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獲獎者

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獲獎者

官方網站公布本年度

5名獲獎者的照片和簡歷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2日,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頒獎典禮在法國巴黎舉行。我國古生物學家張彌曼院士與來自南非、英國、阿根廷、加拿大的其他4位優秀女科學家共同獲此殊榮,接收頒獎,她的頒獎詞是「她在化石記錄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開啟了對水生脊椎動物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新見解」。張彌曼院士此行還參加了學術報告會議、慶祝「婦女參與科學項目」20周年等系列活動。

張彌曼院士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其實,早在去年11月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已公布獲獎者名單。但張彌曼院士婉拒了很多採訪,她說:「我做的工作真的沒什麼(特別),而且手上還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隨著頒獎典禮的臨近,諸如「中國女科學家拿了大獎」標題的文章在朋友圈被轉載閱讀。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官方網站上關於張彌曼的介紹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It explores fundamentalquestions about who we are and where we came from)」張彌曼這樣介紹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終生探索的科學問題。她長期致力於脊椎動物比較形態學、古魚類學、中-新生代地層、古地理學、古生態學及生物進化論的研究。因其學術貢獻,入選英國林奈學會外籍會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和2015年分別榮獲芝加哥大學、美國自然博物館吉爾德研究生院榮譽博士學位,2016年獲國際古脊椎動物學界最高獎——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留學蘇聯時期的合影(攝於

1960年,前排左一為張彌曼)

「地質是工業的尖兵,國家要建設首先需要工業,而工業首先需要礦產資源。」(劉少奇)高中畢業的張彌曼受到國家號召,作為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地質這一國內幾乎是空白領域的學科。張彌曼回憶:「1955年,我們十幾位同學被分到莫斯科大學古生物學專業學習, 至於古生物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當時卻連一點兒概念都沒有。」

在縉雲附近的磨石山上工作,晚上睡在祠堂的戲台上

(攝於1968年,後排右一為張彌曼)

選擇之後便是數十載的堅持和探索,年輕時的張彌曼每年都花幾個月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尋找化石,常常是一個人一根扁擔挑著被子、鎚子、化石紙、膠水,跋涉在荒山野嶺間,30多公斤的行囊,走20多公里的山路,睡在農家的閣樓上、村裡祠堂的戲台上,時有老鼠爬過,身上長了虱子,但她從未退縮。「我一直堅持自己採集化石,自己修理化石,自己給化石拍照,自己研究。」化石對她而言,彷彿蘊藏著巨大的吸引力。

先驅楊氏魚模型

張彌曼在進行連續磨片(1981年)

「她從不越出證據說話」張彌曼的同事這樣評價她。1980年,張彌曼赴瑞典訪學,她採用連續磨片法,制出了產自雲南曲靖的楊氏魚顱骨蠟質模型,並研究提出:楊氏魚雖歸入總鰭魚類,但它沒有內鼻孔。這個結論與當時國際學術界權威們的看法相左,引起他們的不悅。

但張彌曼認為,必須根據事實說話,並且最終證明了自己,因為她採用的連續磨片法精密度極高,一塊2.8厘米長的楊氏魚的顱骨化石,張彌曼總共在顯微鏡下畫了540多幅線條圖,而一些複雜的圖一張就要畫十四五個小時。嚴謹的學術態度讓她得到了同行的認可,楊氏魚的模型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脊椎動物演化展廳。

張彌曼和學生在觀察化石

「一個老師的影響是永恆的,他是沒法子知道自己的影響止於何處。」(「A teacher affects eternity; he can never tell wherehis influence stops.」—Henry Adams)提到人生各階段給予過她幫助的恩師,張彌曼心懷感恩;對待年輕人,她愛才善舉毫無保留,甘當鋪路石、領路人。她將自己做了多年的、最擅長的早期魚類的研究工作,交到了年輕人朱敏手上,自己則轉向了中新生代魚類的研究。在她的支持下,朱敏及其團隊在Nature、Science等重要刊物發表十餘篇重要成果,一些成果被國外教科書所採用,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進步獎等重要獎勵。雖然在各種獎項、論文中很少看到張彌曼的名字,但大家都明白她有多重要。

張彌曼在野外工作(2011年,新疆)

張彌曼在野外工作(2017年,浙江)

而她自己開闢新的學科領域和研究的腳步從未停止,2008年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關於伍氏獻文魚的研究成果,這類骨骼異常粗大的魚類見證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撞、青藏高原隆升以及由來已久的乾旱化進程。2006年在Nature、2014年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雜誌發表對孟氏中生鰻的研究成果,研究迄今全世界淡水沉積物中七鰓鰻的唯一記錄,首次記錄了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徵,而且顯示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億前的早白堊世晚期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當老朋友一個個離去,我慶幸自己還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更要珍惜時間,多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張彌曼時常對身邊的同事說。

彌曼介紹她的研究工作(攝於201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古脊椎所 的精彩文章:

TAG:中科院古脊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