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建讀史記 之十九

阿建讀史記 之十九

齊桓公是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最終落得一個連百姓都不如的下場,可悲又可嘆。他的死證明,任何當權者如只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不親賢人遠小人則必然要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題記

也說齊桓公之死

眾所周知,齊桓公系「春秋五霸」之首霸,當年,風光無限的他絕對是比天子還天子的人物,可謂叱吒風雲、風騷獨領,誰也不會料到,這位締造霸業的一代雄主最終竟然會餓死於深宮,以致其屍體擱於宮中達67天而無人問津、蛆蟲都爬出戶外。生前文爭武鬥,死後蛆蟲穿身,如此千古風流人物,落得如此悲涼下場,千載之下,讓人大跌眼鏡之餘好有一思。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姜小白是齊僖公的第三子,也是幼子。姜小白在成為齊桓公之前,與哥哥姜糾同時在國外流亡,他在爭奪齊王之位時有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最終成就他開創了一代霸業,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管仲。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死從弟齊襄公自立,次年,齊君無知到雍林遊玩被雍林人襲殺。齊國大亂,國君空缺,作為合法繼承人的公子姜小白與姜糾聞訊後,都從國外向齊國都城臨淄跑路,先跑到者搶佔先機、可合法繼承齊國政權。為了阻止姜小白的前進步伐,追隨姜糾的謀士管仲在姜小白必經之路伏擊射殺他,但管仲的這支箭只是碰到了小白衣帶鉤,姜小白腦筋急轉彎、立即裝死:倒在座駕上,口吐鮮血,不省人事。見此,管仲將小白已死的消息通報給在魯國的公子姜糾,魯國於是派兵護送姜糾一行悠哉樂哉、漫不經心地走向臨淄;哪知姜小白一行則在以急行軍的速度飛抵都城,順利地接管了齊政權。當上齊桓公的姜小白很快向庇護其兄的魯國發出通牒:必須在規定期限內交出死的姜糾、活的管仲。魯庄公可不願為這兩個已毫無價值的人物而引來一場滅頂之災的戰爭,於是一一滿足了姜小白的要求。按常理,姜小白要活的管仲,一定是想當面羞辱他,然後報一箭之仇。誰知小白先生作了一個讓國內外人都跌破眼鏡的決定。原來,小白先生接管齊國政權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拜當年在國外就追隨自己的師傅鮑叔牙為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但鮑叔牙與管仲在N年前已是真正的知己(正如管仲所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情深到創造一成語——「管鮑之交」。鮑叔牙獨具慧眼,在管仲還在魯國時就已向齊桓公交了心:君上如只想治理齊國,有叔牙等人就行了;君上若想成就天下霸業,非管仲不可。年輕的齊桓公從諫如流,為了千秋霸業不計前嫌;待管仲一到齊國,齊桓公就立即召見他並與之談了三天三夜,這一談不要緊,二人相見恨晚,當即拜管仲為相。

管仲為相後,不負重託,在政治方面實行國野分治的制度,在軍事方面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在經濟方面發展商、漁、鹽業(國家設立合法紅燈區也是此公後來首倡的),還獎賞賢能、大力扶貧,齊人皆大歡喜,齊國因之逐漸崛起。管仲在他的著作中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由此可見,齊桓公一上台就選對了千古能人,善莫大焉!

平王東遷後,周天子權威開始大為受損,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不斷,邊境游牧民族也藉機時時對華夏民族進行騷擾。對此,強大起來的齊國不能坐視不管,說到底,是齊桓公不能不管。公元前656年,齊國伐楚,齊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進行,楚國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立即改正。此後,齊桓公向諸侯先後發出9次號令,實現了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9次會盟。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在葵丘會盟,他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并」的國際準則,與會諸侯無不敬服並贊成。周天子派宰孔參加了此次盛會並賜祭肉給齊桓公,這是只有齊桓公才能享有的最高榮譽。此次大會,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其聲譽如日中天。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發兵救燕。公元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國,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此後,齊桓公推行著名的「尊王攘夷」方略N多年,為他、也為齊國在國際上加分不少。對此,孔聖人給齊桓公點大讚(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當年的齊桓公,重用管仲一人,就風風光光、牛氣十足地度過了他近50年的輝煌歲月!如果不是管仲勸阻,泰山封禪的大事件也已在他生前完成。當時的大中國,沒有不以他唯馬首是瞻的!齊桓公也好當「國際警察」,而且當得頗不錯,哪裡有烽火狼煙,哪裡就有魅力四射的齊桓公;哪裡有國際爭端,哪裡就會出現齊國的巨大身影!

然而,如此牛氣的一代霸主何以死得如此難看,連一介草民都不如?

