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菜的酒宴,說起來都是淚
雲南出台新規,農村婚喪宴席,一桌不能超過6個葷菜。
看到這個規定,心裡不由得咯噔一下,想起了1970年代6個菜的宴席,回憶起那段苦澀的生活經歷。
在1970年代,我生活的農村,婚喪嫁娶一般也會辦宴席。那時候的宴席,沒有誰作出強行規定,約定俗成的席面,就是6個菜。
6個菜的宴席,稍豐盛的是4葷2素,一般是紅燒肉、油炸乾魚、雞、豬肚、胡蘿蔔和青菜。特別的豐盛的宴席,才有牛肉或羊肉。如果席面差一些的,只是3葷3素,其中有一個菜是粉皮或飯豆。
那時候,如果是作為普通鄉鄰赴宴,賀禮都是1元錢左右。當然,關係很近的親戚,賀禮稍高一些,一般也不會超過10元錢。
如果聽到哪家人辦宴席的消息,小孩子都是很盼望。到了開宴這天,看到大人封紅包,小孩就知道要準備赴宴了,一些強勢一些的孩子就要哭鬧,纏著大人帶自己去吃宴席。當然,孩子想利用這個機會享受口腹之樂,這個美好的願望屢屢要落空。因為,封的紅包錢很少,考慮到人家辦酒宴的開支,是不好意思帶小孩去吃宴席的。如此一來,極少大人帶去吃宴席的小孩,喜天喜地去了,眾多的小孩則留在家裡任其痛哭。因此,那個時候,一家人辦酒宴,村裡小孩哭天喊地,就是常事。
雖然,小孩赴宴解讒的願望難以實現,但依然能夠享受到酒宴菜肴。因為,大人赴宴,特別是母親赴宴,他們一般只是吃酒宴上的三道菜,主要就是吃素菜,葷菜則一般是不動筷子,等散席時,一桌人把葷菜按人頭分開,各自帶回家。為了將酒宴上的菜帶回家,有人在赴宴前早作準備,帶好了裝菜的塑料袋,更多的人,則是就近找菜葉之類的來包。因此,每到臨近散席之時,人們便衝到附近的菜地,摘南瓜葉,摘芋葉,摘荷葉,用來包菜。一次酒宴辦下來,村子旁的南瓜葉等,就要扯掉不少。那種南瓜的主人,當然要皺眉頭,但也不會罵人,因為都成為習慣了。
因為宴席的菜,是要分了各自帶回家的。特別是紅燒肉,就要大小切著勻稱一些,以免分菜時分不勻。而且,紅燒肉裝碗的時候,要數一下塊數,一般時16塊,8人一桌,每人兩塊。要不然,會給分菜帶來麻煩,有時候因為分不勻,還會鬧出矛盾糾紛來。
大人赴宴回家,小孩早就在家望眼欲穿了。看到帶回來的菜,就要急不可耐地吃將起來。萬一大人赴宴沒帶菜回家,那就要讓小孩極端的失望。有時,免不了又是一頓哭鬧。
說實話,那6個菜的酒宴,說起來都是淚。回憶當年6個菜的酒宴,心中充滿了苦澀。這都是貧窮給鬧的。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跟那個貧窮的年代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可是,人就是那是奇怪,不少人過著現在的好生活,卻偏偏要對那個貧窮的年代,心中充滿嚮往。
特別是,有些人,端著現在碗里的肉,卻偏偏要說,那個貧窮的時代,才是好時代。說實話,對這樣的人,就該餓他幾頓,餓得他口裡吐清水,才能讓他們再次體驗一下貧窮的滋味。
TAG:建邦可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