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音樂界推崇的義大利古董小提琴,要被科學趕下神壇了嗎|Nature 自然科研

被音樂界推崇的義大利古董小提琴,要被科學趕下神壇了嗎|Nature 自然科研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原文作者 / Philip Ball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魅力或許不是盲測就能輕易評測出來的。


在J·米德·福克納1895年的小說《失落的斯特拉迪瓦里》

The Lost Stradivarius

中,一位學生偶然發現了一把擁有神秘力量的傳奇小提琴。這聽起來像是一部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的驚悚小說,但福克納賦予給18世紀義大利琴匠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

製作的小提琴的神秘力量也如實反映了斯氏琴在當今小提琴名家中的聲望。




斯氏琴是否確實卓爾不群呢?

數年來,在盲測研究的幫助下,科學正在逐漸打破它的華麗光環。研究結果顯示,即使專家也無法發現一把優質的現代琴與斯氏琴有何優劣之分。

不過,一些人對實驗中的人工聽賞條件提出了異議。現在,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一項研究報告稱,在音樂廳條件下,聽眾認為現代琴的聲音呈現明顯優於斯氏琴,而且整體上音效更佳。



「幾個世紀以來,小提琴界一直對義大利古董琴推崇備至,認為它們擁有近乎奇蹟的品質,」研究作者說。這項研究是由巴黎第六大學的聲學研究者Claudia Fritz領導開展的。然而,根據這些作者的說法,現在是時候讓它們走下神壇了。




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會不會是科學將複雜問題限制在了一個可測量、可量化的形式中,因此簡化了問題呢?




小提琴家Elizabeth Pitcair使用名為「漢默」的斯氏琴演奏。


Shannon Stapleton/REUTERS


古新之爭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知道是什麼造就了斯氏琴著名的卓越品質。斯特拉迪瓦里家族

(安東尼奧只是這個制琴名族最著名的一位)

的秘密是什麼?是木料的選擇或處理,還是特別的護漆?與此同時,聲學科學家卻難以找到斯氏琴獨特的聲學特徵。




2012年,Fritz及同事報告了最具說服力的研究結果之一。他們讓21位富有經驗的小提琴家蒙眼演奏斯氏琴、與斯氏琴齊名的瓜氏琴

(Guarneri del Gesù)

和優質現代琴。

盲測結果表明,被小提琴家們評為最好的是一把新琴,評為最差的是一把斯氏琴。

而且,音樂家們無法確鑿地辨別一把琴是新琴還是古琴。




一些鑒賞家對這類研究表示懷疑,因為這種受控條件下的聲音環境較為單調。「古琴的偉大之處要在音樂廳中才能表現出來,」小提琴家Earl Carlyss說。



因此,在最新的研究中,Fritz及同事選擇了巴黎和紐約的兩座音樂廳來開展盲測。專業琴手使用新琴和古琴

(包括幾把斯氏琴)

進行了獨奏和合奏表演。聽眾包括小提琴家、琴匠、作曲人和樂評家,他們聽完後會根據聲音的呈現效果給小提琴打分,並給出個人的整體偏好。




結果分明:人們一致偏好新琴,而且新琴被認為聲音呈現效果更佳。

表面上看,這一結論讓人不禁質疑一心追求斯氏琴的琴手的執念。


感知的力量


現在,有人或許會想說科學已經褪去了斯氏琴的華麗光環,證明它不過是虛幻一場。但這樣的觀點就太過簡化了。




Fritz及同事的措辭明顯更加謹慎明智。他們說,儘管研究確實表明我們應該摒棄對「斯氏琴」的盲目推崇,但是研究本身並不是要判斷斯氏琴是否「更高一籌」,而是鼓勵我們不以年代和製作人論優劣,關注哪些物理特徵能更普遍地決定小提琴的演奏品質。






David Garrett在克雷莫納小提琴博物館評測不同的小提琴,哪把更勝一籌呢?


Credit: MdV


正如研究人員在之前的研究中所寫到的那樣,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小提琴家最看重的是什麼。

音樂家與樂器的關係遠遠超過可測量的聲學特徵,他們能與樂器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個人紐帶。

這有一個令人痛心的例子,2010年,神童琴手金敏珍的斯氏琴被盜,她不僅暫時停止了演奏,之後還陷入了抑鬱之中。




美籍法裔小提琴家Stéphane Tran Ngoc參與了Fritz的早期盲測,他也表示讓琴手演奏一把陌生的琴,然後據此評估琴聲好壞可能並不合理。「音樂家通常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讓古琴表現出它的聲音魅力,」他說。「一把偉大的義大利古琴的琴音會越拉越好,這和許多現代琴不一樣。」




他自己使用的就是一把古琴。他在參加測試時用自己的琴演奏,他

(以及其他人)

都覺得它聽起來比其它琴要好。但是,他補充說,「當然,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已經用它演奏了25年,對它非常了解。」




而且,我們不要忘了,小提琴家們不是閉眼演奏,聽眾也不是閉眼傾聽。

如果人們認為斯氏琴聲音更好聽,聲學科學也不需要破壞這種幻想。

眾所周知,這種心理作用會影響人們的感知:給你一杯紅酒,並告訴你它是陳釀,你可能就會覺得它更香醇了。




雖然盲測揭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偏好結果,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它更為準確。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偏見在某些場合下是不受歡迎的——比如試聽,但如果音樂家認為自己的樂器聽起來更好,那麼他們就有可能演奏出更好的樂曲。誰會拒絕這樣的偏見呢?

?


Nature|doi:10.1038/nature.2017.21954




原文以 Science can tell us only so much about Stradivarius violins 為標題,發布在 2017 年 5 月 8 日的《自然》繆斯專欄上。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8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關注。點擊「閱讀原文」閱讀英文原文。






大象邀你看電影




可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華語電影!《村戲》,有關改革開放前夕的撕裂與瘋狂,大象公會和你一起觀看、一起思索。我們還特別請到了導演鄭大聖先生與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先生一同,和你進行深入的映後討論。識別二維碼報名參加活動,由於觀眾的強烈要求,我們將席位增加到 180 個。同樣手快有,手慢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華聯、聯華、世紀聯華……到底有什麼關係|大象公會
十四萬根玻璃巨柱,會是二戰以來美國核廢料的最終囚籠嗎|Nature 自然科研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