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叫你去「吃shi」時,或許真的是為你好
糞便也能治病?是的,你沒聽錯。對於一種難治腸道病菌感染,糞便真是一劑「良藥」。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c-diff)又稱艱難梭菌,是一種厭氧性細菌感染。據美國疾控中心估計,每年受感染人數超過45萬,住院人數近25萬。令人痛苦的是,艱難梭菌所引發的癥狀,即從腹瀉到危及生命的結腸炎,部分患者在成功治癒後感染還會捲土重來。
美國疾控中心醫療質量促進部副主任Dr. Clifford McDonald表示:「複發性艱難梭菌長期以來一直是公眾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約有20%的患者,原發性艱難梭菌感染成功治癒後再次複發。對這些人來說,這將是一種惡性循環,使治療變得更加棘手。
諸如萬古黴素之類的抗生素,已被證實對大多數的艱難梭菌感染病例有效。但通常,它造成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會使人更容易受到疾病和感染的影響。研究人員和醫生髮現,尤其是對於那些艱難梭菌感染反覆出現的患者,恢復腸道菌群似乎是扭轉病情的一種持久有效的方法。
因此,醫生們越來越傾向於一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治療方法:
「糞便菌群移植」
GIF
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最新臨床實踐指南也提到:對於那些多次抗生素治療失敗的複發c-diff感染患者,可建議進行糞便菌群移植。此外,McDonald博士表示:糞便菌群移植亦可作為艱難梭菌感染多次複發(初次感染後至少經歷過兩次複發)的一項治療選擇。
糞便移植可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但常用的方法是通過結腸鏡,將預先篩選過的健康捐贈者的糞便植入患者的結腸中。這樣做是為了重建一個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以抵抗感染。初步研究表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於一些有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的患者,艱難梭菌可引發腹瀉、腹痛等癥狀。在這些患者中,有時即使是首次複發,亦會建議接受糞便移植。甚至有部分醫生在炎症性腸病患者早期,就建議進行糞便移植,甚至認為應將其作為此類患者的一線療法。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糞便移植是安全有效的,目前還沒有發現有關糞便移植的長期風險。主要的已知風險,是通過糞便傳播疾病或感染。但經過嚴格篩選及檢測,絕大部分此類風險可規避。關於捐贈者,有非常具體的篩選條件:如過去半年內無出國旅遊、無高風險性行為、過去3個月內無抗生素用藥史,無HIV、肝炎、梅毒等傳染病,以及糖尿病、惡性腫瘤病史,無其他身體不適等。
目前,美國FDA只批准糞便移植用於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然而,對於那些病情嚴重又不能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研究者們正在研究是否可用灌腸劑和服用含有供體糞便的大型複合維生素膠囊來進行治療。例如患有嚴重心臟或肺部疾病的患者,手術麻醉存在一定的風險。邏輯上而言結腸鏡檢查效果應更佳,因藥丸還需經過胃酸、小腸吸收。但據目前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使用藥丸進行糞便移植可能與結腸鏡檢查一樣有效。
除了用於治療c-diff感染之外,糞便移植正被研究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預防化療後、骨髓移植後感染,預防腎移植術後常見的尿路感染。
參考文章:Fecal Transplant Increasingly Seen As an Option to Treat a Nasty Superbug
※除了顏值,父母遺傳給你的可能還有這5種重症
※CAR-T療法威力究竟有多大?
TAG:好醫友 |