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唐刀與日本刀形制與功能的區別

淺談唐刀與日本刀形制與功能的區別

對唐刀感興趣的可以戳鏈接查看更多▼▼▼

一般而言,日本武士刀的刀身都有一定弧度,唐刀則多採取直身造型。但是,事實上也有些忍者刀採取直刃造型,唐刀之中也有彎曲者存在。依據刀身彎曲與否區分武士刀與唐刀有時並不可靠。

下面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判斷區分日本刀與唐刀。

日本刀的刃區面積一般都占刀身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而唐刀的刃區面積一般為四分之一左右,採取斧刃造型。

為什麼?這一點是由戰場環境所決定的。在日本戰場上,金屬鎧甲絕對是稀罕物,在這種環境下,刀的工作主要是「切肉」,自然是越鋒利越好;為了滿足這樣的要求,刃區擴張到刀身面積的一半,理所當然。 而中國的古代戰場上,刀刃碰上個護心鏡、銅盔之類的東西,則更加的稀鬆平常;面對這種情況,刀鋒就不能簡單地只追求鋒利,還要兼顧破甲能力;而斧刃,就是這一要求的體現了。

從歷史中分析唐刀:

陌刀:從上面的四個戰例可以看出,唐刀中的陌刀是做為軍隊重要的戰爭物資裝備的,並且在唐中期作為軍用器物,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其傳承應為漢之長劍(漢:稱一種長劍為「斷馬劍」,應該是一種雙手使用的長劍),漢長劍現在出土的有長達140餘厘米,可推測經過盛唐的發展,變成一個雙手所持並加長手柄的兩刃長刀, 至今考古資料未曾出土實物,宋《武經總要》總繪製的「掉刀」、「三尖兩刃刀」也許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繼承者。

陌刀也主要為步軍所用,個別主要將領使用陌刀作為主戰兵器。根據唐《衛公兵法》所記錄了唐軍的主要作戰方法:其中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在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在六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即陌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步兵稍敗後,奇兵、馬軍、跳蕩不準輕舉妄動,如果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 步兵後退整頓後準備再援, 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後,才能掩殺。

唐軍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為先鋒步兵沖陣的主要兵器,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從史書看唐太宗的作戰很有個人特色外,最喜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衝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於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後的場面,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初唐的時期大量的騎兵是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而中期的步軍的陌刀如牆推進戰術,創造了盛唐時期輝煌的戰爭歷史,也創造了陌刀的神話。

從武德到天寶,唐在立國戰爭及與善騎射的游牧民族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步兵的進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說不構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現與推廣使用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關涉到唐馬政及整個軍事形勢,也可以說,陌刀使用、推廣的歷史就是唐立國及對外戰爭、開天武功歷史的一個方面。唐代刀雖分為四種,真正在疆場上發揮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

陌刀軍的參戰,在任何可查詢的戰例中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陌刀軍做為戰鬥序列中單獨的作戰力量在唐中期為唐軍的爭戰立下汗馬功勞,陌刀是漢民族與善騎射的游牧族戰爭中改變自己馬少不精的劣勢、發揮步兵多優勢的關鍵兵器,戰爭兵器的演化實際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而演化,隨著國力的強盛與衰落而變化。隨著宋朝統一中原以後,中國冷兵器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大量新式的長矛、長刀、斧鉞、神臂弩的誕生並武裝了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奢侈的戰爭器材, 宋朝戰爭的主要方向是同樣是北方游牧民族,為了對付遼金的騎兵,長矛、斧鉞開始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斧鉞的大量裝備從《武經總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證,斧鉞的製作和使用技藝比陌刀要簡單,對付騎兵同樣有效,岳家軍用「麻扎刀」「捉刀」「長柯斧」大破金軍「連環馬」,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台,並且消失的極其徹底,是中國冷兵器的遺憾。

儀刀:而儀刀多出現在重要的禮儀場合,唐懿德太子墓、長樂公主墓中的壁畫中多可看見侍衛所配的長刀,長刀為環手,有明顯呈菱形刀擋,刀鞘上有比較明顯的雙吊環掛在腰間,或雙手持握頂部,或佇立身前,儀刀作為皇家御用軍隊和侍衛的重要兵器,刀比較長,形制上「施龍鳳環 」,承襲漢環手刀式樣, 裝飾上 「裝以金銀」極盡奢華,這樣精美的環手大刀不僅是威儀的大唐的體現,同樣也深遠的影響了中國冷兵器的發展,這樣的環手大刀隨著各國使臣的往來,流向四方,深刻受到儀刀的影響的有兩個國家和一個民族:高麗、日本,吐蕃。從現在考古資料來看,高麗、日本都出土環手刀,這些環手刀的刀環都是以龍和鳳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大量的鑲嵌金銀,這些環手刀都是儀刀的傳承,而吐蕃保留了唐儀刀的造型特點。而中原大地隨著朝代的更替,戰爭的蹂躪,唐儀刀也消失和湮滅了。

雖然日本刀起源於日本本土,早年有受唐儀刀的影響,但是在日本本土隨著戰爭的錘鍊,姿態和鍛造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平安時期的戰亂,刀匠開始研究更加好的鍛造技術,由於日本本土的相對資源匱乏,鐵礦和高溫燃料的不充足,鋼鐵的性能受到限制,為了解決刀刃鋒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時具備非常鋒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適當的彈性,日本刀開始採用三明治式的鍛造技術,由於使用材料的性質不同,在淬火的時候金屬內部產生的應力不同,刀刃開始變的有弧度,從此日本刀逐漸徹底脫離的中國唐刀的影響,發展成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同樣作為唐刀的傳承的藏刀,由於沒有大的對外戰爭和內部的戰爭,刀劍的演化和進步基本停止了,所以嚴格保留的唐刀的姿態,如今對我們研究冷兵器提供了活化石的樣本。

障刀和橫刀:從史書記載來看是侍衛和普通士兵的佩刀,和唐長樂公主、章懷太子墓壁畫以及昭陵六駿的「颯露紫」中丘行恭佩刀來看,橫刀無環手,比儀刀短,手柄的柄頭是一個金屬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間收腰,有穿繩孔,由於缺乏實物和詳細的壁畫資料,無法準確的還原橫刀的形制,但是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傳到日本的,形制上是非常接近橫刀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是橫刀佩帶範圍寬,應該是大量生產和製造的兵器,手繩從儀刀的環挪到刀柄中間,是為了防止刀脫手後的工藝,這樣的工藝一直流傳到明清,這樣的佩刀在以後的演化中就成了軍隊士兵和普通人防身的隨身兵器。

唐橫刀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和壁畫,以及從史書中的隻言片語,我們努力去還原唐刀的形制和發展,去體會盛唐時期冷兵器文化的魅力,唐刀作為中國冷兵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不僅伴隨著唐帝國的建立、昌盛、榮辱悲歡,也成功的影響到亞洲部分地區冷兵器文化,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唐刀中的儀刀和橫刀發展成為以後的佩刀,儀刀向東流傳到高麗,並進化成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則成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後的演化中成為宋掉刀,其中變化出的來數種長刀都為後世流傳,唐刀的誕生和發展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唐刀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燦爛輝煌的,僅已此文追憶那段偉大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泉寶劍 的精彩文章:

圖賞:幾款款讓人心動的仿古唐刀

TAG:龍泉寶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