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華書法起源——李斯小篆

中華書法起源——李斯小篆

在秦統一事業之中,一個重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文字。中國的漢字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後,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統一了中國文字。李斯曾經說過:上古創造大篆字體,廣為流傳,但由於時間久遠,人們多不能認識。所以現在刪掉繁雜筆劃,省略異體字形,改進成為小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李斯在談到用筆的方法時說:寫字,用筆要急速迴轉,折畫要快,象蒼鷹俯衝盤旋一樣。收筆好比游魚得水,運筆就象景山行雲,筆畫的輕重、舒捲,應自然一體,大方美觀。

從《嶧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書法運筆堅勁暢達,線條圓潤,結構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動之勢。書藝之高超掩滅先軌,散絕後賢,使一切寫小篆的人皆難入其境,成為後世臨摹學書之佳。

嶧山刻石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的十餘年間,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先後五次遠途巡視各地七次刻石.此碑是秦始皇公元前 219年,出巡中登山東齊魯故地登陶縣的嶧山(今山東鄒城東南)時登高遠望,激情滿懷,派人刻第一塊刻石立於嶧山之上,李斯當即成文篆字,這就是著名的秦《嶧山刻石》。內容是頌揚其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前邊144字是秦始皇的詔文,後邊的79字為秦二世的詔文,原石在唐開元前被野火燒毀,此碑是宋淳化四年鄭文寶用五代南唐徐鉉的摹本翻刻的。

秦始皇總共只當了11年皇帝,不僅在全新的大帝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還能在其中的5年里出巡五次,刻石七處,經過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原石尚存者僅《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兩處,而且僅剩幾塊可憐的殘石。

秦刻石及現存狀況:

1、秦始皇第一次東巡時所刻,最初應立於泰山嶽頂秦始皇封禪壇近旁,民國時期1928年,殘石被移至岱廟東御座院內。今天,殘石仍存岱廟,築亭保護,僅存9字。

泰山刻石

2、《琅琊台刻石》也是秦始皇第一次東巡時所刻,原在山東諸城縣古琅琊台遺址。《琅琊台刻石》至北宋時,四面文字已經剝落三面,殘存文字為二世詔書及從臣姓名。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琅琊台刻石

3、其他已佚刻石《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是秦刻石中最幸運的,雖然僅存殘石,但畢竟是兩千多年錢的原物,而其他物種刻石,早已不知所終,連一片殘石也沒有留下來。

《之罘刻石》和《東觀刻石》原立於之罘山,北宋時還有殘存斷石,之後不再為人提及,蹤跡全無。

之罘刻石

《碣石刻石》秦始皇第三次東巡時立石,此刻石從未見於金石著錄,就連「碣石」這一地方的具體位置也有多種說法,所在何處且定不下來。刻石本身更是無跡可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畫博覽 的精彩文章:

書法史的十座高峰,代表了各自時代精神氣象的高度
翰墨歌盛世 丹青頌龍經 北京龍文化促進會 二月二龍抬頭書畫聯展在京開幕

TAG:中華書畫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