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心早已荒蕪,只是這世界的太陽依舊照耀

我的心早已荒蕪,只是這世界的太陽依舊照耀

106°45"065"N

29°56"008"E

GIF

本片改編自日本真實事件:

1988年東京西巢鴉棄嬰事件

有人曾經問過我:

你覺得藝術是源於生活

還是高於生活

看了這部電影

我想我有了答案

……

無 人 知 曉

導演: 是枝裕和

主演:柳樂優彌,北浦愛,

木村飛影,清水萌萌子

上映時間:2004年8月7日

片長:141分鐘

製片地區:日本

類型:劇情

1988真是個讓人好奇的年份。

這一年,溫暖而喜悅,我們陪著《請回答1988》里的德善度過她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時代。

這一年,悲憫而憤恨,我們在《無人知曉》里了解到遠不如真相殘酷的故事。

我是看了電影以後才去了解背後的真實事件的——1988年東京西巢鴉棄嬰事件,人類最殘忍最惡的一面在這一事件中暴露無疑,而電影中除了人的某種殘忍外,還有很多是人類的溫暖與感動。

向上滑動

日本西巢鴨棄嬰事件

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生了一個兒子,三口子住在一起。男人跟女人說,已經去幫他們的婚姻和孩子做過登記,所以一切都合法沒問題。當孩子六歲卻還沒有收到叫孩子去上小學的通知單時,女人跑去有關單位詢問,才知道男人騙了她..……不管是婚姻還是孩子的出生,都沒有登記,他們根本不算有結婚,孩子也沒有入籍。這時男人也為了另一個女人離家出走,沒有再回來過。於是女人的生命出現了劇烈轉變。

她在後來的八年裏,陸續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另一個男孩 (年齡不詳) 和三個女孩 (當時分別是七歲、三歲、兩歲),五個孩子都沒有報戶口。當她去百貨公司上班時,就由大兒子在家照顧弟妹們。1988年的某一天,她把孩子們留給當時14 歲的大兒子照顧,自己跑去跟別的男人同居。孩子照顧孩子的六個月之間,女人偶爾會打電話回家,叫大兒子出來見面,除了問問家裏情形之外,也順便拿為數不多的錢給孩子。大概是六個月之後,房東發現家中沒有大人,於是向警察報案,這事件因此曝光。

警察在孩子家的衣櫃裏發現一具小男孩的屍體,應該是以前生病死去,做媽媽的卻沒有處理,只是把死去的小孩塞到衣櫃裏去 (可想而知這個家曾經有多臭)。警察同時又發現最小的妹妹不見了,結果在某處山裡面挖出兩歲小女孩的屍體。

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細節並不是很清楚,不過多數的說法是說:小女孩因為肚子餓,所以把大兒子的朋友 A 留在他們家的泡麵給偷吃了,朋友 A 很生氣,決定要處罰小女孩;A 當場把小女孩像球一樣地給踢死了 (大兒子當時也有在家,有的說法是他也有參與打妹妹,只是打了一會兒就跑去看電視了),於是大兒子和朋友 B 就把小女孩帯到山裏給埋起來。

最後做母親的好像是在電視上看到整起事件,認為可能是她的孩子們,因此才出面。她被判刑要關三年 (但緩刑四年),14歲的大兒子因傷害致死和棄屍被判有罪,被送到少年管訓機構,朋友 A 和 B 也都被送去不同間的管訓機構。另外兩個小女孩被警方找到時,已經極度虛弱且發育及營養都不良,事後被媽媽帶回去了。

(via豆瓣)

電影遠沒有事實那樣殘酷。

影片一開始大兒子明帶著行李箱坐在電軌車上,不時摩挲著有些破舊的箱子,眼神疲倦而空無。

誰都不知道,那個箱子里裝著的是妹妹雪的屍體。

影片的結尾也是明和朋友一起運送屍體的情景,他要把妹妹葬在能看見飛機的地方,「或許能看見媽媽。」

影片這樣開頭除了結構上的首尾呼應之外,無疑是增添了一層悲劇意味,一來就奠定了影片的悲哀基調。

所以,任憑後來孩子們玩耍的畫面多美,觀眾的心裡永遠是清楚的,如櫻花般美好的年輕生命終將同櫻花一般逝去。

可是,人就是人,不是櫻花。

1980~1990年,這10年可不是風調雨順的10年。

那時的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

遠邊的美國也沒好到哪去,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周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支出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

