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造神運動從未停止:中國需要馬斯克嗎?

造神運動從未停止:中國需要馬斯克嗎?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某個非常普通的下午,其實發生了會決定你未來一生走向的事情,而你渾然不覺。對生活,對歷史,我們向來只有後見之明。人類簡史里講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情,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對某個時代的了解越透徹,反而就越難解釋為什麼發生了這個事件而不是那個事件。但如果對某個時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結果影響,只看到最後成真的可能性。事實上,真正只知道當時情況的人(也就是活在當時的人),正是最看不出歷史走向的人。時間將在你身上鋪陳開來,你回頭去看,第一行就寫好了歸路。

自從互聯網進入中國,對美國科技驕子的崇拜情結便落地生根,從比爾蓋茨到喬布斯再到如今正火的馬斯克,激起了無數中國年輕人的膜拜與效仿。從商業成就上來說,中國並不缺少成功的典範,卻依舊有不少人呼籲早日出現喬布斯式的創新人才,甚至發起了「培養下一個喬布斯」的計劃。如今,另一個近似瘋狂的創新天才——埃隆·馬斯克進入了中國大眾的視野,相比於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這個新驕子更加多面也更加真實。最重要的是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精英的差距於是很多人開始提問提了一個問題:中國真的不能產生像埃隆·馬斯克這樣改變世界的人嗎?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有些許偽命題的成分。從時間角度和社會發展來看,這個問題需要加一個時間範疇。我們只能從當下的中國來看,畢竟現在的中國還在財富的原始積累階段。我們現在開始想像: 如果設想你跟馬斯克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在中國,你出生的時候,中國還在進行文化大革命,你5歲那年,1976年了,文化大革命結束了,直到你7歲,1978年,改革開放才開始,接下來是80年代的嚴打運動,你都不敢亂說半句話,更別談自由的學習,90年代的國企下崗潮,很多人下崗打工,沒有技能,孤苦無依,進了流水線工廠,或者做小生意艱難度日,直到00年代,你終於買起了一台電腦,開始在百度上下載盜版的MP3,沿海城市的房價開始飛漲,很多人都做起了房地產,那時候中國的GDP還在大約世界七八位,又過了十年,轉眼10年代了,年輕人還在一輪輪考公務員熱潮中,希望從小城市和農村進入大城市,站穩腳跟。此時,在中國最發達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沿海城市,人們的意識在艱難的進步和開放,國家政策開始一點點的放寬,終於有那麼一小部分人,開始能夠接受別人的異想天開和特立獨行,開始有一點點意願,去接受別人新的想法而不是把別人唾棄為神經病,新一代的孩子終於可以更自由的成長,活出他們的個性,終於開始慢慢有機會條件去實現更大的夢想。然後你發現大洋彼岸的一個人,從少年英才成長為 Paypal 的創始人,而後進階為 SpaceX 和特斯拉的CEO,儼然是一個神話。社會主要矛盾決定了現階段的中國還在一個發展中的階段,而吃瓜群眾們的造神運動從未結束。

彼得·蒂爾的《從0到1》在中國成了創業者的必讀書,書中傳達了一個創業的新觀念和新的價值觀,特別是「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到1」的觀點深入人心。國內很多城市都試圖打造第二個矽谷,一大批創業者獲得了從政策到經濟的雙重支持,年輕氣盛的創業者經常把顛覆放在嘴邊,似乎每個團隊都在上演一場從到1的革新。不得不承認,中國還沒有出現特斯拉和SpaceX那樣讓世界嘆服的企業,但改變市場的卻不在少數。時來天地皆同力,時去英雄不自由。正如360的出現改變的殺毒軟體的市場分布,小米的出現改寫了國產手機的發展歷史,BAT所引領的互聯網大潮,更是逼迫無數傳統企業被迫轉型。而這些企業的初衷幾乎沒有想過改變世界,它們創造了互聯網的大趨勢,時勢也成就了它們。

那麼,主要矛盾來了,中國到底需要馬斯克嗎?答案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階段需要的是創新人才而不是顛覆性的變革人物。

埃隆?馬斯克可以說是從0到1創業的典型,畢竟Paypal、特斯拉、SpaceX都被彼得?蒂爾當做實例來闡述。不錯,他顛覆了在線支付,顛覆了電動汽車,甚至會顛覆太空運輸。然而創業的本質絕非是為了顛覆,一股腦的為了尋找藍海,為了發現並開拓新的領域。創業的本質在於創新,從1到N並不違反創業的法則,不管是商業模式還是技術,有創新的創業都無可厚非。從一定程度上說,美國的IT產業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市場都在複製美國模式,在這些市場上用從到1論成敗,未免有些荒唐。

美國的科技巨頭幾乎是迭代出現的,IBM走下坡路的時候,微軟正如日中天,而後是蘋果激流勇進,再接下來是谷歌方興未艾,下一梯隊里還有Facebook和SpaceX。而中國卻是群雄並起的局面,在互聯網行業,三大門戶業已沒落,BAT順勢崛起。在手機行業,中華酷聯的老模式作古,小米們結伴走上了舞台。O2O、智能硬體等行業也是多家企業相生相剋,在競爭之中百花齊放。

在什麼山,唱什麼歌。時間是最好的朋友,時間也是最長的過客。在我們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學會把一件事拉長來看。當媒體再次拋問問什麼中國沒有創新人物的時候,我們不禁要想創新的定義是什麼?喬布斯式的創新和馬斯克風格的瘋狂顯然不適合中國市場,少一些造神運動,把焦點放在實實在在的創新之上,縱使沒有風雲人物來改變世界,群體性的進步和革新也未必不是一種良策。

人生的意義,如果僅在於追求成功,得到的快樂並不會多。真正帶給你成就感的是成長和創造。克服自身的弱點,探尋未知的領域,在這種不斷打磨塑造自己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由衷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而成功,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副產品。

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瓶中的精靈」既然已經掙脫出籠,在人類歷史上這個充滿未知的時刻,自然界的規律告訴我們,踩上小風口需要判斷和運氣,但如果遇上的真是大風口,所有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得上天。一切皆有可能。我們只能學會駕馭,從重新審視自我的內心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舟記 的精彩文章:

TAG:蘭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