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魂擺渡·黃泉》中「阿娘」、「三七」原型之故

《靈魂擺渡·黃泉》中「阿娘」、「三七」原型之故

網路劇《靈魂擺渡·黃泉》可謂感動了一大部分人,其中應屬三七和長生的感情故事最為觸及人心。

何謂黃泉,何謂孟婆,何又謂孟婆湯?

彼有死境,魂之歸路,足八百里,無花無葉,黃沙遍地,延綿流瀲,故名黃泉,內有妖,名孟婆氏,皆為女身,多智善謀,具殊色,好食鬼,善烹湯,孟婆湯,以八淚為引,歷久方成,異香可通九霄,凡鬼飲之,前事皆不復記。 ——冥記·黃泉卷

黃泉之處,八百里無花葉。孟婆之容,非年邁蒼老之妝。《靈魂擺渡·黃泉》塑造了神話人物新的形象,同時也引出了很多鮮見的神獸。

在故事中,出場最先的方為三七的阿娘,在阿娘吞噬過往惡魂時,現出原身。據劇中形象而論,三七的阿娘原型應屬《山海經·海內南經》中的巴蛇。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巴蛇是一種龐大的蟒蛇,長數尺,身圍七八尺,可食大象,三年之後方才吐出骸骨。後世人言:人心不足蛇吞象,其中蛇則為巴蛇。相傳,臘冬一農夫救一凍僵小蛇,餵養至大放歸山林,蛇心有感激,恰逢洞口生一靈芝,於是晝夜守護無人可及,欲奉靈芝於農夫。皇帝時聞靈芝,於是懸賞賞金取靈芝,都無果而終。農夫聽聞後欲得賞金,乃求靈蛇取之,靈蛇應允。之後不久,皇后眼疾,得一方,需要靈蛇眼做藥引,令農夫取之,並承諾給於丞相之任。農夫再求靈蛇,靈蛇忍痛挖眼於之。農夫如願得榮華富貴權勢。在後農夫不滿生命有限,欲長生不老之術,得靈蛇心可以長生的方子,乃再求靈蛇,靈蛇張口讓農夫去取,農夫剛一靠近,靈蛇便吞之。初為蛇吞相,之後錯諧之故,演變為蛇吞象。

「三七」孟婆的形象為有翼蛇,與阿娘的原形完全不同。據劇中形象很難辨別,一說螣(teng)蛇,一說是鳴蛇。

《山海經·中山經》:「﹝ 柴桑之山 ﹞多白蛇、飛蛇。」 郭璞 註:「即螣蛇,乘霧而飛者。」

據《山海經·中山經》得記在騰蛇(即螣蛇或飛蛇),確實可以飛行,但據女媧捏做「寵物」時的解讀,騰蛇應屬雄性,白矖(xi)應為雌性,但白矖形象為人身蛇尾,與三七形象不相符。(開個小灶:據說白蛇白素貞為白矖和問天之女哦)

《山海經(中次二經)》記載:"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此記載即為鳴蛇,因為鳴蛇與螣蛇都可以飛,形象相近,具體圖片就找不到了。不同的是鳴蛇是有四翼的,兩大兩小。

在民間鳴蛇被奉為惡獸,起出現之處必有大旱。事實上,這是對鳴蛇的一種誤解。鳴蛇僅僅是因為喜歡乾旱,對人類沒有害處。鳴蛇對周圍的環境極為敏感,當天地炎熱乾燥的時候,便經常出沒於農田中,它們僅僅是喜歡這樣的環境,乾旱並非他們帶來的。人們對鳴蛇產生了誤解,將其視作惡獸。

前面也有寫,黃泉之處,八百里黃沙,無花無葉,更進一步將三七推向了鳴蛇。

至於曼珠沙華的意思,就是開在冥界的花,又名彼岸花,代表著無盡的相思和絕望的愛情。《靈魂擺渡·黃泉》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應是親歷者在敘述自己的過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七 的精彩文章:

女性最愛的三七粉服用方法公開了!我最喜歡第2種,你呢?
聽老中醫的:該吃三七的時候別吝嗇!8大人群受益無窮

TAG: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