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也有一條「百老匯」
「百老匯」是一條有名的街道,在中國人的印象里,好像是美國紐約市的繁華之初。有一年給中國做廣告,就在這條大街上的「時代廣場」,那是美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據說代表著國際潮流。
當然,紐約不能跟北京相提並論——「三觀不同、不能強融」。北京是首都,首善之區、京畿之地,連大街的顏色都是以灰色為主。而紐約呢,充其量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上海,面積、人口比上海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當然,當地的財富總量大於上海。
北京也有一條「百老匯」,其實不僅北京有,國內好多城市有「百老匯」。為什麼這麼說?「百老匯」是英語「broadway」的音譯,漢語直接對譯的意思是「寬街」,說到這兒,北京人會會心一笑——原來如此,北京的寬街太有名氣了。
在中國,不論大小,多數城市、特別是老城區里,都會有一條叫做「寬街」或者「寬巷子」的街道。例如四川成都的一條老街,以類似於北京的「南鑼鼓巷」而出名,就叫做「寬巷子」。我出生的城市,屬於「華北地區」,可是總有人把它歸入西北部,有一條不長、也不寬闊的街道,也叫「寬巷子」。當地人把「巷」讀成「沆」,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這裡叫了這樣一個地名,正如我一直納悶這座城市裡有一條小街竟然叫「皮褲襠」一樣。
奇怪的是,北京人都知道寬街,也都知道寬街的大致位置——東城區美術館后街再往北一點兒,可是不論是地圖、包括電子地圖,還是門牌編號,所有物理性的真實存在的物件,沒有一個地方標誌出「寬街」。寬街,只存在於北京人的印象里、舌頭上。
寬街最有名氣的,是「寬街中醫院」。其實,這所醫院的正式名稱是「北京中醫醫院」,也一樣響徹全國。我的姑姑十幾年的濕疹,慕名而來,一個療程就看好了。據說「北京中醫醫院」成立時收攏了不少大清帝國太醫、御醫的傳承人,在那個年代,醫院靠醫生出名,有了「御醫」這塊招牌,水平自然抬升到高點,好比「同仁堂」專給皇帝家供葯而成名一樣。
寬街,一個真實的地名,一個虛幻的地方。有人說「寬街」就是今天的「地安門東大街」, 真是如此,那寬街的確好生了得。著名的「南鑼鼓巷」,就在這兒;曾經最富有皇家園林特色酒吧一條街的「荷花市場」,在「南鑼」的西邊;「荷花市場」的西邊,就是更富盛名的「什剎海體校」,那是培養出「功夫明星」李連杰、乒乓球奧運冠軍張怡寧之處。
我的孩子中考前,像幾乎所有的孩子,要課外補習。補習班上課的地方,就是「什剎海體校」。我從來沒有進去過,因為那裡不讓停車。東城區寸土寸金,孩子補習的教室想來也不會大,家長們似乎都是如我一樣,放下孩子就得離開——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上課的時點前,好多車急匆匆停在「什剎海體校」的門口,下來一個孩子,背著厚重的大書包跑進體校的大門,車急忙匆匆離去。
假如寬街就是「地安門東大街」,那麼「寬街」就真是名實相符了——今天的寬街十分寬闊,上下八車道。最有意思的是,寬街路口往西不遠,從東往南進入南北向的東皇城根北街的左轉車道,竟然在最右邊。北京左轉彎車道在最右邊的不止這一條,第一次見到的就是寬街上的。據說這是為了「115路」無軌電車回場站的需要,因為北京的公交車專用道都在最右側車道。
剛到北京工作的幾年裡,寬街沒有現在這樣寬敞,如同其他地方叫做「寬巷子」的街道總讓人驚異於名不符實一樣。那時候只感嘆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君》所記載的「三一八慘案」的舊址——段祺瑞執政府的狹窄:想不到北洋軍閥管理國家的地方竟然如此局促,沒有一點大國氣象,難怪倒台那麼快。
不過那時候的寬街路口綠蔭如蓋,夏天裡茂密的樹葉把整條街道都能遮住,空氣中潮濕的氣息總讓人腦海里不斷翻滾著一個強烈的想法——古都,北京;北京,古都。
不久,聽到民間傳說的四句讖語:「升旗杆,擴平安;露白塔,搬土山……」
如今的寬街,是平安大街的一部分,可是這「平安大街」如同「寬街」一樣的虛無縹緲。在北京,「長安大街」可以找到出處,就是今天天安門前的東西長街。與長安大街並行的「平安大街」,卻從來沒有看見過路牌。「寬街」倒是在路牌上出現過,可是依然找不到其現實所在……
本文圖片,完全取自網路。鑒於讀者的不確定性,如有異見,請有關方面與本文作者聯繫。
TAG:京漂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