁。那時候鮮有女記者活躍在報刊業,主管階層更是清一色的男性。何況凱瑟琳也不是一個天生的商業女強人。在接手公司之初,她甚至聽不懂董事會的討論內容,膽小又羞澀的她在董事會議上幾乎插不上話。
董事會和外界也並不看好一位女人(準確點說是「家庭主婦」)主掌郵報。整個《華盛頓郵報》人心惶惶,有傳言說凱瑟琳會賣掉公司,不少編輯和記者都想跳槽。那時的凱瑟琳本人也將這次「繼承接管」看做是「聯繫孩子們的橋樑」,覺得只要平穩等待孩子長大可以接替她就好。很快她發現,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僅靠逃避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她必須儘快學會處理問題。正是她的兩個重要決策,改變了《華盛頓郵報》。她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是提拔了著名記者本·布萊德利出任《華盛頓郵報》的主編,也就是湯姆漢克斯在劇中飾演的角色。自此《華盛頓郵報》一改從前保守的作風,開始飛速前進。
在公司情況逐漸趨向穩定之時,凱瑟琳開始考慮籌劃公司上市,希望通過融資使公司還清債務。儘管跟投資人和證券交易所打交道也不十分順利,經過幾輪艱難談判,《華盛頓郵報》最終還是成功上市了。不過在上市條款里有一條附加協議,股權認購者在一月內可以因為某些對公司不利的原因,比如戰爭、全國緊急狀態或者公司發生刑事案件等,選擇退出合同。
而就在此時,《紐約時報》首先發表了「五角大樓文件」,披露美國政府在越戰問題上對美國公眾有所隱瞞。尼克松政府立刻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並限制其出版。同樣的泄密文件也被《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得到了。
出版還是不出版,編輯部和公司法律顧問開始爭論不休。一邊是公眾道義,一邊是公司利益,雙方言語激烈,互不相讓。最終的決策權落在了凱瑟琳身上。對凱瑟琳來說,這不僅僅是To do or not to do的問題,也是生與死的考驗。「身處懸崖邊閉眼一跳。令人驚訝的是,我穩穩地落在了地上。」——凱瑟琳·格雷厄姆她後來回憶,當時她非常緊張害怕。就像一個賭徒,把全副身家都押在了一篇報道上。
果不其然,《華盛頓郵報》很快也被尼克松政府起訴,所幸的是經過一系列聽證、辯護,最高法院最終以6:3裁定兩家報紙勝出,以憲法第一修正案為依據,捍衛了新聞自由。
「在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開國先驅們向新聞自由提供了保護,以保護它在我們的民主制度中所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新聞是為被管理者服務,而不是管理者。政府對新聞界的檢查權力被取消,而新聞界永遠有監督政府的自由。新聞自由得到保護,使它可以挖掘出政府的秘密,給人民以知情權。只有一個自由開放的新聞界,才能有效地揭露政府的欺騙行為。」——雨果·布萊克大法官的判決詞
經此役後,《華盛頓郵報》名聲大振,從接連虧損的地方小報一躍成為與《紐約時報》比肩的全國大報。
「一個女人的說教就像一條狗用它的後腿走來走去,幹得不好,但是你會吃驚它居然幹完了。」——薩繆爾·約翰遜對一個女大臣的描述從家庭主婦到「新聞界第一夫人」,儘管她自認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的一生卻恰好是女權覺醒的過程,也是婦女解放運動最好的佐證。
女性通常被認為應該從事文秘類的輔助工作,在劇中無論是證監會還是法院,女性總是被攔在門外。
凱瑟琳·格雷厄姆則是打開這扇門的人。
電影用了兩次這樣的鏡頭,凱瑟琳默默在人群穿過,無數的年輕女孩向她投來讚許欣羨的目光。
最終越來越多的她們肯定也會受感召而覺醒。
與傳統意識上對女強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凱瑟琳·格雷厄姆的成功更在於「剛柔並濟」。這也恰恰是這類成功女性的魅力所在,既有決策商場的殺伐決斷,又有著眼微處的細緻柔情。如今提到她,已不再有人取笑她「家庭主婦」的身份,更多的是讚揚她「發展於美國,奉獻於世界」的新聞專業主義。退休後的凱瑟琳將自己的一生寫成回憶錄《個人歷史》,出版後收到巨大反響,並獲得了1998年度普利策獎。
劇中曾經援引她丈夫的話「新聞是歷史的第一草稿」。她的一生確因新聞而改變,也改變了新聞,最終創造了歷史。
事實證明,女性擁有無限的潛力,只要給她機會。
TAG:默許你們這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