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太平洋戰場美日雙方輕兵器,日軍萬歲衝鋒純屬無奈之舉!
原標題:對比太平洋戰場美日雙方輕兵器,日軍萬歲衝鋒純屬無奈之舉!
USMC(美國海軍陸戰隊) 的輕武器裝備主要有:M1911A1手槍、 M1卡賓槍、 M1903步槍、 M1903A4狙擊步槍、 M1941步槍、 M1步槍、勃朗寧自動步槍(BAR ) 、 M1928衝鋒槍、 M1A1衝鋒槍、雷興衝鋒槍和 M3沖 鋒槍、 M1917霰彈槍、勃朗寧 M1917機槍、勃朗寧 M1919機槍、 M2重機槍、巴祖卡火箭筒、 M2火焰噴射器和 M2迫擊炮。
日軍的輕武器裝備沒美軍那麼豐富:南部 14手槍、 94式手槍、 99式步槍、 99式狙擊步槍、 百式衝鋒槍、 99式機槍、 93式火焰噴射器和 100式火焰噴射器、 92式重機槍、 89式擲彈筒。 至於 38大蓋和歪把子在太平洋戰爭中已經基本上被 99式步槍和 99式機槍所取代, 所以本文 不再累述。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雙方火力對比。
首先,我們要看看雙方的兵力配置:日軍一個中隊有 180人,下轄一個一個 19人的中隊部、 三個小隊, 小隊下轄三個步兵班和一個裝備三門擲彈筒的擲彈筒班, 每個步兵班有 13人, 包 括班長、 4名機槍射手和 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製四人 (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 的副射手 ) ,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鬥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 ;其餘八 名步槍兵,每人一支 99式步槍。火焰噴射器和 92式重機槍一般是戰時加強。而衝鋒槍呢只 在戰爭末期少量實驗性的裝備過部隊, 一般步兵連中壓根就沒見過衝鋒槍。
USMC 的步兵連編 制員額為 193人,由三個下轄三個班的步兵排加上一個兵器排構成,兵器排中編製 2挺 .30輕機槍(M1917機槍或 M1919機槍) 、 3門 60迫炮、 3門火箭筒與 1挺勃朗寧 M2重機槍。步 兵班的編製為 13人, 3挺勃朗寧自動步槍 (早期為兩挺)加 8把步槍(早期為 M1903或少量 的 M1941半自動步槍,後期為 M1步槍) 。手槍、衝鋒槍、卡賓槍主要由軍官、軍士、司機、 機槍手和通訊兵使用。同樣,火焰噴射器通常也為戰時加強。就步兵班一級的裝備而言,早 期的 USMC 與日軍相差不大。主要是當時 USMC 並不為軍方所重視,武器裝備也遠不如陸軍。 第一批進入太平洋戰場的 USMC 還在使用老掉牙的 M1903步槍, 該槍為毛瑟步槍的變形槍, 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和 5發固定彈倉。精度頗佳,可靠性也不錯。但作為一種手動步槍,其 性能與日軍所使用的 99式步槍基本上在一個水平線上。 至於少量裝備部隊的 M1941半自動步 槍是 20世紀 30年代與 M1加蘭德步槍共同競爭美軍制式步槍中敗落的型號之一。 該槍採用了 獨特的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槍機迴轉式閉鎖,這種自動方式無需活塞、導氣管等部件,槍 管可快速拆卸分解, 採用 10發鼓形彈倉裝彈, 可用 5發橋夾裝彈, 也可逐發手工補充, 較之 M1步槍只能使用 8發漏夾要方便許多。 不過該槍的缺點卻要比優點更加明顯, 該槍的結構較 為複雜,例如槍機上設計有 8個閉鎖凸筍,加工工序複雜、成本高,此外為減輕重量,該槍 的槍管管壁也較薄,容易因外力作用或不恰當的保存而出現變形,導致其精度下降。
