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脾胃論》看「陰火」與「風葯」

從《脾胃論》看「陰火」與「風葯」

從《脾胃論》看「陰火」與「風葯」

李東垣繼承《黃帝內經》中「內傷」的理論淵源,創立了「內傷病證」的學術思想,後世有「外感效仲景,內傷法東垣」的說法,稱他為「補土派」的創始人。李東垣於晚年成書《脾胃論》,強調「人以脾胃中元氣為本」。後世將其治療內傷發熱的法門總結為甘溫除熱,並以補中益氣湯為代表方。筆者仔細研讀《脾胃論》,試以陰火、風葯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何為「陰火」

李東垣「陰火」理論來源於《黃帝內經》「陰虛生內熱」之說,李東垣在著作中多處提及陰火,「陰火」在其《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醫學發明》等著作中共出現40餘處。其中,描述「陰火」為腎火者5處,為脾火者3處,為心火者2處,為肝火、肺火、胃火者各1處,為經脈之火者6處,為五志化火者2處,為實火者1處,為虛火者6處。如《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提及:「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脾胃氣虛,則下流於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指出脾胃氣衰是陰火產生的根源,因此筆者認為陰火即建立在脾胃氣衰基礎上的內傷之火。由於此處論及心火。因此後世一些醫家認定此火邪即為心火。筆者認為這實在是對東垣的誤解,此處心火僅僅是舉例而言,因心、三焦、胞絡其性屬火,故東垣先生常將陰火附於其上,但並不是僅在心、三焦、胞絡,陰火具有廣泛性。有人認為陰火是指脾胃氣虛,元氣虛衰而引起的全身性的虛熱症候群。但脾胃氣虛是本,外邪是標,與外感病截然不同。且陰火也可由外邪誘發,是內傷與外感的共同結果。有人則進一步闡釋認為陰火實則是失生髮之性的閉藏之火。

何為風葯

李東垣對風葯的應用具有極大的臨床價值,但卻遠沒有「甘溫除熱法」被大家所熟知。

李東垣對風葯的認識源於其師張元素所著《醫學啟源》:「羌活,氣微溫,味甘苦,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經風葯也;藁本,氣溫,味大辛,此太陽經風葯,治寒氣鬱結於本經,治頭痛、腦痛、齒痛。」首次提出風葯之名。並收載有「風生升」一類藥物如防風、羌活、獨活、升麻、柴胡、葛根、細辛等 20味。李東垣繼承其師張元素「風升生」的學術觀點擅用風葯,並加以發揮,在很多方劑中用到風葯,廣泛用於治療外感病及內傷病,療效顯著,但並未對其概念、功效等給予定論。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多處提及風葯,如「諸風葯皆是風能勝濕也。」「風者,春也,木也,升發之氣。」「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熱,又以風勝濕也。」等。東垣用藥「皆以氣味為主」,風葯多指氣味輕薄的一類藥物。現代中藥學中,中藥多以功效定義分類,大抵所載解表葯謂之風葯,而實際上東垣所謂風葯並不單單有解表功效,現代風葯的涵義已與東垣初衷有別,這種以藥物功效定義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風葯的應用範圍。

李東垣主要學術著作有《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等。《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記載風葯相關特性的論述較多,如《脾胃論·隨時加減用藥法》曰:「清氣在陰者,乃人之脾胃氣衰,本能升發陽氣,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因元氣上升。」《脾胃論·脾胃勝衰論》曰:「瀉陰火,以諸風葯」「諸風葯皆是風能勝濕也」「諸風葯,升發陽氣,以滋肝膽之用,是令陽氣生」,《脾胃論·君臣佐使法》曰:「風葯昇陽以發火郁,則脈數峻退矣」「如鼻流清涕、惡風,或項、背、脊強痛,羌活、防風、甘草等分,黃芪加倍,臨卧服之」,《脾胃論·長夏濕熱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氣湯論》曰:「脾胃不足之證,須少用升麻,乃足陽明、太陰引經之葯也」等。可見,風葯主要有昇陽舉陷、昇陽散火、昇陽勝濕、解表祛邪、疏肝開郁、引經報使等功效。 歷代醫家對風葯的功效有自己的見解,有人提出提出風葯具有發散祛邪、開郁暢氣、辛溫通陽、燥濕化痰、通絡開竅、活血化瘀、昇陽補氣等功效。有人認為風葯有調暢氣機、開發鬱結、祛邪外出、引經報使、配伍增效的功效,創造性地提出「風葯增效論」,如健脾益氣、補腎益精、清熱瀉火、利水除濕、活血化瘀之效等。有人提出風葯的功效主要是升發脾陽、發散鬱火、昇陽勝濕、升發膽氣、引經等。有人認為風葯在治療內傷脾胃所致諸病中其作用亦主要體現在昇陽舉陷、昇陽除濕、昇陽散火、行經袪邪、疏肝開郁等方面。有人提出風葯具有升發清陽、芳化濕濁、發越鬱火、扶正祛表的作用。

李東垣「師古不泥古」,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論治脾胃內傷,創內傷熱病的學術思想,提出「甘溫除熱法」,並創代表方補中益氣湯。提出脾胃虛弱為內傷熱病的病理因素,陰火為內傷熱病的病機關鍵,注重升發氣機,重視風葯的使用,大大拓展了風葯的應用範圍。(張洋 湖北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臨證治驗 | 小兒遺尿 文/韓俊娥
胎前產後一清一溫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