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更需要這樣的媒體!
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了一部最佳影片,《華盛頓郵報》,豆瓣評分8.2,獲得諸多好評!
導演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對,就是導演《E.T》、《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的那個大導演。
男女主角分別由湯姆·漢克斯及梅姨(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
這三個人拿過的小金人你一隻手已經數不過來。
《華盛頓郵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聚焦於美國1971年「五角大樓泄密事件」。
五角大樓文件的全名是《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它是美國國防部的秘密報告,其中包含的最關鍵信息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這四位總統,都曾對美國捲入越南政治軍事活動的必要性公開撒謊。也就是說,那麼多被送上戰場的美國年輕人,可能是在被欺騙的狀態下丟了性命。
影片開始,就對幾位總體的公開撒謊歷史鏡頭予以了呈現。
1971年,在美國軍方擔任分析師的丹尼爾·艾爾斯伯格將這份幾千頁的文件泄露給了媒體。
《華盛頓郵報》面臨的選擇就是:是否公開報道這份機密文件?是否披露這樁政府醜聞?
不同於《聚焦》、《總統班底》這類新聞工作者尋蹤覓跡去探求事件真相的電影,《華盛頓郵報》是部講述新聞從業者如何遵從良知,不自我閹割,謹遵職業規範,戰勝恐懼和關係羈絆這一職責的電影。
它是內向型的,它強調的是新聞人對所從事行業的再度審視和重新敬畏。
電影里,無論是凱瑟琳(梅麗爾·斯特里普飾)還是本(湯姆·漢克斯飾),他們的天人交戰,他們的猶豫和決斷,才是這部片的核心,讓觀眾窺見他們的內心,再從他們的選擇和立場出發,方能得出新聞行業的神聖性所在。
湯姆·漢克斯等演員飾演的《華盛頓郵報》編輯們
例如,凱瑟琳,她並非天生就是雷厲風行、善於決斷、立場堅定的新聞英雄、媒體領袖。
1933年,凱瑟琳的父親、金融家尤金·邁耶(Eugene Meyer)在一場破產拍賣中買下了它,並擔任出版人。1946年,邁耶被任命為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第一任主席,於是他將報紙傳給了自己的女婿,從哈佛大學畢業的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
丈夫成為出版人,她則當起了家庭主婦,或者更準確說,是上流社會的名媛。
現實中的凱瑟琳·格雷漢姆
然而,名媛生活在1963年戛然而止。當年8月,飽受心理疾病困擾、並且和女記者鬧出一段緋聞的菲利普開槍自殺。悲劇之後,凱瑟琳決定接手這份報紙,成為它的第一位女性出版人。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凱瑟琳在接手丈夫留下的爛攤子之後,苦惱煩心。
那個時候的美國,飯後只要聽到男人們開始討論政治,女人們就該自動自覺地離開飯桌,到別的地方去聊各種「八卦」。
無論是董事會,還是各種討論的場合,女人的聲音都不被重視,經常被忽略,不管重不重要。
凱瑟琳不敢大聲說話
凱瑟琳的話直接別打斷和忽略
同時因為是無奈之下接手《華盛頓郵報》,董事會不信任她。
凱瑟琳自己也非常膽怯,明明已經將想法寫在了筆記本,但是需要說出來的時候卻猶豫不決,幸好旁邊有人救場。
筆記上寫著「Quelity Drive Profitability」(質量驅動可盈利):
有想法,卻欲言又止。
GIF
當獲得政府的秘密文件之後,報不報道,對凱瑟琳來說,是非常嚴峻的問題。要做出這個抉擇,凱瑟琳面對著「三重壓力」:
第一,這是一份政府機密文件,對其進行公開報道,意味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和法律風險,不僅可能被總統用各種方式打壓,還可能被關進監獄;
第二,這份文件公開之後將要影響到的人,有一些是她自己的好朋友、家庭聚會中的常客,比如參與了越戰政策制定全過程的前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倘若進行報道,她可能面臨「眾叛親離」的後果;
第三,《華盛頓郵報》作為家族企業要募集巨大資金彌補巨大虧空,不得不上市以求發展,她還要應對的是外來資本對報業安全邊際的擔心。如果公開文件,資本方很可能會撤資,直接危及企業的生存。
也就是說,一旦出了事,凱瑟琳將面臨失去公司、失去資產、失去朋友,甚至失去自由(牢獄之災)的境地。
對於一個半路出家的出版人來說 ,凱瑟琳無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壓力,她驚慌失措,她猶豫不決,所有這些都被「梅姨」刻畫得非常到位。
凱瑟琳望著丈夫生前的照片,淺淺的微笑,又迅速收斂——想到丈夫的精明能幹,會心一笑,又突然發現,丈夫已經不在,所有沉重的負擔都要自己背負。
GIF
就連最後做出決定的時候,也是嘴唇發抖,話語斷斷續續。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凱瑟琳足足考慮了20秒!20秒!20秒!(不信,你數數)
GIF
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任何偉大的人並不是真的那麼「義無反顧」、「大義凜然」,他們都有猶豫不決甚至脆弱的一面。
這讓我想到了《至暗時刻》的丘吉爾。
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丘吉爾被國內的國會議員孤立,打電話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請求援助也遭拒。
GIF
GIF
「狗爹」加里·奧德曼憑藉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刻畫出了一個最脆弱、最孤獨的丘吉爾,並獲得本屆奧斯卡影帝。
偉人之所以偉大,因為他們承受了別人無法承受的,他們堅持了別人無法堅持的。
他們比我們更加懂得什麼叫「壓力山大」,什麼叫「孤立無援」,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堅毅、果斷和英勇,卻忽視了他的脆弱、猶豫和膽怯。
《華盛頓郵報》,以凱瑟琳為代表,來講述在面臨來自權力和資本的威逼利誘時,一個新聞工作者,應當如何做人乃至辦報,以及做為一個領導者的職責和判斷。
面對「三座大山」,可能99%的人都放棄和妥協了,但是凱瑟琳沒有,本·布萊德利也沒有,他們才是媒體人的模範,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媒體人存在,所以才成就了《華盛頓郵報》。
當時,《華盛頓郵報》還只是一個地方性報紙。美國新聞界和《華盛頓郵報》差不多地位的地方性報紙還有很多。
《紐約時報》被限制之後,大家都有機會成為跟進報道的領軍者,而最終勝出成為行業領頭羊的,是最孜孜不倦聯絡深喉、投入最大熱情和精力、最有勇氣發表報道的那一家。
《華盛頓郵報》承擔了風險,也獲得了回報。
五角大樓文件報道之後,它不再被視為一份普通的地方報紙。第二年的水門事件報道,更進一步奠定了它的地位。今天,它和《紐約時報》是公認的兩家領軍媒體。
「五角大樓泄密事件」最後,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以6:3的投票做出了新聞界獲勝的最後判決,這個判決強化了美國憲法對於公民權和新聞自由的保護,強調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福祉最大的威脅不是公眾知情,而是公眾不知情。
大法官Hugo Black在意見書中寫道:
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媒體應該服務的是被統治者,而不是統治者。
這句話和凱瑟琳·格雷厄姆的決定一樣,成為被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
《華盛頓郵報》推薦觀看指數:4星!
導演對節奏的超強把控,影帝影后的超強演繹,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到高潮的一瞬間,不由得讓你熱淚盈眶,滿懷感動!
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而我們更加需要的,是像那時候的《華盛頓郵報》一樣的媒體,需要向凱瑟琳和本·布萊德利一樣的媒體人!
【往期影評傳送】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TAG:了無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