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國維淺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哪個更美?

王國維淺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哪個更美?

在《人間詞話﹒三》中,王國維寫道:「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王國維把藝術分為了「有我」和「無我」兩種境界,而且他把文學藝術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那麼,什麼是「有我」和「無我」之境呢?先看他舉的例子。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一句重在一「問」字,問的目的是在求答,是在索取,「花不語」過後,問之人只能無奈地看著紛紛飄蕩的花兒「飛過鞦韆去」。問之人並沒有達到目的。再看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帶給人的是孤寂、凄涼、冷清和遲暮的傷感。王國維把這些境界稱為有我之境。可見,有我之境中,人的心是隨著景物的變化而變化的,「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就是說,景物是會影響到人的。從寫作角度來看,作品中就會帶上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句中,人物的行為在「采」,屬本心有意而為,在這一過程中,他「見南山」則純屬無心之舉,正所謂悠然自得。另一句「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中,「寒波」帶給人的本是冷清無生氣的感受,可他與「澹澹」連在一起(澹澹,指水波涌動活躍之意),帶給人的就沒冷清之感了,有的只是頗含熱情意味的活力。「白鳥」,往往寓白頭翁之意,和時光流逝連在一起,古人有云:「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因而,「白鳥」帶給人的往往是一種時不我待的焦慮以及對歲月凋零的嗟嘆。但是,這裡他和「悠悠」連在一起,把觀者的情感置於景之外,正所謂絲毫塵事不相關。王國維把這些境界稱為無我之境。可見,無我之境中,「我」的心境已超然於物外,已與自然融為一體了,分不清哪個是「我」,哪個是物了(「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也就不會受到外在的境的影響,完全是不染塵凡。

另外,王國維關於「有我」和「無我」之境,還有上面業已提及的「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從美學角度,他給出的結論是:有我之境宏壯,無我之境優美,只有豪傑之士能自樹「無我之境」。由此不言自明的是,「無我之境」比「有我之境」更美。

有關王國維的「境界」說,一直以來研究它的學者比比皆是,而且他們的研究著述也頗豐。雖然學者們對王國維的附和贊同之聲不絕於耳,但同時,批評置疑之聲也時有所聞。此處不鸚鵡學舌,而僅追隨王國維美學思想的觀點,對他得出「無我之境」比「有我之境」更美的一些認知做些解讀。

在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以及《古雅》等著述中,他的「藝術之美之所以優於自然之美者,全存於使人易忘物我之關係也」觀點和「古雅之致存於藝術而不存於自然」屬「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觀點是一致的,其所要表達的物我兩忘之境和來於現實但高於現實的藝術之境,其實都是「無我之境」。而這種「無我之境」,是與他超功利的思想精神和不為物擾、不為人拘的心性是一致的。或者說是他超功利思想的理論化反映。粗看起來,這種「無我之境」所涉及的是藝術層面,屬美學思想範疇,但藝術終也是現實的反映。更何況文如其人。因而,他這種一以貫之的「無我之境」實可說是他的畢生的人生夢想和精神追求。

誰都知道,王國維於五十歲的壯年(1927年6月),憤然投湖自盡。對其死因,眾說紛紜。他在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此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從其遺書中可知,他的自盡,顯然與「世變」和「辱」有關。但它們具體指的是什麼呢?這隻能留給人們猜測和遐想了。從人的心性上來看,王國維既是一個特立獨行之人,又是一個追求個性、不受人拘之人。前者指的是做學問方面,後者指的是為人心性上。尤其讓人費解的是,到了民國時期,連清代末位皇帝溥儀的辮子也剪掉了,可他剪掉後,於辛亥革命後反又重新續了起來。這種以一己之力的堅守明顯不合時宜,不合時代潮流。因而,針對他的死,有人給出了「以一遺民絕望於清室的覆亡,以一學者絕望於一種文化的式微」的評價。對這一條評價,前一半因實情不詳可不置可否,但後一半恐怕正中問題核心。

王國維幾乎把平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鑽研學問上,他不介入政治圈子,不營生計,不結交權貴,不圖慕榮華享受,平日深居簡出,生活簡樸,他的所有交往基本上都局限於與同時代的學術界人士。那麼,他的這種做學問的態度,不就是一種無我境界嗎?可見,王國維是一位表裡如一、言行一致之人。他既是「無我之境」的倡導者、欣賞者、踐行者,也是追求者。他心無旁騖地把全部精力投身到中西方文化的接觸上,希望現代文明之花能在古老、迷惘的神州大地上開花結果,而他所享受的僅是其中那點助人為樂式的樂趣。他的「無我之境」,究其實質,也是中西方文化的結晶,其中閃耀著古老中國老莊道家無為逍遙思想的光芒,也閃耀著西方叔本華和康德等人美學思想的光芒。

一個世道分崩離析的年代,一個豺狼當道的亂世,一個處處為物慾所紛擾的世間,一個徒留一身骨氣的文人,只要選擇了不苟且於時世,就註定了與落寞悲哀相伴。又有誰能做到「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般的洒脫與勇氣呢?因而,王國維之死,何嘗不是為成就個人的氣節、理想,而以決絕的方式來實現「無我之境」的大美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語撩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麗語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