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我的手機攝影之路

2017,我的手機攝影之路

前一陣子把少數派關於攝影的文章大致看了一遍,較多是針對於 app 的介紹,對於手機攝影體系化的文章不太多,於是就有了想寫一篇關於手機攝影的想法。這一年由於各種原因開始轉向手機攝影,這也是對自己這一年的答覆。

一些手機攝影的錯誤理解


經常會有同學問我如何選購器材,後期的一些疑惑。對於這些,我做了一些總結。像素不止一次被問到,買個像素質高的手機拍照是不是就一定清晰一定有很好的成像。這其實是錯誤的理解了像素值,個人認為與廠商的介紹有關只介紹自家產品具有高像素值導致消費者被誤導,錯誤的理解高像素就一定好。(前後兩千萬這樣的廣告不知誤導了多少人)使用單反或者高端數碼機的攝影愛好者可能很清楚畫幅的含義,畫幅指的是感測器尺寸的大小。眾所周知,相機的感測器尺寸肯定要大於手機的感測器。那麼在同等像素值的情況下(比如都是兩千萬像素)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手機的感測器單個像素點的大小是小於相機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同等像素值的相機和手機,最終成像的差距卻很大。 如果留意就會發現一些廠商在參數頁面會標註出單個像素值的大小。像素值高的好處在於方便後期剪裁和放大印刷,不會因為放大而導致圖像失真。像素值很高雖然畫面很清晰但在弱光情況下就會出現弱光成像畫面模糊或者在白天成像畫面過於銳利的情況。這是個綜合考慮的問題,就像現在還有一部分人喜歡用800萬像素的 iPhone 拍照一樣,那種顆粒感帶來的是不同的感覺。但像素值高並不代表成像就一定好,成像好不好是個綜合性的影響。總的來說,應該考慮感測器像素點的尺寸和數量。當然感測器的成像好壞還有品牌的因素包括感測器後期的調試,使用的圖像處理方案不同也會影響。光圈手機的光圈大小是恆定的,光圈的大小會影響景深等其他數值。後期遇到過很多人,他們把後期理解為整個濾鏡就好了其他的太麻煩了。使用濾鏡僅僅是後期的一部分,就像 Lr 的一個功能「預設」一樣,我對這個功能的個人理解是,過多的使用濾鏡會使自己在後期方面越來越懶。一些不好聽的話遇到過很多人,他們對攝影的理解是「買個 OV 廠商的手機,然後拍完上個濾鏡就可以了。」我很難理解這些人的想法,不是資金的問題,我有時候會認為 OV 的旗艦機型真的不便宜,三千以上的價格但配置真的不高。廣告影響人們的購買方向,三千元的價格有更好的選擇比如一加的旗艦機型。攝影在我看來是個很嚴肅認真的事情,不是簡簡單單用個濾鏡就好,即使是 VSCO 的濾鏡也是要自己做一定的調試的。攝影真的是一門藝術。

拍攝的前期準備


白平衡人的肉眼所見色彩是和相機像拍攝到的色彩有差別的,為了達到滿意的色彩,所以有了白平衡功能。白平衡功能有兩種,一種是調整色溫另一種是調整預設模式。預設模式很容易理解。設置色溫值可以快速精準地控制照片的偏色程度,色溫值越低色調越冷,反之,越暖。在拍攝過程或者後期過程中可以故意使照片偏色更有個性的味道。

對焦模式焦點的位置不同,背景的虛化程度也會不同,若認為自動對焦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可以手動調整焦點位置。感光度(ISO)調整感光度可以在昏暗的環境下得到清晰的照片,環境越昏暗則數值需要越高。但隨著感光度的不斷提高,噪點會越來越多,色彩失真會越來越明顯。

面對舞台場景時,感光度就需要進行調整了

快門速度快門速度就是曝光時間。快門速度可分為 B門、慢速快門、中速快門、高速快門、超高速快門。快門速度數值越大則曝光時間越長。利用快門速度也可以進行一些創作。

曝光補償曝光補償可以得到想要的畫面效果。如果想要讓圖片變得更亮就增加曝光補償,變得更暗就減少曝光補償。只有合適的曝光值才能得到想要的色彩。

一些輔助的器材


拍攝


後期


Snapseed 能滿足最常見的照片參數的調整,功能較為齊全,如果覺得 Enlight 價格方面無法接受可以使用 Snapseed 作為替代,但功能專業程度比起 Enlight 還是差一點。


全能型修圖App Store 編輯精選,是 Apple Design Award 獲獎作品。滿足我移動端的後期製作需求,功能全面。如果你想購買後期類的付費 app,Enlight 是我最推薦的。

頁面規劃實用性高,學習成本較低


可能是最專業的濾鏡軟體少數派作者之前有系列性的文章介紹 VSCO 的使用和各種濾鏡適用的場景。我的建議是濾鏡買自己認為合適的喜歡的。我購買的第一個濾鏡包也是我很推薦的「Limited Edition Collection」,包含 16 個預設包,黑白到彩色應有盡有而且現在仍然在限時優惠。

後期的意義很多人會有疑問,我完全不需要那麼多後期的知識,我加上一堆流行的濾鏡 app 的濾鏡就好了。那麼,後期的意義在何處呢?我經常把攝影后期比作是裝裱,一幅書畫作品的好壞除了前期的創作還有裝裱的因素。好的裝裱能讓一幅略顯普通的作品變得更加討喜使欣賞者樂于欣賞。後期也是這樣道理,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之前有人問我,也就是這篇文章的第二張「秋意」是如何展現的,怎麼換了個人就無法展現那樣的風格了,我就又展示了下面這張照片,一模一樣的的一張只不過顏色完全沒有如此季節色彩,這就是後期的意義,讓一張平凡的照片展現季節的溫度。這就是我理解的後期的意義

這一年的手機攝影



二月準備考試,月底專業科目考試成績超出我的想像,可能這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三月回學校上課,晚上回家在樓下突然想到利用閃光打拍攝的想法。把閃光燈亮度調暗,手動聚焦,多次嘗試終於成功了一張。


天氣逐漸熱了起來,每周只有半天的周末假期,樓下的貓因為天氣轉暖逐漸多了


五月感覺每一天都有考試,更多專註於鄰近的考試。高考結束這一天天氣突然轉晴,這種天氣可能也描述了我的心情。

七月份體驗了將近一個月的思考,關於為什麼要攝影,包括大學期間的一些事情的想法。八月去了江浙地區旅行。一個人不慌不忙,慢慢地走,觀察身邊的事物。


一百年歷史的大禮堂,經過 Enlight 的後期製作更像歷史教科書上的圖片了


登上東城牆,突然感覺城市的發展的差異真的很大。四線小城市,雖然經濟發展緩慢,古都看起來像縣級市一樣,但也有不同的好處,比如中心城區沒有建築物的阻擋視線,晚上燈光污染較少,基本上每晚都能觀賞到星星


秋季終於來臨了


返家的人兒,留下的是匆匆的背影

後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上邪》希望它能代替我,代替我留在你身邊陪著你,替我去做我想做而不能做到的事
遇見 我們的故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