而這時的日本政治經濟相對穩定,全日本沉浸在一種「日本時代」即將來臨的預感之中,卻不知,他們在20世紀的80年代末迎來了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金融遭受了重大打擊,為日後長達一代人的日本社會消費萎縮經濟不振種下了因子。

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人如櫻花」的命運出現了。

媽媽的逃跑讓大兒子明不得不撐起家庭的責任,起初這種責任是存在的,基於僅存的經濟條件下,這種照顧弟弟妹妹飲食起居,不違背做人原則的責任確實存在。

然而,一旦當生活物資消耗光之後,基本的生活就是問題了。更可氣的是,明進到了遊戲廳,認識了不良少年,這種責任的存在與否就不言而喻了。

打遊戲、偷東西這種快感明以前從沒體會到過,他更沒有體會到的是十多年來的社會生活,缺乏同伴的認同感與社會的歸屬感,所以他寧願偷寧願墮落。

人性之墮以及從明的狐朋狗友中體現出來的殘酷冷漠漸漸在孩童們的奔跑歡笑中體現出來。

整部影片中有個鏡頭很美。美到心醉,美到痛。

明的朋友騎單車載著他從一片櫻花下穿過;明帶著弟弟妹妹們去遊樂場玩,奔跑著從櫻花下穿過,歡聲笑語。

為什麼美到痛,單純的視覺意義上的美我們暫且不提,就是這樣的歡聲笑語,尤其是小雪的純潔無暇的笑,和著櫻花這樣的絢爛,讓人真心認為孩子就該擁有這樣的童年。

而不該為了生活去偷去搶,去毫無怨恨地死亡。

小雪這個小女孩真是討人喜歡,讓她扮演雪兒,經歷雪兒那樣的命運,導演眼真毒,毒到殘忍。

導演用這群小孩兒地視角告訴我們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愛的。

明被同樣受到孤立的女孩早紀所吸引,對早紀是朦朦的好感和友誼的珍視,可能還有點同為被拋棄的同情感。

早紀為了給明掙錢提出去陪中年大叔唱歌,被明狠狠地拒絕了。

小雪死後,兩人一起將她裝進行李箱,乘車,埋葬……

小雪躲進了小小的箱子里再不會受到傷害,可是一起攜手而走的兩個人呢,活著的人仍要面對這世界的殘忍與不公。

回去的路上早紀和明誰都沒有說話,因為陽光仍然燦爛,不論這世上有沒有人死去,太陽都會照常升起,只要你選擇活,你又能說什麼呢?

看這部片子儘管壓抑儘管難過,但更被孩子們的純真與快樂動容。

而這正是導演力求達到的,影片中媽媽不在了,沒有一個孩子哭鬧;小雪死了,沒有一個人哀嚎;是枝的剋制於此可見,最不需要剋制的可能是觀眾了吧,孩子們這種最普通的快樂不少人得之輕而易舉,但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卻少有人擁有。

看到這部電影,是枝的15部導演作品我已經看了將近一半。

隱忍、剋制、美永遠是他的關鍵詞,感覺是枝是在真正記錄這個世界,他的影片中美和痛永遠相隨,正如這個世界本身。

他總是用一些重複、細節的鏡頭告訴你、引導你,你該去發現什麼,對他不明說,箇中滋味自己體會。

現在再來回答那個經典的問題:「你認為藝術是源於生活還是高於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你描繪它、解讀它、企圖用一種名為「藝術」的形式表達它,但你卻發現千古年來,人們所謂的藝術與生活不過是一件事情,他們一直所做的就是生活本身而已。

文/3號亞利傑人

圖/來自網路

幸 哉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利傑人 的精彩文章:

TAG:亞利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