在太平洋戰爭後期, USMC 普遍換裝 M1步槍後,日軍就遠遠比不上了。以至於戰後美 國人統計:日軍每開一槍, 美軍至少要還擊 60槍。 半自動對手動步槍的優勢就是這樣體現出 來的,當然,也得有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和後勤保障體系才能這麼做。到了班用機槍這一級別的武器,日軍的劣勢就體現得很明顯了。鬼子步兵班裝備了一挺 99式輕機槍,該槍結構簡單,堅固耐用,故障率也遠低於原先裝備的「歪把子」機槍。採用 30發弧形彈夾並裝於機匣上方, 外觀與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機槍頗為相似。 99式輕機槍槍 管上開有散熱槽, 並可快速更換備用槍管。 而美軍裝備的勃朗寧自動步槍重量要比 99式輕機 槍輕一些, 20發彈匣位於機匣下方,切槍管無法快速更換。就表面數據而言,勃朗寧自動步 槍的 20發彈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續性,而且持續射擊會導致槍管過熱,而鬼子的 99式機槍 似乎火力持續性更好一些。可鬼子一個班就一挺機槍,美國人可是三挺,數量上佔了絕對 的優勢。況且日軍的後勤補給能力跟美軍遠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美軍可以源源不斷的給前方提供充足的彈藥補給,而日軍卻很難做 到。
但是日軍有一個裝備——擲彈筒,擲彈器和擲彈筒雖然只差了一個字, 但用途卻不一樣。 擲彈器其實就是加裝在步槍上的槍榴彈發射裝置, 日軍裝備了 100式和二式兩種擲彈器。 100式擲彈器通過一個導氣孔將火藥燃氣向上導入發射筒, 通常發射的是 99式手榴彈, 而且可直 接使用實彈射擊。而二式兩種擲彈器則只能使用空包彈和專用的槍榴彈。這兩種擲彈器簡單 實用,提高了步兵班的面殺傷能力。當然,美軍也不是傻子,他們的步槍也能使用外掛。無 論是 M1903步槍還是 M1步槍都可以使用槍榴彈發射裝置發射槍榴彈, M1941半自動步槍由於 其獨特的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而無法發射槍榴彈。所以,在外掛的使用上,雙方基本上品分 秋色。在班一級的對抗中,由於日軍缺乏半自動步槍和班用自動武器火力密度的不足,無法 與美軍相提並論。
雙方排級單位的火力配置又是怎樣的呢?日軍小隊的火力支柱就是 89式擲 彈筒。擲彈筒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手榴彈(槍榴彈)和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擋,它的射程較手 榴彈和槍榴彈遠, 但不及迫擊炮, 威力也僅相當於手榴彈的威力 (它本來就是發射手榴彈的) 。 此物重量僅為 2.7公斤,甚至不及一隻步槍的重量,但有效射程卻可達 500米。由於日軍普 遍缺乏重武器和自動武器,這是相對於歐美國家軍隊而言。所以對擲彈筒極為倚重, 其擲彈筒射手的訓練也非常嚴格。
在戰場上的經驗表明,鬼子的擲彈筒在 400米內能保 證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五的命中率,對於同樣缺乏重武器和自動武器的軍隊無疑 是致命的威脅。但到了太平洋戰場,擲彈筒發揮的作用卻很有限。究其原因,還是火力密度 和後勤保障方面的限制。擲彈筒作為一種概略瞄準射擊的武器,其精度取決於射手的熟練程 度和射擊時的穩定度。日軍使用擲彈筒的時候,通常要保證機槍能有效的壓制對方的火力, 保證擲彈筒手有充足的時間估算距離和瞄準。另外要說明的是:擲彈筒沒有腳架,依靠射手 調節射角, 這就要保證射手在射擊的時候要牢牢控制住擲彈筒。 但是在 USMC 暴風驟雨般密集 的火力壓制下,擲彈筒手很難進行精確的瞄準,這就導致了命中率的下降。第二個要說明的 是:USMC 的傳統是步槍手要進行 500碼 (460米) 的射擊考核, 所以 USMC 的神槍手一抓一大 把,在 460米距離內,鬼會都很難,更別提進行精確的瞄準了。還 有美軍的掩體構築也比較科學, 也進一步導致了擲彈筒殺傷效果的下降。 USMC 的排級武器配 置則是鬼子望塵莫及的:除了下放到排的 M2式 60MM 迫擊炮外, 還有一挺 M1917機槍或 M1919機槍, 如果有必要的話巴祖卡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也可以下放到排。
