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願用個人隱私換方便,中國用戶有多廉價?

願用個人隱私換方便,中國用戶有多廉價?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白據媒體報道,在3月26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更加開放,也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但百度也會遵守相應法規規則。

當Facebook的數據泄露問題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反饋到中國市場,互聯網數據泄露所引發的關注度,顯然要小的多。這也是支撐李彥宏立論的基礎。這一觀點的進一步延伸是,只要能獲得方便,中國用戶往往願意以部分隱私來進行交換。

作為中國互聯網商業的領袖之一,BAT的百度是從搜索起家,對於用戶數據的收集存儲乃至保護,可以說是身經百戰,擁有豐富經驗。不誇張的說,中國大數據的誕生歷史,其中都不可或缺的有百度的身影。也正因為如此,儘管李彥宏的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客觀的說,李彥宏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認知,一定是來自於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

畢竟只要你隨便打開一個國內網頁,旁邊的彈窗廣告的內容,往往就是你最近搜索的相關產品。你搜過口紅,它會給你推薦同款;你搜過咳嗽,它還能給你推薦相應的藥品。即使是你打開外賣軟體,你前兩天剛點過的那家餐廳會顯示在前排;就連你閱讀的今日頭條,也根據它平時搜集的你的喜好閱讀數據,來給你推送符合你口味的內容……

這些的方便和效率的基礎都在於一件事:收集用戶數據。在搜尋和獲得信息這件事上,我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便利,互聯網應用像是你的貼身管家,總能把你想要的推到你面前;當然,有時不需要的時候,它還是會推給你。

可天上不會掉餡餅,免費的,往往才是最貴的。用戶所享受的這一切便利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資料、喜好、傾向,毫無保留的呈現在互聯網公司面前。願意用自己的隱私數據來換取這樣的方便服務,這樣的交換,對於數據的買方來說,可以說再沒有比中國用戶數據更廉價的了。

但如果我們站在每一位普通用戶層面來看,或許事實的真相併不如互聯網公司那一面所想像的那麼商業化。而更像是一場社會心理的不斷麻木過程。相信每一個接到過騷擾電話的人,內心都在無比氣憤的追問,究竟誰泄露了我的電話號碼?

只是人的應激反應,是有一個不斷適應和變弱的過程。當你剛剛搜索了房產中介電話就緊跟而來,當你剛剛搜索了留學,教育中介的電話就開始狂轟濫炸,當你車險還沒到期,保險公司的銷售就開始輪番上陣……當數據泄露已經是司空見慣而我們又毫無辦法,不是中國用戶廉價,而是除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似乎也沒有第二項選擇了。

還有觀點認為的,中國用戶往往能夠用一點小甜頭就獲取其個人數據,比如許多一分錢團購又不發貨,最後你花了一分錢,他們還獲得你的地址和電話,看似中國用戶在佔小便宜的誘惑面前,基本不在乎自己的隱私問題。但我們說回來,其實這也是基於這一麻木心理作用下的選擇,因為用戶很清楚的知道,即使我的隱私泄露,即使這家公司通過這樣的「小把戲」獲取了我的數據,而我也毫無辦法。

近年,監管部門曾經多次明確要治理個人信息泄露的現狀,對各種APP、銀行、醫院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也不斷在進行約束。但依然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數據泄露的方式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常玩常新。

在這種用戶權益幾乎很難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把數據泄露的鍋甩給中國用戶的不謹慎和廉價,多少有點顯得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需要建立「經紀人」制度
中國央行:市場變幻莫測 監管加固安全網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