葵丘會盟是齊桓公人生輝煌的頂點,也是其人生的一大拐點。因為,會盟這一年,齊桓公65歲,管仲74歲,二人已進入晚年。會盟後的第6年,管仲仙逝,齊桓公失去了最可依重的權臣。同時,取得霸主地位後的齊桓公也日漸驕傲自滿起來,常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為借口,不理國事。更要命的是,一向對管仲言聽計從的他,並沒有聽信管仲的遺言,先是驅逐了易牙、豎刁、開方之徒,而後覺得離開了這三個好小人,他的日子就過得很不爽——吃不香、睡不好、心情鬱悶,最終還是將他們召回到自己身邊來,予以重用。

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人,都有取悅齊桓公的獨一無二的辦法,儘管其辦法有前無古人的不人性,但最終還是用迷魂湯灌暈了齊桓公。易牙是一位烹飪方面的行家裡手,他總是能在齊桓公想吃什麼東西的時候,端來其正想吃的東西。有一次,齊桓公對易牙說,天底下的好東西他都吃遍了,唯一沒有品嘗過的就是人肉了。當天的晚餐桌上,就有一盤異常鮮美柔嫩的蒸肉。易牙告訴齊桓公,這就是他想吃的人肉。原來這盤肉是易牙三歲兒子的肉身。齊桓公曾問管仲:「易牙烹其子以快寡人,猶可疑乎?」而豎刁,齊桓公認為他能心甘情願地割掉傳宗接代的男根以便就近服侍他,更加值得信任。齊桓公曾問管仲:「豎刁自宮以近寡人,猶可疑乎?」而開方,齊桓公認為這樣一位衛國的貴族,去其千乘之太子,以臣事君,十五年來追隨他,父母去世也不回家奔喪。齊桓公曾問管仲:「這樣的忠貞之士,怎麼能不信任、不重用呢?」管仲到底是天下奇才,目光如炬,一眼洞穿這三個不通人性的野心家,並一一給予批駁:易牙自烹親子,連骨肉之情都不顧,對別人還會有什麼情義可言?豎刁自閹男根,如別無他求,又怎能做出這樣不通情理之事?開方放棄太子之位,一定是想在齊國獲取更大的利益,何況天下沒有人不愛自己父母的,如果十五年之久都不去見父母一面,連父母逝去都不奔喪,這樣奇葩之人又有誰不會拋到腦後?管仲又說:這三人在大王面前是極盡天下獻媚之能事,而在下屬同僚面前則兇狠惡毒,這種心藏奸險之人,只宜驅逐,不可與之共事。

可惜,暮年的齊桓公已不是當年那位英主姜小白了,昏聵的他為了過得舒爽、不計後果,最終沒能採納管仲遺言,他重用易牙、豎刁、開方三人,實際上是為自己選好了掘墓人,也為自己敲響了喪鐘。公元前643年,管仲死後的第三年,齊桓公,這位諸侯霸主,開始自嘗苦果,以致臨死前慨嘆無顏與仲父管仲相見於地下。這年,齊桓公病重,易牙、豎刁、開方三個真小人露出本來面目,為了自身利益,個個擁立齊桓公的兒子(齊桓公好色,生子十餘人,王子們平時恃驕持寵,相互傾軋),拉幫結夥,爭位相殘,將病重的齊桓公鎖在深宮,致其饑渴而死。對此,《呂氏春秋?知接》有段文字描述得最為精彩:「公有病,易牙,豎刁相與作亂,塞宮門,築高牆,不通人。有一婦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婦人曰:『吾無所得。』公曰:『我欲飲。』婦人曰:『吾無所得。』公曰:『何故?』曰:『易牙,豎刁相與作亂,塞宮門,築高牆,不通人,故無所得。』公慨然嘆,涕出,曰:『嗟乎,聖人所見豈不速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面目見仲父乎?』蒙衣袂而死於壽宮,蟲流於戶,蓋以楊門之扇,二月不葬也。」由於宮廷作亂,無暇收殮齊桓公屍體,以致其屍擱於宮中達67天(或說3月),蛆蟲都溢於戶外。齊桓公死後的短時間內,他的五個兒子先後為王,可謂彼此攻伐,殺得天昏地暗;按照司馬遷的記載,齊桓公應是死後九個月才下葬的。自此,齊國衰敗,痛失霸業。

齊桓公霸業之興,在於他胸襟開闊、求賢若渴、唯才是舉;而齊桓公霸業之衰,在於他志得意滿、貪圖享樂、親近小人。細究齊桓公之死,除其作孽犯賤外,管仲也應予以追責。當年的齊國,董事長是齊桓公,總經理是管仲;管仲是當權派,是實際執政者,晚年的他應及早籌劃,為極為欣賞他的君上設計一個完美的後備人才計劃建議書,使齊國的行政人才呈梯次結構(人才是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個國家最重要最稀缺的資源),且應在葵丘會盟後或者更早的時期就執行這一人才計劃,因為,葵丘會盟這年,管仲已是74歲的老人,可謂垂垂老矣;而他在臨死之前,也就是在他80高齡之時,他也只是對齊國政權表示輕微憂慮,壓根兒沒認真去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他是貪戀絕對權力一直到死的,以致於他的董事長在他死後已無傑出人才可用,被一群小人所圍獵。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又一個管仲型天才,貪戀權力、事必躬親,看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則不懂得授權、不注重培養接班人,所以他並不值得後人無以復加般景仰和讚賞;他臨時從曹營拉來的一個姜維,還是一個中才,難堪大用;最後,出現了「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可悲局面,不久,蜀國也就國將不國了!

誰知生前身後事,散淡幽思是華年。齊桓公已消失在歷史的大幕中,人們在浩嘆之餘,該汲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

本微信公眾化為AJjianzoupianfeng

歡迎關注,如喜歡請轉發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J劍走偏鋒 的精彩文章:

阿建讀史記 之十六
阿建讀史:誰對岳飛之死負責

TAG:AJ劍走偏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