如此豪華的火力配置下, 鬼子哪還有反擊的機會。另外, M2式 60MM 迫擊炮的最大射程可達 1800米,而 M1917機槍或 M1919機槍的有效射程均在 1000米, 遠大於鬼子擲彈筒的射程。 鬼子視為小隊火力支柱的擲 彈筒便沒法象在中國戰場那樣發揮威力,戰果也不明顯。另外,對付掩體的話那可是巴祖卡 火箭筒的看家本事,基本上是一敲一個準,而鬼子直到戰爭末期才搞出類似的東西,可惜已 經回天乏力了。
至於連級的武器配置,日軍基本上就沒啥可拿出手的傢伙了。 92式重機槍就 是唯一的支援武器了。 92式重機槍依然沿襲了老式機槍的特點,不能快速更換槍管,主要依 靠環繞在槍管四周的螺旋狀散熱片來解決槍管發熱的問題,設計上遠遜色於同時代的 MG42機槍。該槍發射的是 7.7毫米步槍彈,採用了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起落式閉鎖機構,供彈 方式金屬剛性彈板。 雖然 92式重機槍採用空氣冷卻槍管, 但是其 63公斤的重量卻重得離譜, 不僅比水冷式的機槍還要重, 甚至比美製的 M2大口徑機槍還要重, 要知道 M2發射的可是 12.7毫米的重機槍彈啊。 但是 7.7毫米步槍彈的威力和射程遠遠比不上 12.7毫米的重機槍彈, 加 上 92式重機槍 450發 /分的理論射速,很難對目標形成有效的覆蓋。 M2式重機槍可以在 92式機槍的射程之外壓制對方。 加上排屬的 60迫擊炮的威力和射程, 日軍基本上就歇菜了。無奈的鬼子只好使出了必殺技——近身肉搏。長度世界第一的刺刀是 日軍的終極武器,也是缺乏自動武器的無奈之舉。而且日軍的拼刺功夫也算是一流,估計沒 幾個國家像日軍那樣重視拼刺刀,當年也曾經用刺刀打贏過俄國人。可惜他們遇 到的是 USMC, 一隻現代化的軍隊, 而不是冷兵器時代的對手。 USMC 應對的辦法很簡單:大量裝備的各種型號的卡賓槍、衝鋒槍和 M1911A1手槍、霰彈槍等近戰武器。
USMC 裝備的衝鋒槍 型號比較繁雜,除了早期裝備的 M1928A1衝鋒槍和雷興衝鋒槍,還有後期裝備的 M1、 M1A1和 M3衝鋒槍。 M1928A1、 M1、 M1A1都同屬湯姆遜衝鋒槍系列,這一系列型號眾多,但相互之 間在外形、結構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只要認真比較就能發現其中的不同。從 M1921一直到 M1928A1均採用了結構複雜的槍機延遲後坐半自由槍機原理,機匣內裝有一個黃銅製成的 「H」形延遲塊,靠摩擦阻力來延遲槍機後坐速度,由於該結構比較複雜,成本太高,後來 的 M1和 M1A1改成了了自由槍機原理。 在外形方面, M1921與 M1928槍管上都有環形散熱槽, 槍管下方有前握把, M1928槍口部分還增加了防跳器,而 M1928A兩側護翼為矩形, M1和 M1A1改為簡易覘孔表尺, M1A1還在表尺座兩側增加了三角形護翼。 M1921到 M1928A1均可使用 50、 100發彈鼓, 而 M1和 M1A1衝鋒槍只能使用 20發、 30發彈匣, 取消了沉重而又不可靠的彈鼓。 而雷興衝鋒槍則是不太常見的武器, 該槍是 USMC 因為缺乏足夠數量的湯姆遜衝鋒槍而 臨時採購的。 據說在瓜達卡納爾的叢林中作戰的 USMC 因為該槍性能太差而抱怨不已, 甚至將 該槍丟進河裡。 最受 USMC 歡迎的衝鋒槍當然就是 M3衝鋒槍了, M3式衝鋒槍的出現主要是美 國人對湯姆遜衝鋒槍反覆進行簡化改進,但始終無法使其生產工藝和成本進一步降低,加上 英國的司登衝鋒槍極低的生產成本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2年 10月,美國陸軍技 術部牽頭, 通用汽車公司協助研製的 M3衝鋒槍正式列裝部隊, 由於外形與汽車加註黃油的設 備類似, 該槍被戲稱為「黃油槍」, 該槍大量採用衝壓及焊接件, 每支成本僅有 32美元, 比 湯姆遜衝鋒槍中最便宜的 M1A1還低 13美元。 1944年底,該槍經改進定型為 M3A1衝鋒槍, 針對拉機柄強度不夠的弊病, 乾脆將其取消, 直接將拋殼窗加大, 在槍機上加工了一個凹槽, 上膛時用手指摳住此槽即可向後拉動槍機,同時在彈匣卡筍旁邊加焊了一個護圈,解決了彈 匣意外脫落的問題。 USMC 裝備的 M1911A1手槍和各種型號的衝鋒槍均發射著名的 .45英寸手 槍彈,該彈威力大,停止作用強。
M1卡賓槍是一種威 力介於衝鋒槍和步槍之間的輕型半自動武器,該槍發射 .30卡賓槍彈,威力相當於 0.45ACP 手槍彈的 2倍,侵徹效果和射程比衝鋒槍使用的手槍彈的衝鋒槍要強。 M1卡賓槍質量輕、後 坐力小、 威力適中等優點, 深受美軍官兵歡迎, 甚至被道格拉斯 . 麥克阿瑟將軍稱之為「為我 們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
美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大規模的採購霰彈槍 作為近戰武器,由於霰彈槍在近距離內的極高的命中率和殺傷效果,所以也被稱之為「塹壕 清掃器」 。 雖然衝鋒槍的出現使得霰彈槍的作用大為下降, 但是 USMC 在太 平洋戰場上仍然裝備了數量眾多的 M1917霰彈槍。 M1917霰彈槍是一種結構簡單的泵動式武 器, 槍身下方的管狀彈匣可裝 6發 12號霰彈, 還可在槍口加裝刺刀。 最適合近距離作戰, 在 有效射程內,基本上不用瞄準,大概對準目標轟上一槍,大片的霰彈就鋪天蓋地的飛過去。 一直到今天,霰彈槍依然是美軍裝備序列中不可或缺的近戰武器。
反觀日軍的近戰裝備簡直 就跟沒有一個樣,除了生產數量極少的百式衝鋒槍外,也就是手槍和刺刀了。百式衝鋒槍使 用自由槍機原理,全長約 900毫米,槍管長 280毫米,槍重 4.2公斤,裝彈量為 30發,射速 700發 /分。 令人稱奇的是該槍居然裝上了兩腳架和刺刀, 完全背離了衝鋒槍通過密集的火力 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的原則。鬼子對白刃戰有著近乎偏執的的狂熱,往往在戰鬥的最後階段拚 刺刀。所以,直到戰爭後期,才有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部隊裝備了百式衝鋒槍,還是實驗性 質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日本不適合裝備衝鋒槍,這使得百式衝鋒槍一直沒有列為步兵標準 武器。鬼子的手槍和衝鋒槍均使用 8毫米南部手槍彈,這徹效果一般,遠 不如威力巨大的 .45英寸手槍彈。
從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因素來看,雖然日軍作戰強悍,但還是無法與裝備先進的美軍相抗衡。重火力和近戰武器都不如人的情況下,日軍只能揚長避短,盡量和美軍貼近進行自己擅長的刺刀格鬥。但是,在美軍壓倒性優勢的火力下,無異於自殺衝鋒。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口徑即是正義!火炮口徑排名:古斯塔夫列車炮第三,毛子沒進前十…
※犀牛:我橫起來自己都怕,憑什麼不能上戰場?
TAG:軍事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